孙培钰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吡格列酮下调DC—SIGN蛋白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黏附和迁移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调节树突状细胞(DC)黏附和迁移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io及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1拮抗剂(GW9662)干预DC24h,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io对表达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的非整合蛋白(DC-SIGN)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Pio对DC黏附功能的作用,细胞迁移试验检测Pio对DC迁移功能的作用。结果(1)Pio呈浓度依赖性下调DC.SIGN蛋白的表达,在Pio1.0μmol/L时Dc-SIGN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0.96±0.09,对照1.25±0.23,均P〈0.05),Pio 10μmol/L时减少更明显(0.80±0.08,均P〈0.01),GW9662干预组(1.10±0.12,均P〈0.01)蛋白表达量增加;(2)在Pio 1.0μmol/L时DC黏附和迁移降低(10.8%±2.0%和24.6%±0.5%,均P〈0.05),Pio 10μmol/L时降低更明显(7.6%±1.5%和23.4%±3.0%,均P〈0.01),GW9662干预组DC黏附和迁移增加(12.1%±1.9%和26.8%±0.8%),经抗DC—SIGN抗体作用后DC黏附和迁移较对照降低(5.7%±0.9%和23.2%±2.9%,均P〈0.01)。结论Pio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下调DC-SIG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DC的黏附和迁移功能。
- 严卉朱伟国李闪范芳燕孙培钰朱建华
- 关键词:树突细胞动脉硬化吡格列酮
-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 心力衰竭是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并发症,由于心脏功能减退引起肺静脉淤血及(或)腔静脉(包括门脉)淤血的心脏循环综合征。根据Framingham研究结果表明:心衰5年存活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严重心衰病人一般存活不到...
- 孙培钰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重塑基因治疗心肌细胞凋亡
- 文献传递
-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DC-SIGN表达促进树突状细胞粘附和迁移
- 本文通过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达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的非整合蛋白(DC-specific ICAM-3 grabbin...
- 朱伟国李闪严卉孙培钰范芳燕张芸朱建华
- 关键词:高半胱氨酸细胞粘附细胞运动
- 文献传递
-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
- 随着造影剂在诊断和介入诊治术中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CIN)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了解cIN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 孙培钰朱建华
-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冠脉造影急性肾功能衰竭预防措施
- 文献传递
-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 2005年
-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一般常规治疗预后不佳。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基因治疗方法,补充缺失的正常功能蛋白质、抑制体内某些基因的过度表达等,可以从根本上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现就心力衰竭基因治疗的作用靶点以及心脏基因转运技术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 孙培钰李江胡申江
- 关键词:基因治疗心力衰竭
-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被引量:5
- 2007年
- 随着造影剂在诊断和介入诊治术中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CIN)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了解CIN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 孙培钰朱建华
- 关键词:肾疾病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