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媛媛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胃癌
  • 3篇螺杆菌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C
  • 2篇同工酶
  • 2篇同工酶表达
  • 2篇内镜
  • 2篇激酶
  • 2篇分化
  • 2篇癌患者
  • 2篇AGS细胞
  • 2篇肠道
  • 1篇低剂量
  • 1篇电话随访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机构

  • 12篇郑州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姜媛媛
  • 5篇李福青
  • 4篇杜晓林
  • 3篇张金平
  • 2篇梁倩萍
  • 2篇王晶晶
  • 2篇李慧华
  • 2篇张琰
  • 1篇孟凡亮
  • 1篇李建生
  • 1篇陈宏超
  • 1篇张建中
  • 1篇张伟宏
  • 1篇屈重行
  • 1篇王丽红
  • 1篇何利华
  • 1篇褚菲菲
  • 1篇袁丽
  • 1篇张志玲
  • 1篇王琳

传媒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9年
有调查显示,社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不足50%[1],电话随访失访率高达35.6%,且慢性病患病者数量较大,医护人员上门随访时间不足,患者健康信息更新迟滞[2],为慢性病全程管理带来障碍。此外,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个体化程度低,尚不能满足患者需求[3]。“互联网+”是指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其他专业领域,其服务具有便捷、高效、个体化的特点[4]。“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医护人员便捷地获得患者准确的既往记录和详尽的实时信息[5],并运用智能系统进行高效管理和异常情况监测的目标[6],为患者提供了时效性、针对性更强的健康建议,也可对患者进行远程指导[7],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工作[5],而这些功能在传统管理方式中难以实现。因此,本文对“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慢性病管理提供建议。
姜媛媛王晶晶张伟宏罗婉丽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慢性病管理
低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磷酸钠用于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清洁药,但是需要口服大量的液体。此研究观察应用低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磷酸钠液作为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以标准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案为对照,期望能通过此研究减少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液的量,改良清肠方法,探索更适合于临床的清肠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患者随机地分为低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磷酸钠组(A组)与标准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B组),在清肠效果、不良反应、安全性、依从性方面做比较。结果肠道准备的质量基于Boston肠道准备量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组214例患者中203位患者(95%)可以喝完≥80%的清肠液,B组221例患者中205位患者(93%)可以喝完≥80%的清肠液,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的腹部症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恶心、肛周刺激感、夜眠差、腹胀症状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清肠前后心率、血压、血细胞比容、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肠道准备后,血清钠及血磷上升,血钙及血钾水平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血钠、血磷、血钙、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两组清肠效果是相似的,与标准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相比,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磷酸钠不仅提供很好的清肠效果,且具有口服溶液量少等优点。然而,仍需警惕磷酸钠肠道准备后引起电解质紊乱等风险,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需谨慎。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磷酸钠的方案可以应用于不能耐受全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清肠的患者。
姜媛媛张琰李慧华李福青
关键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磷酸钠结肠镜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6例,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将所选取的患者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给药基础上加用复方消化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姜媛媛李福青王琳杜晓林张金平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临床疗效
应用医用胶预防EMR术后延迟出血并发症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应用医用胶是否可以有效地预防延迟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患者行EMR,可视的出血点应用APC、热血管钳止血,随机分为医用胶组和对照组,医用胶组84例应用医用胶喷洒,对照组78例未用医用胶喷洒止血,分析延迟出血情况。结果对于162例EMR术后患者,有6例患者术后延迟出血(3.70%),应用医用胶延迟出血(0/84)的比不用医用胶延迟出血(6/78)的要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已经成为胃肠道黏膜增生物切除的有效的方法。术后预防性地应用组织胶覆盖创面可有效地减少延迟出血。
姜媛媛李福青屈重行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医用胶延迟出血
胃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的技术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探讨胃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来就诊并接受营养管置管术治疗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胃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进行手术操作,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胃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观察二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胃镜下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的手术一次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并且对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一次成功率与手术时间上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总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后的胃镜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手术时间短、首次成功率高,属于无创手术、手术后并发症率极低,大大降低患者的手术痛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对于医疗设备的要求不高,手术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姜媛媛李慧华李福青崔军建张金平
关键词:胃镜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
初发胃癌分化程度与患者空腹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初发胃癌患者分化程度与空腹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经病理初次诊断为胃癌的患者126例,分为三组,其中高分化组38例,中分化组42例,低分化组4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规律,分析其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TC、TG、HDLC、LDL-C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变化趋势与胃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空腹血TC、TG、HDL-C、LDL-C的降低可能是胃癌早期代谢性改变,初发胃癌患者的空腹血脂水平降低越明显,低分化胃癌的可能性越大。
姜媛媛张琰
关键词:分化程度血脂水平
幽门螺杆菌对AGS细胞蛋白激酶C同工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PKC同工酶在H.pylori感染引起胃癌发生中起作用。方法将幽门螺杆菌和人胃上皮腺癌细胞系AGS细胞共培养(细菌∶细胞=200∶1),在幽门螺杆菌攻击AGS细胞后的0h、0.5h、1h、4h、6h、12h、24h时间点分别提取AGS细胞的总RNA,同时提取相对应时间点平行培养的未受幽门螺杆菌攻击的AGS细胞的总RNA作为对照组,以Beta-actin为内参照,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这些样品的PKC同工酶的mRNA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KCε、PKCγ、PKCι、PKCζ、PKCα mRNA水平呈现增高趋势;PKCθ mRNA水平呈现持续下降趋势;PKCδ mRNA水平与对照组呈现一致表达趋势。结论H.pylori可能通过上调具有肿瘤增殖活性的PKCα、ε、γ、ι、ζ,下调了具有凋亡活性的PKCθ,参与H.pylori引起胃癌的发生过程。H.pylori对PKCδ mRNA水平没有影响。
姜媛媛李建生何利华孟凡亮张建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蛋白激酶C胃癌AGS细胞
幽门螺杆菌对AGS细胞蛋白激酶C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世界上约有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并已经证实其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流行病学也显示幽门螺杆菌是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
姜媛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蛋白激酶CAGS细胞蛋白激酶同工酶
文献传递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内镜诊断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研究超声内镜对GIMT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现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56例,分析其临床具体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GIST,病理检查确诊34例;诊断为平滑肌瘤17例,经病理诊断确诊14例,总诊断准确率为85.7%。诊断CIMT良性患者为43例,7例患者为低度恶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病理诊断为4例为交界性,1例为GIST,超声内镜检查中确诊率为78.6%。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对临床诊断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积极的作用,配合病理特征检查可进行准确、有效的确诊。
姜媛媛张志玲杜晓林崔军建张金平
关键词:临床病理超声内镜诊断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度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度的变化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Hp感染密度与IL-6、IL-8及TNF-α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41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患者Hp感染密度,患者胃黏膜炎症病况;IL-6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L-8和TNF-α应用放射免疫法测检测;分析患者Hp感染密度变化与IL-6、IL-8及TNF-α变化的关系。结果血清IL-6在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5.7μg/L、5.8μg/L、11.2μg/L,IL-8在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0.4μg/L、0.6μg/L、1.0μg/L,TNF-α在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8μg/L、2.0μg/L、2.9μg/L;Ⅲ级明显高于Ⅰ级、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在炎症中的重度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为6.8μg/L和3.1μg/L;血清IL-8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为0.8μg/L和0.5μg/L;血清TNF-α在活动期和静止期为2.3μg/L和1.4μg/L,血清IL-6,IL-8,TNF-α在活动期的数值明显高于静止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Hp感染后IL-6、IL-8及TNF-α的水平数值升高,IL-6、IL-8及TNF-α参与了患者Hp阳性胃粘膜炎症的发生到发展的全部过程。
梁倩萍陈宏超姜媛媛李福青袁丽杜晓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