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蒲怀
-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音乐系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 2003年
- 音乐专业教学首先应从课堂教学抓起 ,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把知识理论、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 ,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其次要在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和课外艺术教学能力中抓起 ;再次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实习力度 ,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和评估。
- 姚蒲怀
-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
- 线腔艺术特色及演变发展探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线腔,乃线偶之腔,正式定名于上世纪60年代初。班社成员以说戏的、搭戏的为主;音乐板式有慢板、二八板、尖板等,伴奏乐器分为文、武场面;剧目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爱憎强烈。改革创新后的线腔木偶换真人表演,小戏变大戏,既保持线腔韵味,又有时代气息。
- 姚蒲怀
- 关键词:乐器剧目
- 晋南蒲剧现代唱腔慢板曲调的基本形式与发展变化
- 2009年
- 晋南蒲剧唱腔慢板曲调的基本形式与发展变化,在现代戏里不是太大,这是因为过去对慢板的性能理解不透,又由于它本身戏剧程式化比较定型,没有其它板式用上方便,因此发展变化较慢。和其它板式比较起来,是字少、腔多、音乐性比较强。现在我们通常用的是三大句格式慢板,是在第三句的末句处进行过渡(即腔调过渡与过门过渡)。三大句的特点,是慢板的上句、下句可以反复运用,它的第三句本来是从上句变化发展而来,按照梆子腔板眼音乐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它应当是上句的一种变化腔调形式,不能作为一种固定形式来看。
- 姚蒲怀
- 线腔的音乐特点探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线腔,又叫木偶戏。源于汉代,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小剧种。它以"说唱体"为主要形式,属于板式变化体,伴奏乐器分打击乐器和弦乐器,拉时不唱,唱时不拉。音乐唱腔分为线腔调和乱弹调两大类。浓郁的地方音调中,悲怆苍凉而不失激情,委婉细腻又不失刚烈,极富抒情色彩。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究,以期引起民族音乐界对此稀有剧种的关注。
- 姚蒲怀
- 关键词:表演音乐唱腔伴奏形式音乐创新
- 蒲乡情怀,音传四方——论蒲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1
- 2015年
- 蒲剧是我国河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梆子剧种之一。在中国戏曲文化的日益发展之中,蒲剧这一特色的戏剧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成为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而蒲剧文化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被赋予了更加深层的文化韵味。
- 姚蒲怀
- 关键词:蒲州梆子文化传承
- 让蒲剧声腔艺术与时俱进永葆青春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中国戏剧梆子戏鼻祖的蒲剧,其音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蒲剧音乐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多方位多角度地创新。
- 姚蒲怀
- 关键词:蒲剧声腔艺术
- 地方戏曲与当地农村文化建设被引量:2
- 2014年
- 地方戏曲是群众喜闻乐见并易于接受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又具有教化民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农村是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广阔舞台,但由于各种原因,地方戏曲在农村的传播遭遇了困境和尴尬。如何构建良性的传播机制,使地方戏曲真正发挥对于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本文创作的主旨和目的。
- 姚蒲怀张雁
- 关键词:地方戏曲农村文化建设
- 关于蒲剧慢板几种结构形式及特征的调查报告
- 2010年
- 蒲剧慢板,多为角色在特定环境中,以沉重、悲切的心情,抒发人物情感,或回忆往事,或倾诉心声,或追忆述怀。由于它本身戏剧程式化比较定型,与二性板比较起来,它的发展变化较慢。与其它板式比较起来,是字少腔多,音乐性比较强,速度灵活多变,有丰富多彩的花腔。
- 姚蒲怀
- 关键词:扩展句紧缩句
- 蒲剧二性板式的特色与创新
- 2013年
- 二性板式是蒲剧唱腔中的主要板式,节奏为一板一眼,眼起板落,记谱为2/4拍,速度每分钟约为60-80拍。它是蒲剧成套唱腔的主体。剧词有七字句、十字句,也有六字、九字、十二字句等;句式以三三四、二二三为主,也可以三四三、三二四、三二三等。它可以自行起板、落板、绕弦、留板,也可以转入其他板式,有较强的表现力和灵活性。它的特点是旋律流畅,节奏灵活,强弱分明。多用来叙事、抒情,可以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也可表现缠绵、深沉和悲伤的感情。生、旦、净、丑行当都可以使用。
- 姚蒲怀
- 关键词:蒲剧
- 引西曲之源,灌华夏之疆——马思聪小提琴《思乡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特点被引量:6
- 2014年
- 马思聪先生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同时也是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先驱者和引路人。其代表作《思乡曲》也成了当时我国小提琴创作中为数不多的精品之一。《思乡曲》选自《绥远组曲》,该曲采用了民歌音调,将民族传统的演奏技巧与欧洲的变奏转调方式相结合。其中融入滑指、装饰音、双音以及变奏的乐曲表现形式,运用中国传统的音乐语言,展示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提琴作品。
- 姚蒲怀
- 关键词:思乡曲爱国主义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