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静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图书
  • 3篇图书馆
  • 2篇学科
  • 2篇服务平台
  • 2篇高校
  • 1篇大学教师
  • 1篇性知识
  • 1篇需求为导向
  • 1篇学科服务
  • 1篇学科服务平台
  • 1篇学科馆员
  • 1篇隐性知识
  • 1篇隐性知识管理
  • 1篇用户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管理
  • 1篇知识库建设
  • 1篇中国人民
  • 1篇人民
  • 1篇软件联盟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6篇唐静
  • 2篇史红娟
  • 2篇陈华
  • 2篇熊秀忠
  • 1篇祝小静
  • 1篇施立红
  • 1篇郑惠伶
  • 1篇胡宁
  • 1篇方瑞丽

传媒

  • 3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图书馆
  • 1篇农业图书情报...
  • 1篇图书情报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Web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践被引量:7
2012年
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两种方式,对目前多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最后总结和分析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郑惠伶唐静祝小静方瑞丽施立红
关键词:学科服务平台
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新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类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构想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意义]随着图书馆馆藏资源类型的不断丰富、服务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拓展,传统的以纸本资源管理为核心设计的集成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不断发展的需要,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发亟需提上日程。[方法/过程]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发现状与市场情况,在对大量读者实际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提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希望能为当前相关研究与平台选择提供参考。[结果/结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不应是对现有系统的改良,实现一两个具体功能,而应着力打造一个类基础设施的服务平台,支撑图书馆从以资源建设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型。设计出包含基础层、接口层、业务层、用户层、应用层的下一代服务平台体系架构,该平台具有数据与业务分离、无边界、多类型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无缝集成能、全用户等功能特性。
唐静史红娟
机构知识库建设实践与探讨——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成果数据库建设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介绍我校机构知识库———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成果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同时就机构知识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系统选择、标准与规范、教师提交数据不积极、提交的元数据不规范、版权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目前我馆采用的方法。
熊秀忠唐静陈华胡宁
关键词:机构知识库数字资源
高校隐性知识管理探索与实践——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主文献数据库建设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知识管理系统不断涌现,为显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而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搭建还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本文以知识转化模式为切入点,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学科专业主文献管理系统的建设实践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唐静
关键词:高校隐性知识管理图书馆资源建设教学支持服务
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趋势之软件联盟架构探析被引量:4
2016年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对象首先是读者,其次是成员馆,并且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服务为追求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改变,高校图书馆联盟需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更好地应对和满足服务对象的新需求。文章提出高校图书馆联盟为实现既定目标,需从3个方面建立自己的软件联盟架构:Saa S云平台联盟、应用软件联盟、工作软件联盟。
史红娟唐静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联盟软件联盟架构
基于Lib2.0的学科馆员服务平台建设被引量:1
2012年
介绍Lib2.0理念下学科馆员职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馆员服务平台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系统结构,认为学科馆员服务平台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将图书馆专业的信息服务延伸到用户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实现学科馆员与用户随时随地的、无障碍的沟通与互动,使学科馆员服务效果达到最大化,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技术保障。
唐静熊秀忠陈华
关键词:学科馆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