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洋
- 作品数:19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显示肺叶间裂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极好的各向同性,寻求观察肺叶间裂的最佳MPR方位和重组层厚,为临床实际工作中观察肺叶间裂、诊断肺部病变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利用64层螺旋CT扫描取得容积数据;以1、2、3、7mm层厚及相同重组间隔,分别重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图像,观察图像并利用χ^2检验及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重组方位及不同重组层厚图像显示肺叶间裂的差异。结果矢状面1、2、3、7mm层厚重组图像均能显示肺叶间裂呈细线样,而以3mm图像显示肺叶间裂最优。冠状面3mm成像显示肺叶间裂次于矢状面,94.0%(282例)的右侧水平裂在所有层面显示为细线样,6.0%(18例)的部分层面显示为细线样;2.3%(7例)的右侧斜裂在所有层面显示为细线样,85.0%(255例)的部分层面显示为细线样,12.7%(38例)无细线样叶间裂显示;35.7%(107例)的左侧斜裂部分层面显示为细线样,64.3%(193例)无细线样叶间裂显示。横断面3mm成像显示肺叶间裂最低,79.3%(238例)的右侧斜裂及81.0%(243例)的左侧斜裂显示为细线样,其余无细线样叶间裂显示;水平裂均无细线样叶间裂表现。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3种方位显示右侧斜裂(χ^2=t076.293,P=0.000)、右侧水平裂(χ^2=1146.991,P=0.000)和左侧水平裂(χ^2=1254.20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状面和横断面1mm重组图像亦能清楚显示肺间裂呈细线样表现;2mm重组图像肺叶间裂呈细线样或粗条样改变;而7mm重组图像多已不能分辨肺叶间裂形态,仅见有条带样乏血管区。3mm重组层厚图像为最优图像,经Friedman检验,同一重组方位中不同重组层厚图像的偏好评价具有统计学意义(M=6.7,P〈0.05)。结论肺叶间裂的显示与MPR方位以及重组图像层厚�
- 王亚非吴树春谌业荣单秀红唐志洋倪恩珍黄昊
- 关键词:胸膜
- MRI、超声及X线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分别采取MRI、超声及X线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的58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MRI、超声、X线检查,分析其检出率。结果:X线对Ⅲ型肩峰的检出率、肩峰骨质增生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MRI对肌腱部分撕裂检出率为63.79%,超声为43.10%,差异明显(P<0.05);其他直接及间接征象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线在病因征象诊断方面价值明显高于MRI,MRI、超声在直接及间接征象检出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但MRI对肌腱部分撕裂显示更好。
- 袁丹军唐志洋单秀红张津
-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MRI超声X线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CT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20年3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5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4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图像,比较不同征象在3类疾病中出现的变异。结果: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密度较腮腺多形性腺瘤高,囊变较常见,动脉早期强化程度更高;基底细胞腺瘤较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更常出现血管贴边征。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多单侧发病,囊变较多见,平扫多为中高等密度,动脉早期为中高度强化,血管贴边征可能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 孙倩茹谌业荣唐志洋吴荧荧朱云倩
- 关键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计算机体层成像
- 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
- 2007年
- 膀胱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90%来自肾上腺髓质,10%来自肾上腺外嗜铬组织.最近我院遇见一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 蒋令倪恩珍唐志洋王海王亚非刘琴芳景成定
- 脂肪栓塞性脑梗塞1例
- 2004年
- 唐志洋王亚非
- 关键词:脑梗塞磁共振成像
- 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MSCT特征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其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生长方式及强化方式等,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例病灶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界清楚,11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底,2例位于胃窦;平扫密度均匀,囊变1例,溃疡1例,无钙化、坏死及出血;2例病灶周围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至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GS的MS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周边淋巴结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其MSCT检查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及周围结构的显示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 李敏刘文华耿兴东张衡任国强唐志洋蒋敏
-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
- 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附22例报告)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与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病例 2 2例 ,其中男 17例 ,女 5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自旋回波 (SE)序列和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显示能力。结果 :2 2例常规SE序列和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对夹层隔膜的显示均为 10 0 % ,但对隔膜撕裂口的显示 ,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显示较好 ,为 86 .3% (19/ 2 2 ) ,而常规SE序列显示不满意。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其优越性 ,能敏感地显示夹层隔膜、辨别真腔假腔 ,并能利用心电门控MRI电影检查很好地显示隔膜撕裂口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 唐志洋王亚非景成定蒋令冯瑄初阳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磁共振成像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的MR诊断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的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肩袖撕裂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病例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结果:1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合并肩袖撕裂的病例:6例肩袖为完全撕裂,撕裂贯穿冈上肌腱全层,MR表现为冈上肌腱部分肌腱纤维不连续,充填液体样高信号,并与关节腔及肩峰下滑囊液体信号相通,部分病例断裂处局部肌腱缺损、肌肉回缩;11例肩袖为部分撕裂,其中4例表现为冈上肌腱滑膜侧部分肌腱纤维断裂,另7例表现为冈上肌腱关节面侧部分肌腱纤维断裂,MR表现为肌腱断裂处充填液体样高信号,或表现为肌腱滑膜侧部分肌腱信号增高,边缘毛糙。结论:MR检查能够直观地显示肩袖的撕裂,准确地显示撕裂的部位、撕裂累及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唐志洋陈菡徐强仇立春郑亚飞王志鹏赵婕
- 关键词: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袖撕裂磁共振成像
- 64排螺旋CT在胃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常规技术对不同部位胃癌病灶T分期以及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185例胃癌患者术前采用64排CT进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胃癌检出特异性为100%,早期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2.0%,进展期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9.4%;胃癌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4%和69.2%,T1与T3、T2与T3分期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6.0%、85.4%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0与N1、N1与N3分期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胃癌术前分期准确性较高,不同部位胃癌T分期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及N分期的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 曹雷单秀红王亚非倪恩珍唐志洋谌业荣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胃癌
- 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9例腮腺混合瘤与32例腮腺腺淋巴瘤CT平扫图像的纹理特征,在肿瘤最大截面的轴面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应用纹理分析方法测定熵、标准差、对比、偏度、峰态、逆差矩、角二阶矩、相关8个纹理参数,并测量肿瘤长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比较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纹理参数、肿瘤长径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预测纹理分析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间肿瘤的偏度(t=2.10)、峰态(t=-2.13)和肿瘤长径(t=2.5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参数值偏度、峰态和病灶直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0.63、0.64和0.70(P均<0.05)。病灶直径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AUC值为0.74(P<0.05);病灶直径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敏感度68.4%、特异度79.5%。两者间熵、标准差、对比、逆差矩、角二阶矩、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像纹理参数对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且联合肿瘤长径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 刘文华张衡李敏任国强耿兴东王昕唐志洋蒋敏
- 关键词:腮腺肿瘤混合瘤腺淋巴瘤纹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