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 三叉神经痛周围支的射频治疗探讨
- <正>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周围支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29-87岁,平均62岁。病程2-30年,平均10.3年。右侧17例,左侧6例,无双侧同时受累者。疼痛分布Ⅰ支2例,Ⅱ支10例,...
- 周远华王珊珊唐伟伟殷黎
- 文献传递
- 银质针联合臭氧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8
- 2016年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且呈低龄化趋势[1]。作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临床上虽有很多治疗方法,但是多数患者,治疗后病情易反复,部分患者甚至逐渐加重,总体效果不甚理想,最终被迫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银质针导热疗法作为保守治疗方法中有效方法,其治疗效果已逐渐被业界认可;另外,髋关节腔内臭氧注射疗法已被广大疼痛临床医生应用[3]。我科开展银质针导热疗法和臭氧技术多年,
- 唐伟伟毛希刚
- 关键词:银质针随机对照试验注射疗法臭氧技术低龄化趋势骨髓水肿
- 乳腺包块患者与健康人群乳腺的远红外热像特征比较研究
- <正>应用医用远红外热像检查,将乳腺包块患者与健康人群乳腺的远红外热像进行比较分析,为乳腺包块的热像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乳腺包块患者于术前进行红外摄像检测,根据术后病理学结果确定其良恶性,随机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30例...
- 唐伟伟吴士明李莉
- 文献传递
- 高频超声扫描介入骨骼肌及其附属器诊疗的临床研究
- 2010年
- 曹文新唐伟伟李端芳吴士明
- 关键词:超声扫描骨骼肌高频诊疗超声探头
- 医用远红外热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 <正>目的:探寻远红外热像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2人同时分别在两个医院接受常规体检和全身远红外热像体检,检查后两者资料汇总,进行逐项比较分析。
- 李莉唐伟伟吴士明
- 文献传递
- 经皮激光汽化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0
- 2015年
- 观察激光汽化联合臭氧消融与单纯激光汽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6例)和B组(46例)两组。A组是激光汽化联合臭氧消融作为治疗组;B组是单纯激光汽化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9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JOA下腰痛评价表[1]。两组疼痛NRS评分、JOA下腰痛评价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汽化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激光汽化治疗。
- 唐伟伟李端芳
- 关键词:激光汽化臭氧消融腰椎间盘突出症
- 体外冲击波与超声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与超声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所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38例)和超声波组(38例)两组。两组患者...
- 唐伟伟
- 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观察组仅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
- 李端芳唐伟伟
- 关键词:氦氖激光椎旁神经阻滞带状疱疹
- 银质针联合臭氧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试验
-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臭氧髋关节腔内注射与单纯银质针导热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创伤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所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2例,采用随机...
- 唐伟伟毛希刚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银质针臭氧疗法临床疗效
-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诊断明确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先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再于患侧枕部和上颈部最多见最敏感的3个压痛点行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B组为对照组,只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每次治疗后、1个月疼痛指标和3个月、6个月后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明显疗效,但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 毛希刚肖克唐伟伟吴悦维
- 关键词:神经阻滞小针刀颈源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