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芳
- 作品数:27 被引量:4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课程实施过程评价研究进展及走向被引量:11
- 2007年
-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是课程变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外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评价模式。笔者从评价大规模课程变革的框架和实施者的角度对这些模式进行述评。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评价取向以忠实和相互调适观为主流;评价内容的技术取向和片面化;评价方法准科学化;研究对象选择的单一。因此,借鉴国外的评价模式,今后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不同取向出发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内容的科学化;评价方法的优化与多元;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评价。
- 唐丽芳尹弘飚
-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透视被引量:17
- 2002年
-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与障碍的考察,透视课程改革的成效,是当前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运用质化与量化两种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全国十个实验区的调查研究,提出当前课程改革的几个突出问题:课程实施资源的严重缺乏;考试改革的滞后;教师面临的压力重重。
- 唐丽芳马云鹏
-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考试改革
- 新质生产力赋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
- 2025年
- 因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新质生产力正在深刻变革劳动生态,成为赋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赋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点在于:新质劳动者引领劳动教育目标发展、新质劳动对象驱动劳动教育内容革新、新质劳动资料赋能劳动教育方式转型。新质生产力通过明确体能与智能协调发展的劳动教育目标;重组物质与非物质劳动深度共育的劳动教育内容;创新现实与虚拟协同教学的劳动教育方式;深化体力与脑力全景计算的劳动教育评价,赋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但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当前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方式与评价等方面仍有待改善。未来,面向真实劳动世界,凸显新质劳动者培育的劳动教育目标;回应劳动形态的新质变化,整合传统与新质劳动教育内容;把握新质生产力要素特征,构建虚实相融的劳动教育方式;锚定发展新质劳动者素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 魏国武唐丽芳
- 关键词:劳动教育
- 区域实践共同体: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策略探索被引量:11
- 2018年
- 区域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是"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可以改变小规模学校孤军奋战的发展状态,引领学校以实践作为主要生活方式,能够激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动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实践共同体在发展历程中对"领域""社团""实践"三个要素的处理会直接影响自身发展。基于此,在区域实践共同体的形成中要重视组织中的共同体;鉴别共同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并给予直接的支持;对共同体中关键人物的选择;区域内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 唐丽芳周红
-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
- 研读新课程方案,推动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实施被引量:18
- 2022年
-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教育部的总体安排,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才是进入最艰难并具有挑战性的阶段,也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阶段。学校、课堂是课程实施的终端。教师怎样理解课程标准的变化,怎样规划自己的课堂教学,怎样在课堂上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这些都是保障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次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都有很多变化,需要学校校长、教师先研究再实践。这些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包括: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如何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中落实?如何理解和落实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如何设计基于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学科大概念与教学单元?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学业质量测评?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如何加强学段衔接,减少课程缝隙?新设立的劳动课程如何实施与评价,也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点。这些变化是课程设计者顺应时代发展,基于对课程性质、学习本质等不断深入研究后的课程改进。但与此同时,这些变化也对教师、学校等课程实施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校长、教师先理解变化的缘由,再创新实践。为此,我们组织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多位专家,以义务教育数学、化学、地理、劳动等多学科为视角,笔谈讨论从课程标准出发,变革的课程如何在学校、在课堂中实施的问题,以期与同行研究者讨论,为一线中小学教师提供行动参考。
- 马云鹏郑长龙单媛媛唐丽芳吕立杰郭星李广李青王向东袁孝亭宋晓岚
-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课程实施课程改进
- 小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鞍山市二一九小学为例被引量:10
- 2012年
- 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旨在引领学生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习解决和避免环境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许多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价值观,理解持续保护地球资源的义务和保持环境质量的责任。研究团队通过辽宁省鞍山市二一九小学开发和设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开发系列环境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形成独立的学习主题,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学习。
- 李君唐丽芳谷晓沛
- 关键词:校本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
- 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被引量:64
- 2002年
-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外的课程实施策略基本有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这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 马云鹏唐丽芳
- 关键词:课程实施策略课程改革教师培训
- 小学生阅读环境、投入与习惯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为了探究小学生阅读环境、阅读投入与阅读习惯的水平、年级差异及关系,研究者对长春市某区三所小学的9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首先,小学生的阅读环境、阅读投入以及阅读习惯水平均较高,但是有明显的年级差异,"四年级"学生对语文课堂环境、阅读教学环境的感知水平,以及阅读态度、动机和策略水平最低,而"六年级"学生在阅读环境、阅读投入以及阅读习惯几乎所有的方面均显著的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其次,小学生的家庭阅读环境,尤其是家庭文化资源,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影响显著的高于课堂环境和阅读教学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再次,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语文课堂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投入有影响,却没有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后,大部分小学生同时拥有内在和外在阅读动机,深层和浅层的阅读策略。
- 丁锐吕立杰唐丽芳
- 关键词:阅读环境
-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2006年
- 课程改革实验存在的问题
1.城乡实验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地区的教师由于受到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素质条件、教师培训机会和形式等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对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实现度、课程内容难度的认识、教材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明显的趋势是,乡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趋向于消极。对课程和教材的适应性低,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低于其他地区。
- 马云鹏唐丽芳
- 关键词:课程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理念乡村教师课程内容
- 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
-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优质与现代化的需求,使得学校文化的重建成为必然,学校文化成为课程改革研究领域里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研究课程变革下的学校文化,涉及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学校文化的现状如何?实然学校文化形成的原...
- 唐丽芳
-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校文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