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献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度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或髂内动脉栓塞术(internal iliac artery embolization,IIAE)对严重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组9例患者,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出血5例,剖宫产术后出血3例,引产后出血1例,用5F cobra导管行经皮双侧髂内动脉前干插管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出血部位,然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9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具有安全、简单、迅速、有效等特点,是替代子宫切除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 张旭季永军周春献
-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明胶海绵
- CTA观察肿瘤滋养动脉变化对肝癌TACE术疗效评价的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索CT血管成像技术(CTA)滋养动脉变化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于术前1周内和接受2次TACE治疗4周后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作3D图像重建,比较手术前后肿瘤滋养动脉变化,以消失、变细、无明显变化、增粗、出现新生血管分级,以改良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缓解程度.结果5例达到CR标准,肿瘤滋养动脉均消失;24例达到PR标准,超过半数的肿瘤滋养动脉消失或明显变细;9例达到SD标准,肿瘤滋养动脉无明显改变或部分变细.结论 CTA是评价TACE治疗HCC疗效的可行方法.
- 周春献陈超徐东风韩旭陆海林蒲俊舟
- 关键词:肝细胞癌CT血管成像技术化疗栓塞术
- CT引导下纵膈旁肺占位性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纵膈旁肺占位性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0月—2016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19例纵隔旁肺占位性病变的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病例资料,分析穿刺技术要点,观察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病例均顺利取出病理组织,穿刺成功率100%,术后出现肺内出血11例(57.9%),咯血1例(5.3%),血气胸1例(5.3%),气胸1例(5.3%),没有出现纵隔内脏器和组织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纵膈旁肺占位性病变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相对可靠、安全的定性方法。
- 周春献张刚董达
- 关键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及其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6例患者行颈外静脉置管,分别记录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中心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穿刺成功122例占96.8%,穿刺失败4例占3.2%;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置入上腔静脉121例占99.2%,置入失败1例占0.8%;总置管成功率为96.0%。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护理及使用方便,并且通过适当的技术改良可以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周春献徐东风韩旭浦俊舟
- 关键词:颈外静脉穿刺静脉导管
- 一种新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建立一种能简便实行胆汁内外引流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胆汁外引流组(A组,n=12)、胆汁内引流组(B组,n=12)及假手术组(C组,n=12)。A、B组采用切断胆总管后分别向肝与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硅胶管,两端缝扎固定,夹闭器夹闭硅胶管并缝于皮下的方法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剪断硅胶管引至体外形成胆汁外引流,去除夹闭器后恢复胆汁内引流;C组采用分离胆总管后打松结的方法作为对照。所有兔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再次手术后第7天时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B超检查肝胆系统;再次手术后第7天取肝脏组织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造模前A、B、C 3组间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前明显增高(均P<0.05),明显高于C组(P<0.05);再次手术后第7天A、B两组TB、DB、ALT、γ-GT较造模后第7天明显下降(P<0.05),A、B、C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弥漫性肿大,胆囊增大,肝内胆管、肝总管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B超下可见A、B两组肝脏无明显肿大,胆囊萎缩,肝内胆管、肝总管无明显扩张。再次手术后第7天,A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窦轻度扩大,汇管区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B组汇管区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研究建立的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具有可靠有效,可重复性强,再通时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梗阻性黄疸和胆汁内外引流实验中推广。
- 周春献徐东风陈钟
-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
- PTCD手术术中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52例经皮穿肝胆管造影及引流(PTCD)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在DSA引导下进行PTCD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观察,记录术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实施护理干预,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结果]观察组共52例病人,其中51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45例感觉疼痛,5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尿急,10例出现迷走反射,1例酣睡,2例输液不畅。经护理干预,所有52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安全返回病房。[结论]PTCD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如何进行术中优质护理对手术是否顺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杨群英周春献
- 关键词:护理
- 不同胆汁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兔血清内毒素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胆汁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兔血清内毒素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外引流组、内引流组。外引流组与内引流组先建立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模型,7 d后解除梗阻,分别行胆汁外引流与内引流;假手术组按相同时间间隔行2次假手术。各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7 d、引流术后7 d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水平、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造模后7 d,外引流组与内引流组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内毒素水平均较造模前明显升高,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造模前明显降低(均P<0.05);行引流术7 d后,外引流组与内引流组肝功能指标、内毒素水平、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较造模后7 d明显恢复,但内引流组后两项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外引流组(均P<0.05)。结论:胆汁内引流较胆汁外引流更有利于梗阻性黄疸内毒素清除与机体免疫功能快速恢复。
- 周春献陈钟徐东风杨群英
- 关键词:胆汁淤积内毒素血症
- 胸部正斜位联合摄片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肋骨骨折常见,占胸部外伤的90%以上[1],X线胸片是主要的检查方法。由于肋骨的特殊解剖形态,正位胸片上常不能充分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和数目,而法医学及工伤鉴定又需要肋骨骨折数目及骨折端对位情况。现对128例肋骨骨折患者所摄的胸部正、斜位X线片作一分析,旨在探讨胸部正、斜位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意义。
- 韩旭任立昂周春献
- 关键词:肋骨骨折胸部外伤摄片X线胸片
- MS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无碘油沉积区的血供研究及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无碘油沉积区的血液供应,以判断TACE后疗效,并对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19例HCC患者(24个病灶),接受25次TACE后行MS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根据动态增强表现将无碘油沉积区的血液供应分为四种类型:动脉供血型、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及少血供型。结果19例患者(24个病灶),经过25次TACE后无碘油沉积区的血供情况为:动脉供血型11个病灶(45.83%),双重供血型11个病灶(45.83%),乏血供型2个病灶(8.33%);动脉期MSCTA中22个富血供型病灶中有18个病灶有明显的肿瘤供血动脉(81.8%),19例患者中发现寄生动脉5例,右膈动脉3例,胰十二指肠动脉1例,胸廓内1例。结论MSCT三期扫描及动脉期MSCTA可以很好地评价无碘油沉积区肿瘤病灶的供血情况,对判断TACE后疗效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 周春献韩旭徐东风
- 关键词:断层摄影术碘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