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中医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心血管系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管系
  • 1篇血管系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孕酮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前状态
  • 1篇血栓前状态分...

机构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周敏
  • 1篇周敏
  • 1篇周敏
  • 1篇韩克
  • 1篇何芳
  • 1篇厉霞玲
  • 1篇张业鹏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研究
公立医院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保障和增进公民健康的制度安排。公立医院改革及回归公益性,是世界范围内医疗卫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不...
周敏
关键词:公益性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构建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ASO患者957例,依照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效果,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发生MACE的患者143例(14.94%)。COX回归分析后筛选出BMI、肌酐清除率、纤维蛋白原、利伐沙班和既往血运重建手术史以构建模型。ROC曲线评估模型的C统计量为0.690(95%CI:0.644~0.73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9.2%和80.7%,约登指数为0.299,最佳截断值为0.086;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内部验证的C统计量为0.689(95%CI:0.672~0.700);根据最佳截断值将人群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临床参数所构建的MACE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良好判别能力,可为ASO患者发生MACE的评估及诊疗提供参考。
季烨王宝彦温琴舒韩丹武广焱张业鹏周敏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
藤黄酸诱导K562细胞株凋亡和自噬的研究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一、研究藤黄酸(GA)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K562细胞株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自噬的作用,及其对BCR/ABL融合基因的影响,探讨在该作用下凋亡和自噬的关系。  二、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
周敏
关键词:藤黄酸慢性髓性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文献传递
关于中医典籍英文译本的文学性研究
2022年
汉籍经典英译研究一直被专家学者看重,其中不乏中医典籍的英译。但文学性这一问题却在典籍翻译中被长期忽略。文学性不限于文学作品,在其他文类也有体现,譬如中医典籍。此次项目旨在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以《伤寒杂病论》为例的中医典籍的原本及各家英文流通译本(罗希文版、阮继源版和李照国版)进行对比阅读,并通过实例从语言形式、修辞、思想文风和故事性四个方面,分析翻译中文学性的体现和缺失的情况,进而阐述文学性在中医典籍英译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医古籍经典的翻译事业和中医药海外市场发展提供较为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便中医药文化能够更好地向海外传播。
张文馨周敏谷安琪
关键词:中医典籍英文译本
运用聚类分析法探讨儿童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通过SPSS数据分析软件,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判定儿童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归纳儿童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更好地指导儿童睡眠障碍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本研究对象选择于2020年8月25日到2021年1...
周敏
关键词:睡眠障碍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儿童
孕酮、雌二醇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在稽留流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随诊孕龄为5~6周的稽留流产、先兆流产、正常妊娠患者各50例,动态比较3组孕妇血清中的孕酮、雌二醇、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临床检测结果。结果显示:稽留流产组孕酮、雌二醇、HC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及先兆流产组(P<0.05),48小时后稽留流产组的HCG倍增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1周后其HCG变化不大,同时稽留流产组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随着孕期增长逐渐降低,与正常妊娠组与先兆流产组孕妇的差距逐渐增加。临床检测结果表明:动态联合监测血清孕酮、雌二醇及HCG的变化能在妊娠早期及时地对妊娠结局作出准确的预测,提高早期稽留流产的检出率,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妊娠,指导临床治疗,避免盲目保胎。
周敏周敏
关键词:稽留流产血清孕酮雌二醇人绒毛促性腺激素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浆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比较其术后48 h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康复情况、炎症因子,后将医院感染者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比较其上述各指标,并探讨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0例在术后48 h内出现医院感染;术后24、48 h感染组血浆D-D、FIB、FDP及CRP、PCT、IL-6先升高后下降,而APTT、PT呈先缩短后延长(P<0.05),感染组术后24 h血浆D-D、FIB、FDP及CRP、PCT、IL-6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APTT、PT较未感染组缩短(P<0.05);感染组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较未感染组延长(P<0.05),均未出现静脉血栓;革兰阴性菌组术后24 h血浆D-D、FDP、CRP、IL-6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术后24 h APTT、PT、D-D、FIB、FDP及CRP、PCT、IL-6预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670、0.750、0.742、0.661、0.746、0.618、0.720,以D-D、APTT、FIB及CRP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87(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术后24 h内发生明显变化,且可能与炎症因子共同作用,导致医院感染。
厉霞玲戎飞玲何芳卞静静周敏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术后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