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贵
- 作品数:56 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感染EoNPV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体内3个抗菌肽基因表达分析
-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是茶园中外观形态、生活习性极其相似,但对茶树生长为害严重的昆虫,EoNPV是一种专一性很强,可以有效感染茶尺蠖的病毒.本研究以感染病毒后12h的灰茶尺蠖幼虫cDAN为模板,克隆了3个抗菌肽基因EgGlo、...
- 毛腾飞付建玉孙亮周孝贵肖强
- 关键词:茶尺蠖灰茶尺蠖
- 风力诱虫灯及其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初报被引量:4
- 2015年
- 灯光诱杀是农业害虫物理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为了顺应绿色生产的需求,诱虫灯在茶园害虫绿色防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茶园中广泛应用的诱虫灯多为电击式诱虫灯,对鳞翅目害虫成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但对茶小绿叶蝉等同翅目害虫的成虫诱捕效果不理想。由于茶小绿叶蝉体小、活动性不强,电击式杀虫灯对其常是诱而不杀。为了提高诱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等小型害虫的防治效果,自2012年起,课题组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了以风力辅助捕杀害虫的诱虫灯装置开发及田间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该类装置及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作一简要介绍。
- 周孝贵肖强张国山杨根祥
-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诱捕效果诱杀效果物理防治同翅目灯光诱杀
- 两种茶园叶蝉卵寄生蜂的分子鉴定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茶园小绿叶蝉优势寄生蜂的分子鉴定方法,该方法与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相比,1、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如三维景深显微拍照系统),2、不要求具有严格的形态分类学背景,3、具有快速准确且易操作的特点,而且该方法可用于一...
- 付建玉周孝贵
- 文献传递
-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在江苏茶区的示范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江苏主要产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在主要发生区进行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苏州市、无锡市为茶尺蠖发生区,南京市、扬州市为灰茶尺蠖发生区,镇江市、常州市为混发区;在低龄幼虫期,每667 m^(2)茶园使用150 mL茶尺蠖病毒杀虫剂防治灰茶尺蠖和茶尺蠖,防效分别为77.4%和77.3%;在高龄幼虫期,采用病毒杀虫剂与植物源农药混用,防效为99.6%。采用发生期预测为配套手段,在第1代孵化高峰期应用病毒杀虫剂,可作为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模式。
- 郭华伟王志博唐美君邵元海姚惠明周孝贵肖强
- 关键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灰茶尺蠖茶尺蠖
- 茶黑刺粉虱与樟刺粉虱(半翅目:粉虱科)形态特征的比较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比较研究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camelliae Kanmiya&Kasai和樟刺粉虱Aleurocanthus cinnamomi Takahashi形态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区分这两种刺粉虱种类。采集这两种粉虱标本,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茶黑刺粉虱和樟刺粉虱不同龄期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研究;同时将伪蛹制作玻片标本观察。茶黑刺粉虱和樟刺粉虱卵、1龄若虫和2龄若虫形态结构比较相似,但是伪蛹形态不同,刺的数量及分布有较大的区别。茶黑刺粉虱中央区隆起,尤其是管状孔区域更明显,位于一个凸起的瘤突上;亚缘区上有10~11对刺排列,樟刺粉虱亚缘区具有刺14对,其中头胸部5对,腹部9对。茶黑刺粉虱管状孔隆起,亚心形或近圆形,盖瓣心形,几乎充塞了整个管状孔区域;樟刺粉虱管状孔半圆形,盖瓣半圆形,充塞管状孔一半区域。两种刺粉虱成虫整体上比较相似,复眼、胸部和腹部及前翅基部为橙黄色;前后翅及身体上的白色粉状物都是由后足将腹部蜡盘分泌物覆盖上的,茶黑刺粉虱的粉状物比樟刺粉虱要多。前后翅上有不同形状的白色斑纹,左右翅斑相连,但是樟刺粉虱前翅后缘全白,而茶黑色粉虱前翅后缘仅有部分白斑。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区分樟刺粉虱和茶黑刺粉虱,为农林生产过程中准确鉴定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 王吉锐周孝贵诸葛敏杜予州徐志宏周国鑫邓建宇
- 关键词:茶黑刺粉虱粉虱科
- 龙井茶区茶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被引量:8
- 2019年
- 茶炭疽病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该病的发生规律,在杭州市西湖区对该病进行了为期1 a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炭疽病1年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11—12月,每m茶行病叶数可达149和510片,第2高峰发病较第1高峰重;67.8%的病叶分布于茶蓬中下部,茶蓬边缘的病叶数占71.7%~80.9%。本研究结果可为茶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 唐美君郭华伟郭华伟周孝贵
- 关键词:茶炭疽病
- 一种利用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生殖调控作用对灰茶尺蛾进行遗传防治的方法
- 一种利用内共生菌<I>Wolbachia</I>的生殖调控作用对灰茶尺蛾进行遗传防治的方法,属于灰茶尺蛾防治方法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1)防治对象鉴定;(2)防治地块灰茶尺蛾发生量和发生期的预测;(3)不携带<I>...
- 王志博肖强白家赫周孝贵唐美君
- 文献传递
-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诱考查被引量:31
- 2007年
- 为评估粘胶色板对茶园昆虫诱捕作用及用于防治主要害虫的可能性,制作了芽绿、橄榄黄绿、素馨黄和雪白色板,于各类昆虫盛发的7月在重庆市郊、浙江松阳县和安徽省麻姑山茶场各0.5hm2的茶园做了48h诱捕试验。诱捕的绝大多数昆虫为同翅目害虫;害虫很多而天敌极少,害虫与天敌的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芽绿、橄榄黄绿和素馨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大于雪白色板的诱效;从芽绿、橄榄黄绿至素馨黄,绿色色素成分减少、黄色色素成分增多,诱捕的叶蝉数减小而粉虱数增大。可将芽绿、素馨黄色板分别用于叶蝉成、若虫和粉虱成虫的诱捕。
- 向太红韩宝瑜周孝贵
- 关键词:诱捕黑刺粉虱茶园昆虫
- 一种茶树害螨——茶跗线螨
- 2021年
- 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是一种世界性害螨,也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害螨之一,主要以若螨和成螨在茶树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萎缩、硬化增厚、质地变脆,严重时叶片背面变褐色,生长停滞而脱落,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介绍茶跗线螨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供生产上参考。
- 郭华伟周孝贵姚惠明
- 关键词:茶跗线螨为害症状生物学特性
- 2016年秋季茶尺蠖暴发成因分析及防治启示被引量:5
- 2016年
- 2016年8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茶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苏和江西等地茶尺蠖大面积暴发,据笔者对浙江杭州、浦江、武义、宁海、诸暨、临安,以及江苏无锡和江西九江等地了解,今年的茶尺蠖危害程度普遍较严重,危害面积较大,防治不及时的部分茶园叶片被食光,茶树只留下叶片主脉,形如火烧。
- 姚惠明周孝贵
- 关键词:茶尺蠖秋季长江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