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玲
- 作品数:28 被引量:9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IFN-γ与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以外分泌腺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晰。近年来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可能与IFN-γ的异常表达有关联。本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IFN-γ与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对IFN-γ与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成荫汪悦孙丽霞钱力吴素玲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IFN-Γ发病机制颌下腺
- 医疗设备内部借调管理的策划和执行
- 医疗设备内部借调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寻找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方法,解决临床科室间借用设备中出现的困难;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设备及时地调剂使用。
- 吴素玲夏崇才李青青
- 关键词:成本控制
- 文献传递
- 加减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8例被引量:5
- 2002年
- 吴素玲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胡疏肝散中药疗法FD
-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思路探析被引量:8
- 2017年
- 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病情变化复杂,属中医"燥痹"范畴。笔者从"虚、毒、瘀"探析燥痹发病原因及演变过程,认为燥证产生因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血瘀阻塞布津通路,再加之燥邪蕴久成毒,瘀毒互结,终致布津障碍。临床以益气养阴、解毒祛瘀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 周倩云吴素玲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气虚血瘀燥毒
- 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AQP5和VIP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NOD小鼠高中低剂量麦多冬多糖灌胃11周,观察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中水通道蛋白5(AQP5)及血管活性肠肽mRNA(VI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麦冬多糖高中低剂量均可降低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度,上调颌下腺AQP5和VIP mRNA的表达。结论麦冬多糖对NOD小鼠颌下腺具有保护作用。
- 陶依凤李成荫汪悦孙丽霞晏婷婷吴素玲
- 关键词:麦冬多糖水通道蛋白5血管活性肠肽
- 略举仲景方在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中的运用研究
- 2009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周围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的多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肿胀多、疼痛、晨僵、甚则僵硬、畸形,属中医“痹证”范畴。运用中医药治疗RA由来已久,针对寒湿阻络证不少医家运用仲景方治疗,从临床到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继承和发展了仲景学术,兹略举浅述如下。
- 吴素玲孙丽霞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
- DICOM标准在影像设备规划中的应用
- 影像设备在采购的规划过程中,除了硬件部分的技术要求规划外,还需要对软件这一看不见的部分做详细的规划,其中DICOM的技术规划通常容易被人忽视,或描述情况不够准确。本文就是对DICOM标准的基本应用进行阐述,对设备采购过程...
- 吴素玲
- 关键词:DICOMSOP影像设备
- “益气养阴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2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08年
-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吴素玲周俊兵
- 关键词:便秘白术老年人
- 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原代滑膜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原代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足踝体积和关节肿胀评分,并对CIA大鼠原代滑膜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测定,观察痹痛灵颗粒对滑膜细胞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痹痛灵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小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痹痛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的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痹痛灵颗粒通过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病理性增生,降低滑膜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 吴素玲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痹痛灵颗粒WISTER大鼠雷公藤多苷片
- 从“湿热痰瘀”等方面论治痛风的临床经验被引量:8
- 2017年
- 痛风主要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笔者从"湿、热、痰、瘀"等方面治疗痛风,认为痛风的发作以湿热痰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急性发作期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为主治其标,缓解期以"健脾益肾"为主调其本,以四妙丸为主方随证加减,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 冯文韬吴素玲
- 关键词:痛风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