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关
- 作品数:37 被引量:2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骨科固定角度导向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固定角度导向装置,包括横截面为扇形的导向本体,所述导向本体的一侧为内弧面,其另一侧为外弧面;所述导向本体上沿径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插克氏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本实用新型能...
- 吴关张辉李悦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调节膝关节伸直位支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一个医用OK布料制成的主衬垫及两个侧衬垫组成的可调节膝关节伸直位支具,上宽下窄的长方形主衬垫四角为圆弧过渡,中部两侧向内呈弧形凹陷成倒葫芦形状,中间纵向固定安装铝镁合金金属条带;上宽下窄的侧衬垫长度...
- 吴关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喙突移位术:手术技术与早期随访探讨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喙突移位术(Latarjet手术)的技术特点及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共有18例肩关节前向不稳定患者行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对比患者术前及随访时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FE、外旋ER)及Rowe评分,并通过术后CT评价骨移植物位置优劣。结果:所有患者于术后平均6.5个月进行随访,未发现复发脱位及半脱位。术前Rowe评分平均43.6分(25~50分);术前FE平均176.7°(160°~180°),ER平均65.6°(45°~90°)。术后6个月Rowe评分平均74.4分(60~95分);术后FE平均163.3°(150°~180°)。ER平均41.1°(30°-60°)。术后CT显示,骨块与肩盂平齐的为77.8%,外凸11.1%,偏内侧11.1%。骨块位于2点~5点位置的占83.3%,过高11.1%,过低5.6%。结论: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活动及功能恢复满意。通过合理的手术技术操作,喙突骨块可达到良好的位置。
- 姜春岩吴关鲁谊朱以明李奉龙刘心
- 关键词:肩关节关节镜喙突移位
- 双钢板治疗陈旧性干骺端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涉及内侧干骺端稳定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予以维持的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且获1年以上随访的10例陈旧性干骺端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6~51岁,平均38.8岁.主力侧(均为右侧)7例.骨折Neer分型:二部分内翻型外科颈骨折7例,三部分大结节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非外展嵌插型骨折).末次随访时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 结果 10例患者获平均16.9个月(12 ~5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前屈上举(FE) 144.0°±30.6°,体侧外旋(ER) 34.5°±27.2°,内旋(IR)从术前的L2恢复至T10水平.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4.4±12.9)分,美国肩肘关节(ASES)评分平均为(79.5±20.2)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平均为(28.7±5.1)分,简单肩关节(SST)问卷调查评分平均为(9.6±1.7)分,VAS评分平均为(1.7±2.5)分.Constant满意程度评分:优8例,良2例.10例患者的FE、ER、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SST问卷调查评分和VA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者出现骨折迟延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钢板治疗涉及内侧干骺端稳定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予以维持的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可较好地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疗效满意.
- 鲁谊吴关王海宁李奉龙朱以明姜春岩
- 关键词:肩骨折骨板
-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补失效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的修补失效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11月连续完成175例关节镜下BHT修补术,于术后平均23个月(11-66个月)对其中98例101个半月板进行二次关节镜手术探查。探查术中半月板愈合情况作为评价修补成功(完全愈合与部分愈合)或失效(不愈合)的指标。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可能影响愈合的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组间失效率的差异。结果半月板完全愈合77个(76.2%),部分愈合11个(10.9%),不愈合13个(12.9%)。年龄〉35岁与≤35岁的BHT失效率为25.0%(4/16)、10.6%(9/85)(x2=2.494,P〉0.05);陈旧性(〉8周)与急性(≤8周)BHT失效率为11.5%(9R8)、17.4%(4/23)(x^2=0.543,p〉0.05);内侧、外侧半月板BHT失效率为13.3%(12/90)、9.1%(1/11)(x^2=O.157,P〉0.05);红-红区与红-白区BHT失效率为15.0%(9/60)、9.8%(4/41)(x^2=0.597,P〉0.05);单独应用自内向外缝合、联合应用自内向外缝合及全关节内式缝合、单独应用全关节内式缝合三组BHT失效率分别为22.0%(9/41)、7.2%(4/55)、0(0/5)(X^2=5.290,P〉0.05);有绞锁史与无绞锁史患者的BHT失效率为26.7%(8/30)、7.0%(5,71)(x^2=7.242,P〈0.05);二次探查时侧一侧差值≤2mm、2-5mm及≥5mm三组失效率为7.9%(7,89)、25.0%(1/4)、62.5%(3/8)(x^2=20.084,尸〈0.05)。BHT修补术总体失效率为12.9%。结论术前有膝关节绞锁史及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差的患者BHT修补失效率明显增高。
- 吴关冯华洪雷王雪松张辉耿向苏张晋
- 关键词:半月板胫骨撕裂伤关节镜检查
- 髋臼盂唇损伤的关节镜治疗-287例病例2年以上随访
- 目的:探讨股骨髋臼撞击症合并髋臼盂唇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疗效,并对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盂唇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连续收住髋臼盂唇损伤患者28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查体...
- 王雪松张晋吴关冯华
-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临床疗效
- 巨大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时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时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肩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n=30):早期修复绀(损伤后1周后手术修复)和晚期修复组(4周后修复)。术后2、4、8周HE染色观察腱-骨愈合情况.苦味酸灭狼堪红染包计算I型胶原与Ⅲ型胶原面积比;测量并比较术侧与健侧冈上肌的最大负荷百分比。临床上随访2008午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1例,按手术修复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组18例(6周内手术)、亚急性组17例(6周至3个川内手术和慢性组16例(超过3个月手术)。关节镜下双排承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修复术后2、4、8周时,早期修复组0晚期修复组间组织学用生物力学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修复组的结果2周与4、8周之间以及晚期修复纰2、4周与8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行术后获12~36个门(平均18个月)随访,均顺利愈合,无发生并发症。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I-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州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肩袖损伤发生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之前,不同时点修复住动物实验的组织学、力学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 吴关鲁谊张蔷李奉龙朱以明姜春岩
- 关键词:肩关节组织学临床对照试验
- 肘关节内、外翻不稳定状态下肘关节镜入路与周围神经距离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翻不稳定状态下肘关节镜入路与周围神经距离的变化范围。方法:选用10具新鲜尸体标本,共20个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及稳定状态下,测量近端前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与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与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间的距离变化。结果:肘关节稳定状态下,近端前内侧入路较前内侧入路距离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较远,前外侧入路较近端前外侧入路距离桡神经更近,距离前臂外侧皮神经较远;内侧不稳定时内侧入路距离尺神经无明显改变;在外侧不稳定且屈曲角度明显减小时,外侧入路与神经距离均有所减小。结论:肘关节内侧入路与神经的距离随屈曲角度、稳定状态改变不大;外侧入路在肘关节屈曲角度较小、外侧不稳定时与神经距离明显减小。
- 吴关鲁谊
- 关键词:肘关节镜入路肘关节不稳定
- 一种用于外科肘关节镜下冠状突骨折定位导向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弧形滑动环、克氏针套管、定位块、手轮紧固螺钉、手柄、十字固定螺钉、定位针套管、滑动块及定位针组成的外科肘关节镜下冠状突骨折定位导向器,定位块一侧的凸起连接手柄,其中部通孔动配合纵向插入克氏针套管,并...
- 吴关
- 文献传递
- 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盂唇重建和盂唇部分切除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的临床疗效,探索无法修复的盂唇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以在我科手术治疗的股骨髋臼撞击症造成盂唇损伤患者中盂唇损伤严重、无法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到2014年12月行盂唇部分切除24例(盂唇部分切除组),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行盂唇重建27例(盂唇重建组)。术前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随访至少2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VAS疼痛程度以及日常活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OS-ADL)、体育运动专用髋关节评分(HOS-SSS)、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 HHS)功能评分。结果:盂唇部分切除组失随访2例,盂唇重建组失随访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术前HOS-ADL、HOS-SSS、mHHS和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末次随访时,盂唇部分切除组患者的HOS-ADL评分为78.0±10.5,HOS-SSS评分为64.3±15.2,mHHS评分为73.7±12.3,VAS评分为3.9±2.0,盂唇重建组患者的HOS-ADL评分为79.7±8.8,HOS-SSS评分为72.8±14.3,mHHS评分为79.8±12.4,VAS评分为3.0±1.6,两组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盂唇重建和盂唇部分切除均可在中短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可作为盂唇损伤严重、无法修复患者的治疗方法。
- 张晋武永刚李旭吴关沈杰威王雪松
- 关键词:盂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