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倩

作品数:31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骨髓
  • 13篇细胞
  • 12篇增生
  • 12篇骨髓增生
  • 12篇骨髓增生异常
  • 11篇异常综合征
  • 1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1篇综合征
  • 11篇骨髓增生异常...
  • 10篇地西他滨
  • 9篇造血
  • 9篇急性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造血干
  • 8篇造血干细胞
  • 8篇难治
  • 8篇干细胞
  • 8篇干细胞移植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机构

  • 31篇苏州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31篇吴倩
  • 25篇吴德沛
  • 24篇孙爱宁
  • 22篇何广胜
  • 15篇苗瞄
  • 12篇方宝枝
  • 12篇仇惠英
  • 10篇刘真真
  • 10篇王秀丽
  • 9篇唐晓文
  • 9篇路丛
  • 8篇韩悦
  • 7篇杨永
  • 7篇金正明
  • 7篇孙莺心
  • 7篇金松
  • 6篇阮长耿
  • 5篇傅琤琤
  • 5篇胡晓慧
  • 5篇朱明清

传媒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江苏省第十七...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四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40.免疫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NH克隆的影响
孙莺心杨永吴德沛孙爱宁朱明清何广胜苗瞄王秀丽方宝枝路丛刘真真吴倩
文献传递
慢性髓性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继发Ph染色体阴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被引量:3
2021年
患者,男,55岁。2013年11月因"体检发现WBC增高"至我院门诊就诊。血常规:WBC 102.9×109/L,HGB 113 g/L,PLT 605×109/L;骨髓象提示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染色体核型:46,XY,t(9;22)(q34;q11)[10];多重PCR:BCR-ABL(P210)(+),确诊为CML,Socal评分高危组。予尼洛替尼600 mg/d治疗,我院门诊规律随访,持续主要分子学缓解中。患者2018年9月自觉肛周疼痛,至外院就诊,查血常规示血细胞三系下降,9月30日至我院门诊就诊。血常规:WBC 0.6×109/L,HGB 83 g/L,PLT 41×109/L;骨髓象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白血病免疫分型:分析67.5%的粒细胞群体,CD7(-)、CD34(-)、HLA-DR(-)、CD10(-)、CD20(-)、CD19(-)、CD14(-)、CD13(+/-)、CD33(+)、CD2(-)、CD117(+)、CD15(-)、CD38(+/-),符合早幼粒细胞表型。染色体核型:46,XY,t(15;17)(q24;q21)[10];多重PCR:PML-RARα(s)(+),BCR-ABL(P190)(-),BCR-ABL(P210)(-),BCR-ABL(P230)(-),WT1基因转录本相对表达量为86.77%,EVI1基因转录本相对表达量为0.06%;诊断为APL,患者Ph染色体阴性,BCR-ABL阴性,提示患者APL非CML急变,而是CML继发的Ph-APL。
张风红吴倩尹佳张静人杨小飞陈苏宁
关键词:慢性髓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尼洛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D13
地西他滨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样白血病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样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之前的桥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7例MDS患者和12例AML患者以DAC作为allo-HSCT之前的桥接治疗。结果:DAC桥接治疗后,7例MDS患者中,4例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mCR(marrow CR),3例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之后行allo-HSCT成功,目前6例为无病生存,1例在复发后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后达CR,后死于肺部感染;12例AML患者中,6例在DAC桥接治疗后获得CR,目前5例为无病生存,6例死亡,1例为带瘤生存。急性和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31.6%和21.1%。DAC桥接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为56.7%,allo-HSCT后2年总生存率和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7.9%和36.2%,allo-HSCT后2年累积非复发死亡率为23.6%。结论:DAC可安全有效地桥接allo-HSCT以治疗MDS和AML患者。
吴倩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韩悦沈益民陈峰胡晓慧金松张旭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样地西他滨造血干细胞移植
伴PAX5P80R突变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2025年
目的:分析伴PAX5P80R突变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探索该亚型患者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2024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收治的B-ALL患者中,伴PAX5P80R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6例B-ALL患者中,10例(1.1%)伴PAX5P80R。其中,男性占80%,初诊中位年龄为35.5(14.0~59.0)岁。10例患者均表达CD10、CD19,其中7例患者还表达CD34和CD38。4例患者合并染色体异常,所有患者融合基因均阴性。7例患者合并22个共突变,其中NRAS最为常见(5/7)。异常核型患者伴有2个以上共突变比例明显高于正常核型患者(100.0%vs 16.6%,P=0.02)。经过基于VP(长春地辛+地塞米松)方案的多药联合诱导化疗后,10例患者均达到形态学完全缓解(CR),其中5例(50%)流式微小残留病(MFC-MRD)阴性(<0.01%);巩固治疗期间,4例在CR1期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存活,3例患者化疗期间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经移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存活),2例化疗患者无复发生存[1例儿童患者已完成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2015化疗方案(CCCG-ALL-2015),1例拟行allo-HSCT],其余1例患者失访。中位随访时间42(2~63)个月,5年总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PFS)分别为75%(95%CI 0.153~0.503)和62.5%(95%CI 0.171~0.365),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结论:PAX5P80R突变的B-ALL对诱导化疗敏感,总体预后良好,但合并其他高危遗传学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吴倩解珺丹申真杨小飞薛梦星邓爱玲窦雪晴秦天陈苏宁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特异性转录因子Bcl-6、Foxp3和RORγt的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亚群中转录因子的异常。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0例IRH患者的骨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的自身抗体。采用免疫磁珠分选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细胞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维甲酸依赖性孤儿受体(RORγt)mRNA表达水平,以同期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期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RH组在干/祖细胞(CD34+细胞)、粒系(CDl5+细胞)、红系(GlyA+细胞)分别有67.5%(27/40)、65.0%(26/40)、75.0%(30/40)发现自身抗体,累及造血系统三系者为27.5%(11/40),两系者为52.5%(21/40),一系者为20.0%(8/40)。IRH组Bcl-6、Foxp3的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243(0.854~4.544)比1.211(0.131~2.816),0.124(0.073~0.198)比0.071(0.046~0.118),均P〈0.05],Foxp3/Bcl-6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H组与AA组Foxp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A组RORs,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H组[0.290(0.138~0.480)比0.133(0.068~0.189),P〈0.01],IRH组Foxp3/RORyt比值高于AA组[0.975(0.483~1.416)比0.500(0.240~0.795),P〈0.01]。结论IRH是由抗造血细胞自身抗体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症,可能与Bcl-5高表达有关,IRH免疫学发病机制与AA不同。
方宝枝岑建农朱明清何广胜苗瞄王秀丽吴倩刘真真路丛孙莺心吴德沛孙爱宁阮长耿
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BCL-6FOXP3
FLAG作为再诱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FLAG作为再诱导方案,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耐受性,并与非移植患者进行比较。方法与结果:27例AML患者应用FLAG方案作为再诱导治疗...
苗瞄吴德沛孙爱宁王荧陈峰颜灵芝周海峡吴倩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难治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危组MDS及AML患者20例,静脉滴注地西他滨20 mg/m2,每日1次,连用5 d治疗,然后行骨髓检查,根据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数、骨髓小粒饱满情况,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酌情增加使用地西他滨,分析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率和总反应率。结果 MDS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骨髓CR为3例(75%),总反应3例(75%);AML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3例(18.8%),总反应8例(50.0%),其中初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1例(25.0%),总反应3例(75.0%),复发及难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2例(16.7%),总反应5例(41.7%)。累积2年生存率为42%。结论剂量增加的地西他滨可被安全应用于高危组MDS及AML,1个疗程缓解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探索。
吴倩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韩悦沈益民陈峰胡晓慧金松张旭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系复发难治地西他滨去甲基化
抗CD19CAR-T细胞治疗E2A-PBX1阳性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三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伴t(1;19)(q23;p13)细胞遗传学异常的ALL占儿童ALL的3%~5%、成人ALL的3%左右,易位形成E2A—PBXl融合基因。该亚型成人患者化疗反应差,疗效不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改善生存”!,但对于缺乏合适供者或allo.HSCT后复发的该类患者,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抗CDl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l9CAR—T细胞)因为具有不依赖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的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们总结我院2016年采用抗CDl9CAR—T细胞治疗3例复发难治E2A—PBXl融合基因阳性成人B—ALL患者,报告如下。
杨飞张剑仇惠英吴倩孔丹青韩晶晶戚嘉乾韩悦吴德沛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难治细胞治疗阳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输血依赖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输血依赖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使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20mg·m-2·d-1×3d)治疗的2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方宝枝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苗瞄王秀丽吴倩常惠荣陈子兴阮长耿
关键词:地西他滨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文献传递
剂量增加的地西他滨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分析
目的:探索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的疗效.方法:对高危组MDS/AML患者,予地西他滨20 mg·m-2·d-1×5d,然后行骨髓检查,根据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
吴倩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韩悦沈益民陈峰胡晓慧金松张旭辉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