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金光

作品数:32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书法
  • 8篇书风
  • 7篇晚明
  • 5篇艺术
  • 5篇书学
  • 5篇碑学
  • 4篇审美
  • 4篇书法创作
  • 4篇书学思想
  • 4篇帖学
  • 4篇倪元璐
  • 3篇尚奇
  • 3篇审美风尚
  • 3篇书法艺术
  • 3篇文化
  • 3篇金石
  • 3篇草书
  • 2篇心态
  • 2篇张瑞图
  • 2篇儒家

机构

  • 28篇四川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28篇吕金光
  • 5篇吕亚泽
  • 2篇樊琪
  • 2篇于洁
  • 2篇成海明
  • 1篇王书峰
  • 1篇陈阳静
  • 1篇林敏华
  • 1篇王荣敏
  • 1篇王风国

传媒

  • 12篇中国书法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艺术百家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东方艺术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求索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书法教育
  • 1篇中国书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明尚“奇”的审美风尚与文人篆刻的残崩美
2007年
晚明文艺思潮是在晚明特有的政治、经济背景与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尤其是思想文化的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晚明社会文化中出现崇“奇”、尚“奇”的审美思潮,也就是在这一尚“奇”的审美观念影响下,晚明文人、篆刻家、书法家也开始趋向尚“奇”的审美风尚。他们把目光转向秦汉印章的那种残破痕迹,视之为“奇”迹,并把这种残破视为文人篆刻家企望的艺术特质,显然追寻残崩之美已成为晚明篆刻家尚“奇”的一种时尚。
王荣敏吕金光
关键词:晚明
从吴昌硕论书诗看其书学思想被引量:1
2015年
在碑学占领书坛的晚清,出现了独领风骚的海派领袖人物吴昌硕,他在诗、书、画、印四个方面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家,影响波及海内外。关于吴昌硕研究和探讨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其论书诗方面的论述却有所缺失。从吴昌硕的论书诗,可以看出其对碑学的继承和发展,以碑入帖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吴昌硕以书入画的艺术特色。
于洁吕金光
关键词:吴昌硕以书入画
理性的笔墨与激情的挥洒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书家不仅要有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艺术感悟力及熟练的笔墨技巧,在创作时,还要有情可发。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了,书法的确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由此,我们想到了《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一深刻的阐述,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从艺术的角度讲,我们崇尚"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想,它不仅臻于了"技进乎道"之境界,而且还蕴含着"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之意义。
吕金光
关键词:笔墨技巧激情审美境界抒情写意《易经》形而上
从“兰亭论辩”看郭沫若的碑学观念
2014年
郭沫若的书学论述主要表现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发起的"兰亭论辩"当中,他采用李文田的跋文作为自己观点有力的史料支撑,认为《兰亭序》是伪作,用碑学家的观点来怀疑帖学经典。可以说,"兰亭论辩"是碑帖之争的延续,也是郭沫若碑学观念的集中体现。另外,郭沫若生活的时代受碑学大背景的影响,他的书学思想必然也带有碑学观念。
吕金光吕亚泽
关键词:兰亭论辩
晚明刻帖失真与“尊碑”意识萌芽的出现被引量:1
2013年
刻帖在这晚明期泛滥所带来的弊端,是这一时期"尊碑"意识萌芽的因素之一,宋代名拓片的稀缺与明代翻刻本的严重失真使帖学走向了穷途末路。物极必反,刻帖的不可学迫使一些有创新意识的书家去寻求新的资源,这一时期金石学的兴盛恰恰为他们的创新带来了契机,金石碑刻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书家们取法的对象,由此形成的晚明"浪漫主义"书风却成为了明代书坛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吕金光成海明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创作艺术风格晚明金石学
晚明表现主义书风与碑学思想的滥觞
2007年
晚明表现主义书风的形成源于碑学思想的滥觞,是最早向碑学习,帖中含碑的范例。应该说晚明书风的形成与晚明碑学思想的滥觞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吕金光
关键词:帖学碑学
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根植于历史文化的大环境下思考,而且要以艺术史的高度去思考艺术家的创作问题,无视这一点,其创作就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无所谓有什么学术价值了。书法创作亦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认清目前的创作状况,甚或是重新思考自己的创作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与创作理念。
吕金光
关键词:书法创作二王书风帖学书法风格倪元璐
晚明尊碑意识与倪元璐书风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晚明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书家,在“尚奇”审美风尚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表现主义思潮。它完全打破了“二王”的传统模式,使晚明书家觉醒地走上了反叛传统帖学的道路,
吕金光
关键词:倪元璐晚明书风审美风尚反叛传统张瑞图
赞扬、批评与冷漠——北宋文人对颜真卿多种态度的原因被引量:1
2013年
尚意书家中的苏轼、黄庭坚、李之仪挺颜,米芾贬颜;正统儒家文人朱长文挺颜;而北宋皇室似乎对颜真卿的崛起持有冷眼旁观的超然态度,游离于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之外。
王风国吕金光
关键词:书法史颜真卿艺术批评
沈曾植的宽容文化心态与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
2009年
二十世纪初,在整个书坛独尊北碑的时局下,沈曾植以超人的胆识提出了南北书法"折衷融合"的思想,并且以兼容的姿态,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他的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把篆隶北碑中的雄强、生涩和传统帖学的自然生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生拙"式的行草书。这种宽容的文化心态源于十九世纪末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整体文化背景和儒家中庸思想及其诗学思想等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
吕金光王书峰
关键词:沈曾植书学思想儒家中庸思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