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东

作品数:79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肌病
  • 22篇病理
  • 15篇肌肉
  • 12篇基因
  • 10篇脂质沉积性肌...
  • 10篇病理分析
  • 9篇活检
  • 8篇血管
  • 8篇无力
  • 7篇综合征
  • 7篇脑梗
  • 7篇病理学
  • 6篇文献复习
  • 6篇线粒体
  • 6篇脑梗死
  • 6篇包涵体肌炎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脑肌病
  • 5篇进行性

机构

  • 78篇焦作市人民医...
  • 13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新乡医学院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焦作市第二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78篇吕海东
  • 31篇秦东香
  • 28篇瞿千千
  • 27篇钱琪
  • 22篇马晓丽
  • 17篇杨斌
  • 11篇张燕
  • 10篇卢燕婉
  • 10篇杨彬
  • 9篇李树林
  • 7篇张三军
  • 7篇李增富
  • 7篇陈芳
  • 7篇梁军利
  • 6篇袁利
  • 5篇郑献召
  • 5篇许予明
  • 4篇宋学云
  • 4篇陈萍
  • 4篇韩凯

传媒

  • 9篇中华神经科杂...
  • 7篇河南实用神经...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5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实用诊断与治...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南诊断与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原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质沉积性肌病病理讨论
2001年
吕海东杨斌吕祥瑞许予明郜建伟秦东香李树林
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肉毒碱线粒体肌病酶组织化学多发性肌炎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临床与肌肉病理特点
2023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IBM患者的临床和肌肉病理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发病年龄36~68岁,平均49.8岁;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2~12年,平均6.2年。5例患者均以双下肢无力隐匿起病,症状缓慢进展,逐渐发展为四肢无力。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上肢近端肌力Ⅲ~Ⅴ级,远端肌力Ⅲ~Ⅳ级;下肢近端肌力Ⅱ~Ⅴ级,远端肌力Ⅲ~Ⅳ级。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EMG检查示4例呈肌源性损害,1例呈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共存的混合性损害。肌肉病理表现为肌纤维大小不等,可见萎缩和肥大肌纤维,散在有变性坏死肌纤维,伴炎性细胞浸润。5例患者均可见镶边空泡,4例可见炎性细胞侵入非坏死肌纤维现象。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染色可见CD8和CD68阳性淋巴细胞浸润。结论sIBM好发于中老年人,除上肢远端指屈肌和下肢股四头肌无力以外,部分患者早期可有下肢远端肌无力。肌肉病理发现肌纤维中有镶边空泡和炎性细胞浸入非坏死肌纤维是确诊sIBM的重要依据。
李诗瑶瞿千千崔文豪王孟丽吕正周亚光赵炯博吕海东
关键词: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病理特点镶边空泡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七例临床及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规律。方法收集7例于2001年至2005年就诊并明确诊断为 sIBM 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为41~75岁,平均57.4岁,病程2~10年,平均5.4年。全部患者均有股四头肌无力和萎缩,4例出现肢体远端无力,1例出现延髓部和颈部无力。其中伴随高血压和腔隙性脑梗死者2例,伴随脑出血、周围神经病和糖尿病各1例。7例患者均进行了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标本的组织学、酶组织化学染色,5例进行电镜检查,3例进行了 tau 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7例患者肌酶均升高,但未超过正常上限8倍。肌电图检查示5例呈肌源性损害,2例呈神经源性损害。所有患者的骨骼肌病理改变主要是肌内衣炎细胞浸润、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和镶边空泡(出现率2%~10%),5例出现不整红边纤维,3例有细胞色素 C 氧化酶染色阴性肌纤维。5例进行电镜检查者均存在管丝包涵体。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者均显示肌纤维内 tau 蛋白沉积。结论 sIBM 以股四头肌损害最明显,常合并其他老年性疾病。肌纤维内出现 tau 蛋白也可以作为该病诊断标准之一。
郑日亮焉传祝吕海东吕鹤毕鸿雁袁云
关键词:肌炎包涵体肌纤维TAU蛋白质类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0年
吕海东王国平秦东香杨彬李树林
18例小量脑干出血的临床分析
2002年
秦东香吕海东马晓丽杨斌
关键词:症状体征转归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30例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微创术 )治疗中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微创术是应用CT定位 ,颅内血肿穿刺 ,射流冲碎血肿 ,血肿腔内注入液化剂和引流来清除脑血肿。结果 我们应用微创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 3 0例 ,有效率 83 3 % ( 2 5 /3 0 ) ,死亡率 16 7% ,残废率明显降低。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明显 ,手术创伤小 ,操作方便、安全 ,为脑出血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郜建卫钱琪杨斌吕海东秦东香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CT定位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早期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RRMS患者(RRMS组)及2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患者(NIDNS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MP冲击治疗(1.0g静脉滴注1次/d×3,之后0.5g静脉滴注1次/d×4)前后血清中IL-23、IL-17A的水平并计算阳性检出率〔以治疗前后450nm处D(λ)值均为阴性对照D(λ)值的2.1倍以上者为阳性,阳性检出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结果 RRMS组IL-23和IL-17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IDNS组(IL-23:79.17%vs.35.00%,χ2=7.071,P=0.008;IL-17A:83.33%vs.30.00%,χ2=10.725,P=0.001);RRMS组治疗后血清中IL-23、IL-17A水平〔分别(382.4±124.7)pg/mL;(32.8±20.2)pg/mL〕较治疗前〔分别(610.6±102.5)pg/mL;(74.6±21.7)pg/mL〕明显下降(IL-23:t=14.672,P=0.000;IL-17A:t=11.108,P=0.000),但仍高于NIDNS组〔IL-23:(88.7±8.4)pg/mL,t=10.344,P=0.000;IL-17A:(18.1±0.9)pg/mL,t=9.205,P=0.000〕。结论 IL-23和IL-17A可能与MS发病有关,MP冲击治疗可降低RRMS患者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
梁军利赵丽君钱琪吕海东袁利马晓丽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甲泼尼龙
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包涵体肌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例患者分别于41岁及54岁发病,均以双下肢无力起病,远端重于近端,并逐渐向上肢发展;血清肌酶轻~中度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内出现镶边空泡,少数变性坏死纤维,伴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证实肌浆内有大量涡轮状髓样小体及管状细丝包涵体。结论包涵体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肌肉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包涵体肌炎的重要手段。
吕海东张三军李增富秦东香钱琪韩凯马晓丽宋学云杨斌
关键词:包涵体肌炎病理学
伴肌纤维坏死的脂质沉积性肌病8例临床与肌肉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伴有肌纤维坏死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骨骼肌病理改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伴有肌纤维坏死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肌肉组织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上肢近端肌力3级以下者4例(其中2例伴呼吸肌受累),下肢近端肌力3级以下者6例;8例均伴有颈伸肌无力;8例患者除肌纤维内大量脂质沉积外,均伴有不同程度肌纤维变性坏死,其中5例偶见变性坏死肌纤维,坏死肌纤维比率0.1%~0.9%,病程较长且年龄偏大,有反复出现肌无力的病史;3例可见较多变性坏死纤维,坏死肌纤维比率>1.0%,病程较短、进展迅速且较年轻,其中2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4(-)、CD8(-)、CD20(-)、CD68(+);3例基因检测显示ETFDH基因突变。结论部分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肌肉病理中可见变性坏死肌纤维,伴有明显肌纤维坏死者临床症状较重,病情进展较快。
崔文豪瞿千千刘海燕史杰婧陈萍吕海东
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病理
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农村人群癫痫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调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癫痫的患病率及治疗缺口 ,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作为调查点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人群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生入户调查。调查人数为 12 45 7人。凡初筛调查时确诊或可疑的癫痫患者 ,均经神经科医生再次访查确诊。结果 :调查确诊 5 9例癫痫患者 ,患病率为 4 7‰。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 3 5‰ ,年发病率32 1/ 10万人口。全部患者中有 2 5 4%未治疗 ,47 5 %患者治疗不正规。活动性癫痫的治疗缺口为 32 5 %。结论 :本次调查农村地区癫痫患病率与以往报道接近 ,约有 2 / 3患者没有得到正确治疗 。
秦东香杨彬李建章姚淑芬吕海东王立贵邱战国王文志
关键词:癫痫患病率发病率流行病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