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孟雨
- 作品数:69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一种利用原子变构衍生DNA序列多样性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子变构衍生DNA序列多样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引物设计、α位带<Sup>32</Sup>P或<Sup>35</Sup>S的特异dNTP的引入(即第一轮PCR)、放射性衰变、第二轮PCR、D...
- 王海波赵和吕孟雨柴建芳吴志明马民强张春义
- 文献传递
- 一种不用药剂处理的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用药剂处理的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方法,将小麦单倍体植株放入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分别进行光、暗交替循环培养,完成春化后,移栽到温室或田间,直至结实,光暗交替循环为两个阶段,第一培养阶段5℃...
- 吕孟雨李晓煜柴建芳周硕张俊敏焦博赵璞杨帆刘永伟董福双张磊王海波赵和马春红
- 冬小麦大粒品种旗叶光合作用的研究
- 1991年
- 测定了41个冬小麦大粒品种的旗叶光合性能,发现品种间有很大差异:表现光合速率平均为15.54±4.56mgCO_2.dm^(-2),h^(-1),光呼吸平均为26.77%±9.19%,高氧抑制光合作用,光合下降量为43.26%±10.54%;低氧促进光合作用,氧浓度每下降1%,光合强度平均提高1.41%,高温下光合下降量为43.26%±34.44%.据此进行了聚类分析,41个品种共分为四类,即高光合类,低光合类,适应性强类和适应性差类.
- 张敬贤吕孟雨韩凤山季良
- 关键词: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聚类分析
- 科研单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 2012年
- 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个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如何,最主要的是看其库存档案保管质量和库存档案利用价值的高低。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必须首先做到高水准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 李晓煜李海山吕孟雨丁丽丽
-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保管
- 水稻成熟胚不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4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对3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在胚上纵切1刀,将种子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出芽率最低,且愈伤组织质量最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系,其愈伤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分化出再生植株,是1种简单、方便、效果好的诱导水稻愈伤组织的理想方法。
- 吕孟雨王海波高义平
- 关键词:水稻成熟胚接种方式
- 蛋白质GmDREB7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质GmDREB7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蛋白质GmDREB7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实验证明,在野生型拟南芥中过表达GmDREB7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的耐盐性,耐盐性提高表现为叶片持绿,其叶绿素...
- 刘永伟乔华亮周硕董福双焦博赵和柴建芳吕孟雨杨帆
- 文献传递
- 一种提高小麦加工品质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通过引入ω‑黑麦碱干扰基因使小麦中的ω‑醇溶蛋白基因和ω‑黑麦碱基因沉默,从中筛选出加工品质大幅度提高的小麦品系。该方法包括构建含“小麦Bx7基因启动子‑ω黑麦碱基因干扰片段‑水稻Wx终止子”...
- 柴建芳王海波赵和吕孟雨董福双刘永伟周硕杨帆马秀英
- 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生态安全评估(一)——禾本科麦田杂草、牧草和主要近缘野生种的分布特点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 2000年
- 本文通过对禾本科麦田杂草、主要的禾本科牧草和小麦近缘野生种的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与小麦的远缘杂交情况的分析,就转抗除草剂小麦田间释放的生态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作者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抗除草剂基因从栽培小麦漂流到其它植物的可能性极小。
- 赵和曹建如吴志明吕孟雨吕孟雨
-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抗除草剂生态安全性麦田杂草
- 一种延长小麦花药保存时间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长小麦花药保存时间的方法,具体为当小麦挑旗以后,在小麦穗顶端露出旗叶鞘之前的1~2天内进行取材,在穗下第二节处将小麦穗取下,保留上部2~3个叶片,取材在晴天的10:00~12:00或16:00~18:00...
- 吕孟雨周硕柴建芳赵和刘永伟董福双焦博杨帆赵璞马春红张磊王海波张俊敏李晓煜
- 一种降低dATP用量的简单易错PCR方法
- 2014年
- 易错PCR是基因体外诱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Mn2+、提高Mg2+浓度和dCTP/dTTP浓度等措施达到基因诱变的目的。【目的和方法】本研究在不添加Mn2+、不调整其它任何PCR成分的情况下,通过降低dATP浓度的底物不平衡作用,对洋葱抗菌蛋白基因Ace-AMP1和苏云金芽胞杆菌毒蛋白(Bt)基因cry1A(c)进行了PCR诱变。【结果】结果表明:随着dATP浓度的降低,序列变异率和碱基突变率均呈升高趋势。当dTTP/dCTP/dGTP∶dATP在20∶1-40∶1时,碱基突变率介于1.4%-1.8%之间,序列变异率介于77.8%-100%之间。【讨论和结论】该方法简化了常规易错PCR诱变中的条件优化过程,简单实用。降低dATP浓度的诱变方法主要引起AT→GC的变异,适用于提高靶基因GC含量的体外诱变。本研究降低单一底物浓度的诱变方法可以提高诱变基因的AT或GC含量,是对易错PCR诱变方法的拓展。
- 高义平赵和吕孟雨孙果忠杨学举王海波
- 关键词:易错PCR体外诱变碱基突变BT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