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德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癌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胆结石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结石
  • 2篇胆囊结石形成
  • 2篇蛋白
  • 2篇异质体
  • 2篇肽酶
  • 2篇结石
  • 2篇结石形成
  • 2篇黄酮
  • 2篇甲胎
  • 2篇甲胎蛋白
  • 2篇甲胎蛋白异质...
  • 2篇肝动脉
  • 2篇氨肽酶
  • 2篇氨肽酶N
  • 2篇ROC曲线

机构

  • 9篇南昌市第九医...
  • 4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作者

  • 12篇叶德强
  • 3篇沈阳
  • 3篇丁佑铭
  • 3篇梁青
  • 3篇曹涌
  • 2篇孙华宝
  • 2篇胡中立
  • 2篇曹立
  • 2篇吕定英
  • 1篇徐海英
  • 1篇焦磊明
  • 1篇谢能文
  • 1篇陈嘉希
  • 1篇余海滨
  • 1篇李春
  • 1篇肖影群
  • 1篇钟青梅
  • 1篇陈国栋
  • 1篇涂相林
  • 1篇熊晓晴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腹部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超介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39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39例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肝癌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ALT及AFP水平、病人自觉症状。结果:肿瘤的直径在治疗后显著减小;ALT、AFP值在治疗后1周稍微升高,1月之后均显著降低,90%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结论:射频消融在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叶德强丁佑铭沈阳汪斌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B超介导
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多发混合痔64例总结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合理的治疗多发混合痔的手术方法。方法:128例多发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括约肌切断术)64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64例。对其术后疼痛等7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术后随访6个月~1年,两组均一次性手术治愈,两组间疗效及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但治疗组术后伤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肛门狭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叶德强曹涌
荷叶提取物黄酮对兔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荷叶提取物黄酮对兔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结石组和黄酮组,分别喂食普通饮食、含1.2 g/d胆固醇的成石饮食、含1.2 g/d胆固醇和0.4 g/d的黄酮饮食。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氨肽酶N mRNA(APNmRNA)水平的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亮氨酸氨肽酶(LAP)表达及血脂。结果:结石组10只出现胆囊结石,12只出现胆固醇结晶,黄酮组和对照组无结石及结晶出现;结石组APN mRNA IOD比值(1.08±0.35)明显高于对照组(0.65±0.18)和黄酮组(0.87±0.44);结石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与黄酮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石组血清载脂蛋白A(apoA)降低(P<0.05);结石组LA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黄酮组(P<0.01)。结论:荷叶提取物黄酮可改变血脂水平、降低肝脏APN的表达和血清LAP,从而有助于防止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丁佑铭叶德强周明全胡中立沈阳
关键词:胆结石黄酮氨肽酶N
荷叶提取物黄酮对兔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黄酮对新西兰兔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45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5只)、结石组(15只)和黄酮组(15只),对照组喂普通颗粒饲料,结石组喂含1.2%高胆固醇饲料,黄酮组则饲喂含1.2%胆固醇和0.4%黄酮的饲料,饲养时间各为4周。(2)氨肽酶N(APN)表达:利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APNmRNA水平的变化。(3)血脂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4)血清亮氨酸氨肽酶(LAP)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结石组中10只(10/15)出现胆囊结石,12只(12/15)出现胆固醇结晶,黄酮组1只(1/15)和对照组2只(2/15)出现胆囊结石;结石组APNmRNAIOD比值(1.16±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4)和黄酮组(0.86±0.38)(P<0.05);结石组血清TG、TC、LDL-C、ApoB较对照组和黄酮组明显升高(P<0.01),结石组血清HDL-C较对照组和黄酮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石组血清ApoA较对照组和黄酮组明显降低(P<0.01);LAP结石组明显较对照组和黄酮组升高(P<0.01)。黄酮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荷叶黄酮可降低肝脏APN的表达和血清LAP,改变血脂水平,从而有助于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叶德强丁佑铭周明全胡中立沈阳
关键词:胆结石黄酮氨肽酶N
一种“非穿孔性阑尾炎”的证实及其特征
2017年
目的:分析南方某中学阑尾炎爆发病例的特征以及爆发的原因。方法:调查阑尾炎爆发的人群和时间分布及暴露因素,复习爆发病例的病历和病理切片。结果: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该校出现阑尾炎病例36名,男女生的发病率分别为1.9%和8.6%(Z=3.67,P<0.01)。男女生的生活习惯不同。病例常成簇出现,病例间常有接触史。极少数病例体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所有病例组织学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组织学改变的特征为阑尾组织出血、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浸润。结论:爆发病例是"非穿孔性阑尾炎"实体,可能由传染因子所致。
郭一天叶德强汪晖
关键词:阑尾炎穿孔
早期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b-FGF、CD34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CD34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到早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例早期肝细胞肝癌(早期HCC组)、70例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组)、70例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Hpa、b-FGF、CD34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肝组织中Hpa、b-FGF表达进行半定量计数,CD34阳性微血管进行MVD计数。对各组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早期HCC组肝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为57.1%(8/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20.0%(14/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28.6%(20/70)(P<0.05)。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炎组的52.9%(37/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57.1%(40/7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808,P<0.01),Hp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645,P<0.05),b-FGF表达与Hpa表达亦呈正相关(r=0.629,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强阳性表达,而在慢性乙肝组及乙肝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肝窦多为呈阴性。结论 Hpa、b-FGF、CD34在早期HCC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非肝癌组织,为早期HCC与非肝癌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肖影群邓茜梁青章萍徐海英涂相林叶德强李涛熊晓晴钟青梅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乙酰肝素酶B-FGFCD34微血管密度
预防性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市第九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存在微血管浸润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单纯进行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手术组;术后预防性应用TACE的35例患者为TACE组;术后预防性行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的37例患者作为联合组。比较三组术后肝癌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1、2年生存率。结果:在随访期间,手术组中出现11例复发,TACE组出现7例复发,联合组出现5例复发。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发热、恶心、呕吐、上腹痛、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三组生存率进行比较,联合组1、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应用预防性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不会额外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潜在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曹涌高华毛卫余海滨叶德强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抗肿瘤药物
基于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特征的Hassab手术疗效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手术)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肝动脉灌注并改善肝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普外科接受Hassab手术的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诊断标准分为SASS组(40例)和非SASS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ASS组与对照组间术前和术中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第3天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的MELD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SASS组术后第7天的MELD评分为3.17±2.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8±2.31(P<0.05);SASS组术后第14天的肝固有动脉直径[(4.13±0.33)mm]和肝固有动脉流速[(50.83±3.85)c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85±0.34)mm、(47.55±3.05)cm/s](均P<0.05)。结论Hassab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肝动脉灌注并改善肝功能,将“肝硬化性SASS”的概念引入临床可以使更多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病人受益。
叶德强曹涌高华毛卫谢能文邢毅焦磊明黄义华袁航杜小军
关键词:HASSAB手术门脉高压症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肝动脉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可行性分析(附21例临床报告)
2009年
目的探讨晚期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对以解决排便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06~2008-05的21例晚期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晚期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全部成功。结论晚期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对解决排便问题是安全可行的。
陶绪雄叶德强余德元袁堂战陈嘉希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肠造口术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8种原发性肝癌实验室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a-L-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实验室诊断指标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HC)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预装有耦联小扁豆凝集素(LCA)的琼脂糖微量离心柱分离AFP-L3,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酶速率法对175例各型肝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上述实验室指标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AFP、AFP-L3、CA199、CEA、SF、AFU、GGT、AL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894、0.724、0.730、0.654、0.807、0.884、0.763;AFP、AFP-L3、CEA、AFU、GGT诊断指标,PHC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项指标中以AFP-L3的AUCRO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系列试验中以AFP+AFP-L3+GGT作为确诊PHC,平行试验中以AFP/AFP-L3/CEA作为排除PHC较好的组合项目;ROC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简单有效,尤其适用于多指标联合诊断试验的分析评价。
孙华宝叶德强曹立梁青吕定英陈国栋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异质体LOGISTIC回归ROC曲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