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天山

作品数:30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学
  • 5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明代
  • 5篇传奇
  • 3篇英雄传奇
  • 3篇曲学
  • 3篇戏曲
  • 3篇小说
  • 2篇英雄传奇小说
  • 2篇用韵
  • 2篇史料
  • 2篇史料来源
  • 2篇曲论
  • 2篇曲牌
  • 2篇纂修
  • 2篇文学
  • 2篇梅花
  • 2篇明人
  • 2篇明史
  • 2篇传奇小说
  • 2篇辞章
  • 1篇代文

机构

  • 15篇洛阳师范学院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叶天山

传媒

  • 7篇中国古代小说...
  • 4篇洛阳师范学院...
  • 3篇黄钟(武汉音...
  • 2篇四川戏剧
  • 2篇文教资料
  • 1篇作家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宁波教育学院...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明代曲学的历史演进
2017年
应当结合社群发展变化的理论基数,以明代曲论重心的转移和代表理论的效应作为明代曲学历史演进的内在理据。以文本文献为载体的明代曲学,其演进大势可以纵向勾勒为六段:承续期(洪武至宣德),过渡期(正统至成化),转折期(弘治、正德),发展期(嘉靖、隆庆),繁荣期(万历、泰昌)以及深入期(天启、崇祯)。各时期在明代曲学的转关进境中均有其自立的理由,整体反映出由北曲论到南曲论,再到南北曲论并重的理论格局的变迁态势。
叶天山
关键词:明代曲学曲论
《大雅堂杂剧》辞章论析
2019年
《大雅堂杂剧》总目的格式,源于王实甫《西厢记》。汪道昆文心细致,四剧的开场辞、卷场诗在整饬中又各有风貌。此剧讲究各曲的字格与句格,汪氏制曲时具有明显的规范意识甚至律化意识。结合其完成时间,至少从个案层面上,可以解除以往人们对于明中期文人是否按律制剧的疑惑。四剧的联套,是南套影响下的具体而微者。该剧的辞章又注重修辞,熟用杜诗;在常规辞格外,还用及隐语。
叶天山
关键词:曲辞辞格
张韬《续四声猿》辞章论析
2020年
张韬的《续四声猿》原有单行本。紫微山即硖石山,张韬以故园名胜为号,寓首丘之意。《续四声猿》当在《大云楼集》编成之前成书。《续四声猿》开头的总目比《四声猿》的更整齐,但各剧的结尾都没有下场诗。张韬擅于用北双调套曲写短杂剧;制曲时谙法守法,又不失法度中的灵活性;在剧情的细节上亦有匠心。从脚色及所扮人物的数量来看,四个剧作逐渐呈现由少到多的过程,体现出作者才力的伸缩自如。当然,四剧在用韵、科介上微有瑕疵。
叶天山
关键词:曲牌曲韵对仗
《历代曲话汇编》(唐宋元明编)正补
2014年
《历代曲话汇编》有沿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而误的现象。经由正补,可以消除此书的诸多失误,便于该文献的有效利用,从而完善中国古代曲学研究的基础环节。
叶天山
关键词:疏误
清代文人陈森行实与文学思想考
2014年
采玉山人陈森不仅是小说、戏曲家,在当时亦有诗名。他有明确的文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诗曲观念上。其文学思想主张是:一、诗歌创作要有独创性,有真性情,诗体必须明确。二、制曲应当注意运用典实,不妨多有骈绮明艳之词。三、谱曲时如果遇到辞、律不协的情形,应在不更动文辞的基础上,择调以就辞,"移宫换羽,两下酌改"。四、度曲讲究依据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务必使文气通畅;严辨清曲、戏曲演唱之别。
叶天山
关键词:文学思想
“英雄”补说被引量:1
2008年
先秦文献中,符合近古英雄概念的人物已见记载。终汉之世保留了先秦时代"英"、"雄"单用的习惯。两汉之交,英雄"一词应运而生,并陆续得到使用。战国至汉代的侠和汉末英雄之间所存在的共性,未被二者各自的个性所掩盖。此后,"英雄"一词的内涵,增加了道德蕴涵,简化了原先"文武茂异"的要求。与此同时,该词的外延逐渐涵盖了"侠""、豪杰"等社会阶层的人物。内涵、外延的迭相变动,促使英雄这一概念在近古形成一种泛化的状态。
叶天山
关键词:泛化
《太和正音谱》考异二题被引量:1
2015年
《太和正音谱》"群英所编杂剧"下的"元五百三十五",实际是指该书所计的元人杂剧总量,包括元有名可考"群英"417本、元佚名"群英"107本以及元"娼夫"曲家的11本作品。就此,《啸馀谱》《元曲选》均有讹误。凌濛初则误解了《太和正音谱》中"二本"的含义。作为《太和正音谱》的修订本,《北雅》在平仄、句读、用韵方面纠正了前者的一些错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提及有所谓崇祯本《北雅》,其根据不足。
叶天山
关键词:《太和正音谱》
明代曲学文献刻抄述论
2016年
嘉靖以前,明代曲学文献的传播情形不显;嘉靖时以传抄为其主要的传播方式,万历以后则转变为刻、抄并行,且以刊刻方式为主导的格局。这一大致的历史变迁,与曲学研究的成绩与规模、散曲戏曲创作的历史发展情形以及出版业的兴衰均相关联。明代曲学文献在本朝以应用于文艺实践为其主导取向,入清之后则渐次转变为以学术研究为其主要目的。明清以来明代曲学文献的流通地域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这是当时江南尤其是吴越作为曲文化中心的一种具体体现。
叶天山
关键词:曲学刻印传抄
《南词叙录》“大歇占尾”索解
2024年
壶隐居本及通行本《南词叙录》中的“大歇占尾”中,“占”是“帖”的省文,“帖”“贴”音近通用;“尾”乃是“套”的形讹。散曲中的“歇帖”,指押e韵且常用入声韵的作品。歇帖有大有小,大致以歇帖韵脚数量为界,50字以上者为大歇帖,否则属于小歇帖。《群音类选》明确有大、小歇帖之分;“箫声唤起”散套属于大歇帖套。就韵目而言,明人用“歇帖”而不用“车遮”,有其声调和历史缘由方面的考虑。
叶天山
关键词:《南词叙录》
谢道韫咏絮的戏曲回响
2022年
许潮《谢东山雪朝试儿女》与洪昇《谢道韫咏絮擅诗才》本事皆出自《世说新语》而非《晋书》。两作题旨不同,故对谢道韫、谢朗柏梁体联句的叙写有异。许作是南曲杂剧,写雪多取远景、中景。洪作仅置谢朗(琏儿)于杂角,为道韫之反衬形象,写雪多取近景细描。洪作的基本架构脱胎于《世说新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虚构,本事与文字渊源明了,文必有据,而不做细辨地随意驱遣腹笥,则是文家灵性的自由发抒。
叶天山
关键词:《世说新语》谢道韫戏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