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吉

作品数:49 被引量:1,12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松林
  • 19篇阔叶
  • 19篇阔叶红松
  • 18篇阔叶红松林
  • 18篇红松林
  • 17篇植物
  • 15篇长白山阔叶红...
  • 11篇群落
  • 7篇物种
  • 7篇木本
  • 6篇苔藓
  • 6篇苔藓植物
  • 6篇群落结构
  • 6篇木本植物
  • 5篇树种
  • 5篇径级
  • 5篇北坡
  • 5篇长白山北坡
  • 4篇样地
  • 4篇物种组成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吉林省长白山...
  • 2篇吉林省长白山...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沈阳二中
  • 1篇克莱姆森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二十...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9篇叶吉
  • 37篇郝占庆
  • 24篇王绪高
  • 21篇蔺菲
  • 17篇原作强
  • 11篇李步杭
  • 9篇张健
  • 8篇姜萍
  • 8篇房帅
  • 7篇姚晓琳
  • 6篇于德永
  • 5篇师帅
  • 4篇匡旭
  • 4篇戴冠华
  • 4篇张昭臣
  • 4篇邢丁亮
  • 3篇王芸芸
  • 3篇吴钢
  • 3篇熊在平
  • 3篇白雪娇

传媒

  • 16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生态学杂志
  • 6篇生态学报
  • 4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Journa...
  • 1篇Acta B...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Redox Status of Ascorbate被引量:27
2003年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stresses on ascorbic acid content and its redox status, the effects of freezing and drought on ascorbate and dehydro-ascorbate content and activities of four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ascorbate-glutathione cycle in some conife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freezing and drought induced the decrease in ascorbate content and the increase in dehydro-ascorbate content. The activities of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and 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MDAR) were decreased by freezing stress. At the beginning of exposure to air, water loss from detached needles induced the in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APX and MDAR. Further water loss turned to decrease the APX and MDAR activities. The activities of 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DHAR)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were not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of the need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moderate temperature or water stresses may induce the acclimation and increase in the ability of the H2O2 scavenging system, while strong stresses decrease the ability and induce injury of plant tissues. Correlation between ascorbate content and activities of related enzymes and cold tolerance of conifers were also reported.
靳月华陶大立郝占庆叶吉杜英君刘海玲周永斌
关键词:FREEZINGDROUGHTASCORBATE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多样性季节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46
2008年
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CBS)一年内草本植物的4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102种,隶属于40科84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52、0.96和0.75;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以初夏物种数最多;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较大,个体数量从早春到秋季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斑块性分布,说明草本植物对微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坡向是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主要因素,在早春、夏末和秋季,不同坡向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差异极显著(P<0.01),且早春阶段北坡和东坡的丰富度高于南坡和西坡,夏末和秋季则相反.
李步杭张健姚晓琳叶吉王绪高郝占庆
关键词: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阔叶红松林
2006—2017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种子雨的时空动态被引量:4
2019年
种子是森林更新的基础.为研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种子雨组成及时空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设置150个面积为0.5 m^2的收集器.自200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集252次,共收集到成熟、未成熟种子764299粒,隶属12科17属27种,其中,主林层树种13种704231粒,占总数的90%以上.种子最多的4个树种依次为紫椴、水曲柳、色木槭、假色槭,每年各个收集器都收集到这4个树种的种子;种子雨大爆发现象在各林层树种均存在,次林层和林下层较主林层树种滞后1~2年;各林层树种集中在秋季产生种子,各树种的种子雨都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相对而言,多数树种的空间变异性大于时间变异性;与科罗拉多岛(BCI)热带森林样地和浙江古田山亚热带常绿林样地种子产量的年际变异系数相比,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种子产量年际变异系数较大,支持高纬度地区种子产量变异性高于低纬度地区的假说.
钱多多匡旭王绪高蔺菲原作强叶吉郝占庆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种子雨年际变异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植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05年
测定了长白山暗针叶林5种主要苔藓植物养分含量,并结合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推算单位面积的苔藓植物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苔藓植物氮含量为54.371kg.hm-2,是乔、灌、草总氮量的12.22%;钾含量为12.042kg.hm-2,是乔、灌、草总钾量的5.63%;磷含量为31.679kg.hm-2,是乔、灌、草总磷量的70.57%,超过了乔木磷含量,是草本植物磷含量的2.4倍、灌木磷含量的792倍,苔藓植物是暗针叶林重要的磷库.同时测定不同苔藓盖度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苔藓盖度下土壤中氮、钾含量差别不大,磷含量差异显著,没有苔藓覆盖的土壤中磷含量最高,为0.419±0.023g.kg-1;苔藓盖度为第6级(80%~100%),土壤中磷含量最低,为0.346±0.017g.kg-1,随苔藓盖度的增加土壤中磷含量有减少的趋势.
郝占庆叶吉姜萍蔺菲
关键词:苔藓植物养分含量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和深度学习算法的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分类被引量:7
2022年
快速、准确识别树种及其分布格局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与传统实地调查的方法相比,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近地面遥感技术可以灵活、高效和便捷地获取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影像,而如何从包含丰富信息的诸多特征中选择信息量大且冗余度低的特征进行树种自动识别,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长白山25 hm^(2)温带针阔混交样地为主要研究平台,于2019年8月使用无人机搭载的光谱传感器获取面积为6 hm^(2)的高光谱影像,选择红松、春榆、蒙古栎、水曲柳、大青杨和紫椴6种林冠层树种作为实地标记树种,使用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对所选目标树种进行精确定位,结合2019年样地复查结果对研究区的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法、最大似然法和马氏距离3种分类方法进行冠层树种的自动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卷积神经网络的树种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99.85%、0.998)优于最大似然法(89.11%、0.86)和马氏距离法(79.65%、0.75)。(2)在3种分类方法中,单个优势树种分类精度均在卷积神经网络中为最高精度,红松、春榆、蒙古栎、水曲柳、大青杨和紫椴的最高分类精度分别为100%、99.9%、99.9%、99.8%、99.8%和99.5%。(3)从分类效果看,卷积神经网络混分程度最低,马氏距离法混分程度最严重。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完成对温带天然林林冠树种的准确高效分类,在树种多样性监测和林业资源调查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
郑迪沈国春王舶鉴戴冠华蔺菲胡家瑞叶吉房帅郝占庆王绪高原作强
关键词:天然林最大似然法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被引量:127
2008年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4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建立了一块25hm2的固定样地(简称CBS),这是目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森林多样性动态研究网络中最北端的一块,也是全球温带地区最大的一块森林样地。2004年夏的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有52种,隶属于18科32属。总的独立个体数为38902,包括分枝的总个体数为59121。植物组成上属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区系,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亚寒带成分。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3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0%,前14个种占到95%,而其余38个种只占到5%。从物种多度、胸高断面积、平均胸径和重要值来看,群落成层现象显著,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正态分布或双峰分布,而次林层和林下层树种则表现出倒"J"形或"L"形。红松、紫椴(Tilia 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mono)和春榆(Ulmus japonica)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随物种、径级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其它一些树种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郝占庆李步杭张健王绪高叶吉姚晓琳
关键词:群落动态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50
2008年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是该地区阔叶红松林经皆伐和火烧等破坏后恢复形成的主要次生林类型之一,是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系列中的重要阶段。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5年在长白山北坡的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一块5hm2的次生杨桦林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定位调查。对样地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次生杨桦林样地物种组成丰富,共包括16科28属44种;区系特征明显,北温带成分占主要部分;样地内被监测的树木个体数为20101,不包括分枝的独立个体数为16565;优势树种明显,从个体数、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等分析来看,演替先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但从径级结构来看,它们的更新却非常差,随着演替的进展,这些先锋树种将逐渐走向衰亡;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如红松(Pinusko-raiensis)和紫椴(Tilia amurensis)等已经在次生杨桦林中占有了一定的比例,林下更新良好,逐渐进入林冠层并最终取代杨桦等成为该森林的优势种;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演替先锋树种和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而其它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则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但与地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郝占庆张健李步杭叶吉王绪高姚晓琳
关键词: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天然次生林
典型温带树种固碳速率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持续增加森林碳库储量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合理的树种配置是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的基础。【方法】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固定样地连续15年(2004−2019年)4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树种对地上生物量碳库储量贡献,比较不同树种固碳速率差异及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结果】(1)2019年阔叶红松林地上生物量为(282.5±102.8)Mg/hm^(2),过去15年间年均净固碳速率约为1.0 Mg/hm^(2),在3个监测周期(2004−2009年、2009−2014年和2014−2019年)内的固碳速率分别为1.54、0.73和0.76 Mg/(hm^(2)·a);(2)样地内地上生物量最高的7个树种(紫椴、红松、蒙古栎、水曲柳、春榆、色木槭和大青杨)累计贡献量占整个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96.2%,其中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3个树种贡献了73.6%;(3)紫椴、水曲柳、蒙古栎、红松和春榆5个树种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而其平均胸径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其大径级个体的固碳作用持续增强;(4)主要树种固碳速率存在明显差异(−0.97%~0.77%),其中具有复叶结构的水曲柳是地上生物量积累速率最快的树种,年均增速约为0.77%,其后依次是紫椴(0.60%)、春榆(0.54%)、蒙古栎(0.38%)、红松(0.09%)、色木槭(−0.46%)和大青杨(−0.97%);(5)7个种群在3个监测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增长动态,其中紫椴和色木槭、蒙古栎和红松、水曲柳和春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正向波动关系,大青杨和春榆呈负向关系。因此,固碳速率在树种间存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结论】该研究揭示的典型温带树种固碳规律、树种间固碳速率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特点可为本地区植树造林实践中树种选择及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原作强原作强毛子昆蔺菲蔺菲房帅叶吉郝占庆
关键词:生长速率
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木本植物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22
2014年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天然阔叶红松林只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残留了一些面积不等的片段.为比较分析阔叶红松林在不同分布区的异同,以广义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为研究对象,依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2年在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辽宁东部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分别建立了3个固定样地,对6个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6个样地共记录到木本植物69种,隶属于24科42属,其中槭树科为6个样地物种最丰富的科,区系组成均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同时混有亚热带成分;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看,各样地优势种明显;6个样地所有独立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但各样地不同径级个体比例有很大差异,表明6个样地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各样地中重要值位于前3位物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倒"J"型、"L"型、单峰型和偏峰型4种类型;各样地主要树种随物种、径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同一物种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宋厚娟叶吉师帅张昭臣匡旭邢丁亮原作强蔺菲蔡成军王绪高郝占庆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Forest resources variation along with the main rivers in typical forest re-gion of Changbai Mountain被引量:1
2004年
The restoration of the riparian vegetation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hotspots of watershed ecology. 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images of Remote Sensing in 1985 and 1999,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of Lushuihe Forest Bureau, which is a typical forest area of Changbai Mountain, was obtained with support of GIS. By dividing Land covers of Lushuihe area into 10 types (water body, residential land, stump land, farming land, wetland, mature conifer forest, midlife conifer forest, mature broadleaf forest, midlife broadleaf forest, and man-made young forest) and dividing the riparian zone into four buffers (in turn, 1000, 2000, 3000, 4000 m away from the river), the changes of riparian forest resources during 1985-1999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forestation intension has obviously decreased and the whole environment has been evidently improved, but the riparian ecosystem was still flimsy. In buffer 1, 2, 3, the area of midlife conifer forest increased largely, but the areas of other types of land covers all decreased. Midlife conifer forest had a comparatively good status in the three buffers. In buffer 4, midlife conifer forest, mature conifer forest, and mature broadleaf forest formed a forest-age rank that is helpful to stabilize the forest ecosystem and exert its functions. Area percentage of wetland decreased in buffer 1, buffer 2, and buffer 3, even in buffer 4 in which forest ecosystem rehabilitated comparatively well, so protecting and rehabilitating wetland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郝占庆于德永林凡熊在平叶吉
关键词:BUFFER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