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继新

作品数:498 被引量:2,106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9篇期刊文章
  • 10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7篇手术
  • 102篇动脉瘤
  • 93篇外科
  • 88篇颅内
  • 82篇血管
  • 79篇动脉
  • 63篇肿瘤
  • 53篇膜下
  • 52篇出血
  • 50篇蛛网膜
  • 50篇网膜
  • 49篇蛛网膜下
  • 49篇蛛网膜下腔
  • 48篇蛛网膜下腔出...
  • 48篇下腔出血
  • 47篇外科手术
  • 46篇垂体
  • 43篇手术治疗
  • 43篇外科治疗
  • 43篇细胞

机构

  • 414篇南京军区南京...
  • 52篇北京市顺义区...
  • 26篇南京大学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溧水县人民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肿瘤研...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495篇史继新
  • 221篇王汉东
  • 203篇杭春华
  • 120篇成惠林
  • 101篇印红霞
  • 93篇刘承基
  • 85篇潘云曦
  • 73篇谭启富
  • 65篇樊友武
  • 54篇邬祖良
  • 52篇吴伟
  • 51篇孙康健
  • 45篇张鑫
  • 43篇张松建
  • 41篇孙克华
  • 37篇李劲松
  • 36篇张庆荣
  • 35篇谢韡
  • 35篇张文增
  • 32篇李杰

传媒

  • 73篇医学研究生学...
  • 51篇中华神经外科...
  • 36篇中国微侵袭神...
  • 28篇江苏医药
  • 19篇中国脑血管病...
  • 17篇江苏省第十八...
  • 14篇中华神经医学...
  • 1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0篇首都公共卫生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华显微外科...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立体定向和功...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国医师协会...
  • 5篇中国健康教育
  • 5篇肠外与肠内营...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17篇2016
  • 8篇2015
  • 24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30篇2011
  • 27篇2010
  • 51篇2009
  • 28篇2008
  • 43篇2007
  • 42篇2006
  • 29篇2005
  • 22篇2004
  • 24篇2003
  • 7篇2002
  • 9篇2001
4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透析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是一种微创且能连续监测活体内完整细胞间液物质,如神经递质及其他活性物质动态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深部组织和重要器官的活体生化研究;目前,已成为实验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文中就微透析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庄宗赵旭东史继新
关键词:微透析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
2015年~2019年顺义区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细菌性病原谱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15年~2019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谱构成、流行特征,为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3家哨点医院以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的肠道门诊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开展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弯曲菌等病原菌检测,分析其时间、年龄分布以及采样时间和患者临床表现等对标本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结果2015年~2019年共检测样本1856份,总阳性率为28.83%,其中双重、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10%;2016年~2018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谱中副溶血性弧菌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9.16%、9.49%、9.78%;2015年和2019年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82%和12.71%;肠道致病菌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11~50岁,其中41~5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35.68%);病原菌的检出具有季节性,6~10月份检出率较高,8月份达到高峰;采样时间早的标本阳性检出率较高(χ^(2)=6.476,P<0.05);不同性别、临床表现的患者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年~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谱构成存在一定差异,季节性特征明显,检出阳性率影响因素复杂。持续开展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细菌性病原谱监测工作对感染性腹泻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李红霞皮海轮张文增史继新王安娜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处理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对我院1980年以来治疗的3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3例;动脉瘤孤立或孤立后切除11例;动脉瘤切除或孤立后载瘤动脉重建3例;颈部颈内动脉结扎2例;动脉瘤包裹2例;动脉瘤近侧ICA血管内闭塞2例。结果 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24例(24/33),中、重残者6例(6/33),死亡3例(3/33)。结论 为消除巨大动脉瘤的占位效应和出血的潜在性,对颅内巨大动脉瘤提倡积极的直接手术治疗。直接夹闭动脉瘤瘤颈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是首选治疗,对必需行动脉瘤孤立且交叉循环不良的病例,应尽可能重建载瘤动脉。
史继新刘承基
关键词:颅内巨大动脉瘤外科手术术式疗效
经扩大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被引量:16
1992年
采用扩大的乙状窦前入路Ⅰ期切除10例大型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2例系三叉神经纤维瘤,8例为听神经瘤。肿瘤全切除率达90%,无手术死亡。该入路的优点为(1)进路直接,显露良好;(2)充分打开内听道:(3)不必牵拉小脑,术后反应轻;(4)入路可灵活变通或改良。对于手术技术,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面神经保留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沈建康刘承基谭启富邬祖良孙克华史继新
关键词: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66%,女性占绝大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结果 本组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2例(3.6%),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例,复发6例。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王汉东史继新杭春华成惠林孙康健潘云曦樊友武谢伟李杰乔梁
关键词: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后颅窝术后死亡乙状窦前入路
应用套管针穿刺法放置分流管腹腔端被引量:2
2007年
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4年6月共完成121例腑积水患者脑室一腹腔分流手术,分析报道如下。
乔梁史继新王汉东杭春华樊友武潘云曦孙康健谢韡李杰
关键词:穿刺法套管针分流手术脑室积水
Expression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in the basilar artery after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rats
Objective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 1(MCP - 1 ) is a potent chemokine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路华史继新成惠林杭春华王汉东印红霞
文献传递
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系统传染病疫情发现效果评价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评价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在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现工作中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学校因病缺课监测信息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核对,确定监测哨点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及传染病患者缺课登记情况,同时对2个系统报告传染病患者的及时性进行比较。结果因病缺课监测系统传染病患者登记的比例为60.8%;未登记者中有74.2%的患者是由于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就诊而未缺课,有28.8%缺课而未被记录。传染病患者缺课记录日期比医院网报日期平均早1.1d。结论单纯的因病缺课监测并不能发现学校所有的传染病患者,应建立因病缺课和晨午检相结合的日报告监测系统,并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互为补充。
张松建李印东李玉堂李长青王凤双冀国强史继新
关键词:传染病
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巨大岩斜脑膜瘤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试图通过改进手术入路而改善巨大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结果。方法:采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5例巨大岩斜脑膜瘤。结果:全切除3例,2例恢复良好,另1例遗留对侧偏瘫和同侧Ⅲ、Ⅴ、Ⅵ脑神经功能障碍;次全切除的1例遗留持久性动眼神经瘫痪;而部分切除的1例则长期昏迷伴对侧偏瘫。结论:此入路的优点有:(1)到达岩斜区最直接,路径最短;(2)手术野开阔,显露良好;(3)可多视角操作;(4)只需很轻的脑牵拉。肿瘤不能全切除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包裹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肿瘤破坏了软脑膜使肿瘤与脑干间失去界面。术前的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脑干的程度和动脉包裹的情况。
王汉东史继新刘承基谭启富
关键词:岩斜脑膜瘤乙状窦显微手术脑膜瘤
瘤颈辅助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张鑫张庆荣史继新王汉东杭春华唐静静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