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桃
- 作品数:14 被引量:151H指数:6
- 供职机构:高淳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6个月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因冠心病住院且合并LVEF下降型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正规西药治疗)40例和试验组(正规西药治疗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40例,随访6个月,比较2组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414.97±111.16)mvs(370.40±75.27)m,P<0.05]、LVEF[(52.60±8.62)%vs(46.73±7.24)%,P<0.01]明显升高;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2.5%vs 15.00%)和再住院率(15.0%vs 25.0%,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史云桃王用
-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冠心病诊断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353例冠心病患者及90例非冠心病患者,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P<0.01)。另外,高龄、男性、吸烟、肌酐水平高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P<0.05,P<0.01)。排除这些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6,P<0.01)。(2)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相关性分析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5,P<0.01)。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冠心病诊断有预测价值,并且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 邱峰王用邢玉龙史云桃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造影
- 心力衰竭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京高淳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12月住院房颤及心力衰竭的患者168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8例,持续性房颤组140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持续性房颤组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48.11±7.74)mm vs.(40.42±7.13)mm]、三酰甘油[1.04(0.81~1.13)mmol/L vs.0.87(0.66~1.12)mmol/L)]、总胆固醇[(4.24±0.69)μmmol/L vs.(3.64±0.95)μmmol/L]、血尿酸[444.00(365.00~579.10)μmmol/L vs.374.20(272.00~412.00)μmmol/L)]、男性(52.5%vs.28.6%)、心脏瓣膜病(41.4%vs.21.4%)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5.07%±11.69%vs.50.93%±13.74%)]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血尿酸是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0,95%CI:1.131~1.426,P=0.000;OR=1.007,95%CI:1.001~1.012,P=0.009);ROC曲线显示LAD最佳截断点为47.5mm(敏感性47.1%,特异性14.3%,ROC曲线下面积0.788,95%CI:0.691~0.885),血尿酸最佳截断点为433.00μmmol/L(敏感性57.1%,特异性14.3%,ROC曲线下面积0.726,95%CI:0.630~0.82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LAD、血尿酸可能是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进展至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 史云桃邢玉龙蒋廷波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尿酸左心房内径
- 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有上升趋势。两组治疗后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 邢玉龙王用史云桃
- 关键词:益心舒胶囊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N端脑钠肽前体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0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预测STEMI患者心力衰竭(心衰)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5例因STEMI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衰组86例,非心衰组119例.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心衰相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年龄偏大,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病变支数、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均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绞痛、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局部室壁运动障碍与STEMI患者心功能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舒张压是STEMI患者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OR=2.757,95%CI:1.330~5.714,P=0.006;OR=1.042,95%CI:1.017~1.067,P=0.001).结论 STEMI发生心衰比例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糖尿病、舒张压可能是STEMI患者发生心竭的危险因素.
- 史云桃蒋廷波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状血管造影术C反应蛋白质肌钙蛋白I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因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诊断AMI的3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48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277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与B组比较,A组年龄偏大,空腹血糖、尿酸、血肌酐、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冠状动脉病变、hs-CRP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hs-CRP水平升高可能是A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
- 史云桃蒋廷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临床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临床心血管事件预防作用及增加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100mg,口服及麝香保心丸2粒,每天3次,口服一年);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100mg,每天口服一年)。所有患者均随访一年,并记录各种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事件。结果阿司匹林联合麝香保心丸可有效减少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和对照组(2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并不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结论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预防有一定疗效,同时不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 史云桃芮琴
-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麝香保心丸消化道出血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5例因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STEMI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38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16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相比,年龄[(70.08±10.19)岁vs.(61.09±14.79)岁],女性比例(28.9%vs.13.2%),白蛋白[(37.36±4.61)×109L^(-1)vs.(39.49±4.29)×109L^(-1)]、肌酐清除率[(66.26±28.96)mL·min·1.73m-2vs.(91.52±26.79)mL·min·1.73m^(-2))、纤维蛋白原[(3.81±1.03)g·L^(-1)vs.(3.47±0.82)g·L^(-1)]、尿酸[(384.07±137.00)μmol·L^(-1)vs.(337.24±111.43)μmol·L^(-1)]、血肌酐(98.5μmol·L^(-1)vs.78.0μmol·L^(-1))、三酰甘油(1.0 mmol·L^(-1)vs.1.31mmol·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3.57 g·L^(-1)vs.6.29 g·L^(-1))、心功能凯氏分级3~4级(18.4%vs.6.6%)、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0~1(89.5%vs.74.1%)、病变支数[三支(23.7%vs.11.7%)]、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7.9%vs.29.9%)、血压[(113.39±23.66)/(68.18±14.21)mm Hg vs.(124.92±18.83)/(75.66±12.25)mm Hg]、血红蛋白[(121.97±15.78)g·L^(-1)vs.(131.37±18.75)g·L^(-1))等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hs-CRP是STE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314、1.152,P<0.05)。结论 STE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RCA、hs-CRP可能是STEMI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 史云桃蒋廷波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探讨
-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相关临床因素,为临床医师预测心力衰竭发生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收集480名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
- 史云桃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
- 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脑全内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级,其中NYHAⅡ级13例,NYHAⅢ级13例,NYHAⅣ级17例,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测定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心力衰竭各组间及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级与Ⅲ级LVEDD、LVEF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线性回归显示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予LVEDD呈正相关(r=0.496,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7,P<0.01),Ⅲ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LVEDD呈正相关(r=0.617,P<0.05),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Ⅱ级组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评估左心功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史云桃邢玉龙徐旭然曹友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