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超
- 作品数:38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近地层通量数据初步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涡度相关系统是测量近地面湍流输送通量最普遍的观测仪器,利用2017年9月—2018年2月深圳石岩地区气象梯度塔的涡动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秋冬季节石岩地区近地面动量、感热、潜热和CO2通量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秋季和冬季近地面动量通量日变化非常一致。秋季近地面感热通量小于冬季,但潜热通量远大于冬季,导致总热通量大于冬季,这可能与该地区秋冬季下垫面性质,如土壤湿度等的改变有关。秋、冬季CO2通量日平均为负值,表明该地区为碳汇,秋季CO2负值更强,这可能与秋季植被更茂盛有关。
- 张春生卢超钟晓勇高瑞泉刘爱明古锐昌
- 关键词:涡度相关湍流通量
- 2011年-2012年深圳地区气溶胶的光学特征分析
- 气溶胶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成分,也是气候评估中最大的不确定因子.本文利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型超级城市深圳地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深圳地区气溶胶表现出强吸收特征,散射、吸收系数的平均值(标准...
- 杨红龙卢超刘爱明
- 关键词:大气光学散射系数
- 模拟的对流边界层大气光学湍流的尺度分析
- 边界层作为地面与自由大气的过渡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边界层湍流结构尤其是夹卷层的湍流特征,是边界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加深对边界层的认识以及研究边界层参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边界层的研究中,人们多数是通过外场观...
- 卢超袁仁民罗涛吴徐平孙鉴泞
- 关键词:大气光学峰值波长功率谱分析非均匀下垫面
- 文献传递
- 基于污染气象条件分级的深圳PM2.5污染回顾评价被引量:7
- 2020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数据的污染气象条件分级标准,基于这套标准对2012-2019年深圳的PM2.5污染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13年相对于2012年,以及2017年相对于2016年出现了反弹.其中,2013年PM2.5浓度相对于2012年反弹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本身的反弹,而2017年相对于2016年的反弹则更主要是由于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天数增加造成的.在2012-2019年期间,深圳的地面污染气象条件总体上呈恶化趋势,出现不利于环境改善的污染气象条件天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深圳的PM2.5浓度仍然保持明显的下降趋势,充分说明了深圳市环保工作的成效.
- 兰紫娟卢超李磊张文海
- 关键词:PM2.5自动气象站
- 对流边界层大气闪烁频谱特性的室内模拟研究
- 室内模拟是大气边界层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在室内对流水槽(150cm×150cm×60cm)中模拟了大气对流边界层的发生发展。将准直光通过模拟对流边界层,根据光在湍流介质中的传输理论得到边界层各高度处的标度指数。研究表明,...
- 卢超罗涛吴徐平孙鉴泞袁仁民
- 关键词:大气光学光学湍流对流边界层
- 文献传递
- 深圳气象梯度塔与测风激光雷达观测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为了更好的了解WindView 10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的准确性,2017年7月在深圳石岩气象综合观测基地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风速风向观测对比试验(时间为2017年7月20—30日),利用356 m气象梯度塔与测风激光雷达测得的风数据进行了不同时次和不同高度(40、80、100和150 m)的对比,结果表明:梯度塔和雷达在300 m以下高度范围内风速风向的观测结果比较一致,各层风速风向结果的标准差、最小最大值、均值、中位数都非常接近。风速的均值偏差最小为-0.000 09 m/s,标准差偏差最小为0.002 63 m/s,风向均值偏差最小为0.169 83°,标准差偏差最小为-1.304 83°。4层高度风速风向的相关系数都很高,风速的相关系数普遍在0.95以上,风向由于360°的过零问题导致相关系数较低,但也普遍大于0.75。同时,激光雷达测得的风速均值普遍小于梯度塔,风向均值在低层小于梯度塔,在高层则偏大。验证结果表明,该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是一款观测结果可靠的低层大气风廓线测量仪器。
- 肖小平卢超杨红龙高瑞泉
- 关键词:测风激光雷达风速
- 模拟的对流边界层光学湍流的特征尺度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边界层作为地面与自由大气的过渡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边界层湍流结构尤其是夹卷层的湍流特征,是边界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加深对边界层的认识以及研究边界层参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边界层上部位置较高,难以进行精细结构观测。在室内对流水槽(150cm×150cm×60cm)中模拟了大气对流边界层的发生发展。将准直光通过模拟对流边界层得到光斑图像数据。利用改进协方差法对光斑图像进行功率谱分析,找出功率谱密度最大值所对应的频率即峰值频率,峰值频率对应的波长为涡的特征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层,峰值波长较小,说明此处混合比较均匀,小尺度结构占主导地位。而夹卷层的峰值波长较大。夹卷层的平均峰值波长与对流Richardson数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受下垫面类型以及对流状况的双重影响。
- 卢超袁仁民罗涛吴徐平孙鉴泞
- 关键词:大气光学峰值波长功率谱分析非均匀下垫面
- 季风降雨前后深圳地区地表通量差异分析
- 2024年
- 为进一步认识夏季西南季风对深圳地区地表通量的影响,采用深圳气象梯度塔的辐射和涡动协方差系统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季风强降水过程中地表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季风降水期间和降水后,深圳地区近地面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同时反照率减小。在降水期间,深圳地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均明显低于降水前和降水后,而且由碳汇转为碳源。
- 卢超高瑞泉谭明艳杨红龙吴启星
- 关键词:天气学地表通量西南季风
- 台风“山竹”期间深圳近地面水平风的垂直特征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深圳356 m气象梯度塔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台风"山竹"为例分析了台风过程中深圳近地面水平风阵风因子、风廓线指数和湍流强度的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受城市下垫面影响近地面风湍流强度大于高层,阵风因子和湍流强度随高度变化符合指数规律,风速大于6级后逐渐趋于稳定;风廓线指数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逐渐减小。此外,利用全部样本计算得到风廓线指数平均值约为0.23,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推荐范围,但利用该值推算近地面不同高度的风速值略大于实测值。
- 张庆卢超杨红龙谭明艳向豆
- 关键词:天气学湍流强度
- 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及用电负荷对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利用自动站气温资料计算了深圳市的城市热岛强度,并分析了海陆分布、人口密度、道路占地面积百分比及用电负荷等因素对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陆分布是决定深圳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深圳东西两侧海洋的气候调节作用使得热岛强度相对较低,而中部地区南临香港陆地,海洋调节作用较弱,使得这部分地区成为深圳城市热岛的中心.人口密度和道路占地面积百分比对深圳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均有影响,它们与城市热岛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1),但道路占地百分比最密集的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值却并不高,这可能与该区域较大的年平均风速有关.对2011年和2010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电力负荷对深圳城市热岛强度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2011年深圳年平均城市热岛强度的增加,极有可能是由于2011年冬季更冷夏季更热导致用电负荷增加而造成的.
- 李磊张立杰张小丽卢超张丽
- 关键词:城市热岛海陆分布用电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