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炜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反义端粒酶逆转录酶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02年
- 田凤军赵云霞卢炜王智勇马俊义
-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细胞增殖基因治疗肺癌
-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27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9年
- 李亚华卢炜陈刚赵瑞贞任士卿王金城
- 关键词:栓塞脂肪
- hTERT双链RNA对肺癌细胞端粒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0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RNA干涉(RNAinterference,RNAi)是基因功能研究新技术,其机制是通过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与靶RNA结合并将其降解。本实验探讨dsRNA对肺癌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组分(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抑制的可能性和特异性,了解其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其是否对真核细胞有非特异杀伤作用,探讨其在肿瘤研究和治疗方面应用的可能性。方法:RT-PCR和PCR扩增hTERT基因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部分序列,采用正、反义cDNA链串联形式构建ds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肺癌A549细胞。RT-PCR检测hTERT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hTERT蛋白表达,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了解细胞增殖情况。结果:hTERT外显子的两段dsRNA作用肺癌A549细胞后,都表现出hTERT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而且,dsRNA未引起细胞非特异死亡。结论:hTERTdsRNA能特异使hTERT基因沉默,对肺癌细胞A549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新方法。
- 田凤军王智勇马俊义赵云霞卢炜
- 关键词:双链RNARNA干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 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肌酶肌钙蛋白ID-二聚体肺CT变化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比较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与同期同类型骨折患者(对照组)各时间段肌酶、肌钙蛋白I(Tnl)、D-二聚体(D-dimer)、肺CT的变化,观察各项指标与病情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35例患者根据Gurd提出的诊断标准确诊为FES,其中31例抢救治疗成活,监测发病后≤24h及3、5、7d时肌酶、TnI、血凝分析,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查发病3d内和2周内肺CT。对比各项检查指标变化及其之间的联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5例FES患者肌酶均升高,31例经抢救治疗成活患者中28例≤24h达高峰,35例TnI、D-dimer、纤维蛋白原(Fib)也均升高;两组患者肌酶、TnI、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CT在急性期呈点片状、絮状、暴风雪样高密度影,随病情好转肌酶、胸部影像、临床症状的好转是同步的。结论骨折后发生FES的患者肌酶、TnI、D-dimer、Fib均比对照组增高,其数值随病情好转下降,与肺部影像吸收好转相一致。测定肌酶、TnI、D-dimer、Fib可为该病诊断、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李亚华陈刚郝建东赵瑞贞董运芳卢炜
- 关键词:肌酶肺CT
-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α颗粒膜蛋白140、白细胞介素10联合测定对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赵云霞董运芳陈刚赵瑞贞卢炜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创伤血小板膜糖蛋白类白细胞介素10
- 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溶栓对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43例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组12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后桥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抗凝组31例,为接受低分子肝素钠单纯抗凝治疗。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2组患者的病例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实验室指标均好于治疗前,但早期的症状及右心功能改善情况溶栓组好于抗凝组。溶栓组总出血率(41.7%)高于抗凝组(12.9%),但抗凝组随访发现肺血栓栓塞复发2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1例。结论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好于抗凝治疗,但出血风险增加。
- 杨楠蒋菊卢炜刘瑞陈玉琴田凤军
- 关键词:抗凝药溶栓
- 逆转录病毒介导反义hTERT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抑制端粒酶活性可以抑制细胞端粒延长,进而抑制永生细胞的增殖。为了探讨以端粒酶为靶的肺癌基因治疗可能性,本实验观察反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组分(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cDNA对A549肺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RT-PCR扩增hTERTmRNA5'起始端835bp的cDNA,分别正向和反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质粒中,转染包装细胞PT67后获得重组病毒,病毒感染肺癌A549细胞。Westernblot检测hTERT蛋白表达,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了解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DNA片段电泳观察凋亡情况。结果:反义hTERT作用肺癌A549细胞后hTERT蛋白表达下降,端粒酶活性被抑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反义hTERT对肺癌细胞A549端粒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hTERT有可能成为肺癌基因治疗靶点。
- 田凤军王智勇马俊义赵云霞卢炜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介导反义HTERT肺癌细胞
- 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治疗决策的选择、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治疗决策的选择并分析疗效及预后。方法 43例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溶栓组12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桥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抗凝组31例,为接受低分子肝素钠单纯抗凝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病例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抗凝组相比,溶栓组患者的年龄更小,BMI值更高,合并COPD的比例更高,呼吸困难和咳嗽的症状更为突出,血氧分压更低,需要无创呼吸机或经鼻高流量给氧的比例更高,栓塞部位更集中于主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实验室指标均好于治疗前。溶栓组出血率高于抗凝组(P<0.05),但抗凝组随访发现PTE复发2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1例。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合并COPD的主干栓塞并严重缺氧的非低体重非高龄中高危PTE患者更适合选择溶栓治疗;溶栓与抗凝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溶栓虽出血风险增加,但远期预后可能好于抗凝治疗。
- 杨楠卢炜刘瑞陈玉琴周莉田凤军李晓彤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溶栓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