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建溪

作品数:94 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5篇肝炎
  • 41篇病毒
  • 31篇乙型
  • 28篇乙型肝炎
  • 24篇基因
  • 20篇肝炎病毒
  • 16篇细胞
  • 14篇慢性
  • 14篇抗体
  • 13篇血清
  • 13篇腺病
  • 13篇腺病毒
  • 12篇乙型肝炎病毒
  • 11篇慢性乙型
  • 11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聚合酶
  • 9篇合酶
  • 8篇病毒载体
  • 7篇原发性
  • 7篇酶链反应

机构

  • 67篇中山大学附属...
  • 22篇暨南大学
  • 21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4篇广东省妇幼保...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江西中医学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4篇卢建溪
  • 32篇李刚
  • 19篇姚集鲁
  • 19篇阳莉
  • 18篇钱师宇
  • 17篇王强
  • 13篇陈伟
  • 12篇高志良
  • 9篇李永伟
  • 9篇陈晓燕
  • 8篇李莉
  • 8篇朱明芬
  • 7篇陈文思
  • 6篇项凤梅
  • 6篇彭晓谋
  • 6篇舒欣
  • 6篇陈雪娟
  • 5篇林潮双
  • 5篇姚春斓
  • 5篇杨绍基

传媒

  • 13篇热带医学杂志
  • 7篇中华肝脏病杂...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中华生物医学...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广东医学
  • 4篇分子诊断与治...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国际内科学杂...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2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与慢性肝脏病变
2011年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存在于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上的一种膜整合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与二肽肽酶家族成员二肽基肽酶Ⅳ(DPPⅣ)具有52%的同源性,但同时具有二肽肽酶和胶原酶活性。研究发现FAP在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肝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张烨琼卢建溪李刚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肝脏病变慢性丝氨酸蛋白酶胶原酶活性
胸腺肽α_1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Tα1)和拉米夫定 (LAM )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 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按 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组 (LAM组 )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 (LAM +Tα1组 )。结果 治疗5 2周时 ,LAM +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 (5 1.4 % ,18/35 )明显高于LAM组 (5 .4 % ,2 /37) ,P <0 .0 1。停药 1年后 ,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4 2 .9% (15 /35 )和 8.1% (3/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 ,两组HBVDNA定量明显下降 ,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 ,治疗后 ,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基本一致 ,达 77.1% (2 7/35 )和 6 7.6 % (2 5 /37) ,但停药后LAM组仅有 18.9%持续正常 ,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治疗 5 2周 ,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 (42 .9% )明显高于LAM组 (8.1% ) ,停药后 1年 ,持续应答率分别为 6 0 .0 % (2 1/35 )和 18.9% (7/37) ,P <0 .0 1。治疗过程中LAM +Tα1组未发现HBV前C区变异株。LAM组有 10例 (2 7.0 % )发生YMDD变异株 ,联合组仅有 1例。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明显地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HBsAg、HBcAg的表达明显减少 ,治疗过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Tα1与LAM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少 。
林炳亮黄桂梅张晓红谢奇峰杨绍基周元平卢建溪姚集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胸腺肽Α1拉米夫定安全性
臭氧联合紫外线对GMP洁净实验室消毒的效果评价
2022年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紫外线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洁净实验室进行消毒的效果。方法臭氧联合紫外线对GMP洁净实验室连续消毒运行12个月,每个月月末布放一次血琼脂平板做沉降菌检测;作为对照,在洁净实验室运行一年后关闭洁净空调及臭氧联合紫外线消毒,更换滤芯对空调系统维护两周后,布放一次血琼脂平板做沉降菌检测。于37℃保温箱培养48 h后计数每平板上的菌落数。结果洁净空调运行加上臭氧联合紫外线消毒,布放在负压洁净室的8个采样点均未检测到沉降菌落,而布放在正压洁净室的14个采样点,在2、8、9、12月个别采样点的个别血琼脂平板可见1~2 CFU/平板,但均≤3 CFU/平板,判定合格,合格率100%;而关闭洁净空调及臭氧联合紫外线消毒两周后,布放在负压洁净室有2个采样点均>3 CFU/平板,不合格。结论臭氧联合紫外线对GMP层流实验室消毒彻底,效果良好。
陈晓燕钱师宇曾彩辉卢建溪
关键词:臭氧紫外线消毒
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2年
自身免疫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在不同肝病中的检出情况鲜有报道。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96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MA,以探讨不同肝病检出AMA的差异以及AMA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卢建溪邓练贤李刚姚春斓姚集鲁
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AMA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自身抗体
TT病毒在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体检者和肝病患者中检出的意义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通过研究TT病毒在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体检人群和肝病患者中的意义,探讨其致病性。方法 收集19 例谷丙转氨酶升高体检者和41 例转氨酶正常的随机对照的血清,以及182 例肝病患者的血清,采用PCR 方法检测TT病毒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 产物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分析验证。同时检测甲、乙、丙、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BV、HCV、HEV和HGV) 感染标志。结果 19 例转氨酶升高体检者中,TT病毒DNA 检出率为10-53% (219),对照组检出率为2-44% (141) ,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转氨酶升高者中,9 例为HBV 现症感染,1 例为丙型肝炎,1 例为甲型肝炎。2 例TT病毒DNA 阳性者均重叠HBV 现症感染。肝病患者中TTVDNA 检出比率为4-4% 。18 例非甲~庚型肝炎中仅1 例为TTVDNA阳性。结论 在本组健康体检人群中能检出一定水平的TT病毒感染,但引起体检者转氨酶升高的主要原因为HBV感染。在肝病患者中也存在一定水平TT病毒感染,但不是非甲~庚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彭晓谋高志良陈雪娟卢建溪姚集鲁
关键词:转氨酶TT病毒病原学
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人群中检出TT病毒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病毒在中国的流行情况,探讨其核酸变异性。方法:收集19例健康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者的血清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TT病毒的DNA。所得PCR产物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一些分离株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同源性。结果:19例转氨酶升高者中,2例PCR检测呈阳性反应,其产物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证实为特异性产物。DNA序列分析显示,2个阳性产物间的核酸同源性为987%,与Takahashi等分离株和Okamoto等分离株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87%和892%。两个TTVDNA片段中均存在精氨酸取代丝氨酸变异。结论:在中国广东人群中存在TT病毒感染,其核酸序列与Takahashi等在日本得到的分离株高度同源。因而,设计PCR引物时宜选择Takahashi等分离株为标准。精氨酸取代丝氨酸变异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彭晓谋高志良陈雪娟卢建溪周元平黄仰苏姚集鲁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病因学TT病毒谷丙转氨酶
我国恒河猴粪便腺病毒聚合酶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2011年
目的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猴子腺病毒的分子多样性。方法采集圈养的恒河猴粪便样本,以腺病毒聚合酶基因为目的基因,用PCR方法进行扩增,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57只恒河猴粪便样本有12份存在腺病毒DNA,系统进化分析提示这些序列主要可分为两大组:类SAdV-6组(2个非重复序列)和类SAdV-7组(9个非重复序列)。此外,有3个克隆,其最相似序列分别为:SAdV-1,SAdV-3和HAdV-52。结论研究证实腺病毒在非人灵长类粪便中普遍存在,揭示这些动物肠道内腺病毒的多样性以及系统进化情况。
卢建溪钱师宇王强阳莉李刚
关键词:恒河猴基因组多样性
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株CCL20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HepG2.2.15细胞CCL20表达及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定量RT-PCR检测CCL20的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给药后各组CCL20水平随着剂量的增加而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实验显示200 mg·L-1以下3个剂量组均可促进细胞增殖(P<0.01);400,800 mg·L-12组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结论:GL呈剂量依赖抑制CCL20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HBV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但800 mg·L-1组的低表达也可能与细胞的死亡有关。
李永伟卢建溪杨宏志陈伟陆慧琼
关键词:甘草甜素HBVCCL20HEPG2.2.15细胞株
同种异体半相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2015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半相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1例晚期肝细胞癌(肝癌)患者健康一级直系亲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异体半相合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回输4个周期。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随访半年,21例患者的存活率为81%(17/21),疾病稳定患者11例,疾病进展患者10例(含4例死亡病例)。6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1例出现皮疹。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第4周期的血小板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治疗后第1、4周期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同种异体半相合CIK细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大都在可耐受范围,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杨帆郑小芳刘畅陈文捷程锦涛阳莉卢建溪张琪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治疗
标本保存时间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样本保存时间对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人外周血标本23例,分别在采血后立即检测(D0组)、4℃保存1 d(D1组)、2 d(D2组)、3 d(D3组)和5 d(D5组)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D5组淋巴细胞的物理参数发生变化;D5组CD3^+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D3组和D5组CD3^-CD19^+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标本在单核细胞分离后,于PBS保存于4℃条件下,处理后的标本3 d内检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稳定。
阳莉陈晓燕蔡惠宁陈伟材卢建溪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