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丹怀
- 作品数:11 被引量:437H指数:4
-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对错之间:二语教学中的纠错问题
- 2010年
- 本文阐述了二语学习途径中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影响人们对语言错误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一般而言,具有”工具型动机”的学生比较关心遣词造句的正确性。此外,文章还分析显性和隐性纠错反馈信息的利弊,探讨导致研究结果互为矛盾或不一致的各种因素。作者认为,是否纠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而定。然而大多数二语学习者希望得到显性的纠错信息;因此帮助他们发展正确使用目的语的能力应该是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之一。
- 卢丹怀
- 关键词:二语学习
- 语言教学的误区
- 2006年
- 通常以为一个人通过某种教学法可以学会一种新的语言。每当学习效果不佳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从教学方法或其它同学习效果有关的可能因素中寻找原因,以求突破困境取得进展。本文针对这一似乎天经地义的信条,结合双语现象的研究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进行理论探索。作者提出,学习第二语言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这种智力包括理解力、记忆力和回想力(本文中又称“应用能力”)。本文进而探讨时下盛行的“传意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否完全符合双语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认为对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是一种“由规则支配的”活动(a rule-governed activity),因此,学习各种语言规则是掌握目的语的必由之路。
- 卢丹怀
- 关键词:语言教学双语现象
- 混合语码对语言翻译能力的影响
- 2012年
- 中英混合语码成为中国的语言常态,语言学界和教育界众多人士认为它是语言能力不济的一种表现,会降低使用者的语言能力。故此,它被视为负面因素。但迄今少有实证研究加以证实。本研究调查混合语码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共有230位中英双语人员参加,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先让参加者用问卷调查反思自己使用混合语码的结果,接着做一次混合语码的测试,目的是检验问卷中的自我评估是否与实况相符。测试结果经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发现大多数使用者感到混合语码对语言能力没有损害,测试结果也和他们的感觉大体一致。
- 卢丹怀
-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码转换
- 汉语中的字母词、音译词和混合语码被引量:6
- 2010年
- 汉语字母词和中英混合语码引起学术和社会争论。本文从社会的动态角度观察汉语中的字母词和混合语码。文章从社会语言学、双语研究,特别是语言接触理论的角度出发,用沪语中的音译词和粤语中混合语新动向探讨字母词和汉英混合语,提出音译词是原始形式的混合语码。随着语言接触的深化和全社会整体外语水平的提高,字母词和汉英混合语码是汉语和外语接触的必然结果。
- 卢丹怀
- 关键词:语言接触音译词字母词
- 混合语在双语环境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0年
- 中英文夹杂的混合语是香港社会双语人士语言使用中的一个常见现象。香港政府和一些学者指出,混合语是造成香港学生语文水平下降的因素。香港政府还明令禁止在学校使用混合语。尽管如此,至今缺乏坚实的证据证明混合语的害处。本文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80位教师和80位学生有关混合语的资料。文章用统计数据的形式列出了被试教师和学生在家庭、学校和业余活动中使用混合语的频度和目的。结果表明,虽然师生在课堂上对混合语持谨慎的态度,但在课堂以外的场合却不时涉及混合语。文章指出混合语是双语社会的一个特征,满足双语人的种种交际需要。
- 卢丹怀罗慧文
- 关键词:被试语言使用交际文采
- 全文增补中
- 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被引量:390
- 2001年
-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育是学校课程中有关语言的事情。双语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 ,而是指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 ,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两种语言中有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母语 ,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 (目的语 )。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目的语 ,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目的语 ,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文章还介绍了美国双语教育领域最新的动态和变化 ,说明双语教育正面临着挑战 ,也由此证明 ,在双语课程里过量地使用学生的母语会影响目的语的习得 。
- 卢丹怀
- 关键词:双语教育语言教育教育语言双语课程教学媒介语
- 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被引量:35
- 2004年
- 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虽然是培养学生掌握两种语言,进而具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但是实现的手段并不是把两种语言作为科目,而是用作教学媒介语。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课堂上使用目的语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多的语言输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目的语。由于被用作教学媒介语,目的语的有用性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而且动机往往能够持久。各地双语教育的经验都表明,双语教育培养的语言水平不低于单语教育,而且大大高于把目的语作为独立的科目。由于没有把学习语言明确地列为目标,双语教育在学生的语言能力目标上可以是纷繁驳杂的。本文根据世界各地的双语教育课程来探讨双语教育的各种情况。
- 卢丹怀
- 关键词:双语教育有效性教学语言
- 双语能力与智力的关系被引量:3
- 2009年
- 人只有一个大脑。掌握和使用两种语言,人的大脑是否能够胜任?两种语言是否会混淆起来?会不会结果一事无成?学习两种或多种语言对于人的大脑是有利还是有弊?在双语和外语教育中,这些问题常常被人们提起,也往往不容易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事实上,这些问题是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神经语言学家以及神经学家共同关心和长期探索的课题。在过去的二十世纪中,世界上很多学者和教师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科学实验。不少人从观察双语儿童的语言习得出发,认为从小学习另一种语言对认知能力会具有较好的作用。
- 卢丹怀
- 关键词:双语能力语言学家智力外语教育语言习得双语儿童
- 文学语言对二语水平的作用初探
- 2014年
- 文学语言在结构和风格方面比较复杂,日常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多。多年如此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对文学语言感觉陌生。本文通过以27个香港大学生作为被试分组进行四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他们虽然在入学英语考试中成绩合格,但却不能自如地理解和分析文学语言。试验揭示出当前英语课程大纲和课本中缺少文学语言所引致的问题。用日常英语测试所得的结果反映的可能不是学生的真实英语程度。由此证明,引入文学语言对提升二语学习效果应有裨益。
- 卢丹怀
- 关键词:文学文学语言二语水平
- 试论香港报纸新闻报道的语言问题被引量:4
- 1998年
- 本文以一项研究为基础,着重论述香港中文报纸中的欧化语句和港式语词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并从香港特定的历史状况和普遍的现实状况出发对目前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提出分析。本研究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香港主要的13家综合性的日报中挑选了数千个错误实例进行分类,并以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各类错误加以研究,进而得出结论。用统计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报章的语言问题,这在香港尚属首次。
- 卢丹怀黄煜俞旭
- 关键词:新闻报道香港社会语言问题中文报纸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