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妙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无锡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水利工程 更多>>
冠脉造影与双源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冠脉造影与双源螺旋CT冠脉成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4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冠脉造影和双源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检查。结果:冠脉造影监测左主干病变者7例,左前降支病变者28例,左回旋支病变者1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者15例;与双源螺旋CT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螺旋CT的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93.0%,诊断复合率为94.8%,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双源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临床的使用率将会逐渐提升。 华妙强 赵颖 穆晶伟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柯达DR3000机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007年 周国明 华妙强 蒋亚东 穆晶伟 钱立新 王炳强 吴洪伟关键词:数字化成像系统 医学影像学 左心室容积变化特征与双源CT冠脉成像flash spiral模式下启动扫描最佳R-R时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第二代双源CT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不同心率的患者左心室容积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进而寻找适合flash spiral模式扫描的的最佳启动R-R时相。方法:前瞻性选取6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按平均心率分为5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5%R-R间期为时间间隔重建0-100%共21个时像周期,利用心功能软件测量左心室容积,绘制不同心率组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计算250ms内左心室容积变化速率的平均值,选取容积变化率最小的R-R区间作为flash spiral拟扫描区间,得到不同心率组使用flash spiral模式启动扫描的最佳R-R时相。结果:不同心率组患者的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和左心室容积的变化速率-时间曲线均有其规律,心率越高,250ms内左心室容积变化速率最低的R-R区间越接近前一个R波,使用flash spiral模式启动扫描的最佳R-R间期正性相对值时相越小,心率<70次/分、(70~79)次/分、(80~89)次/分、(90~99)次/分、≥100次/分的患者最佳R-R时相分别为60.0%、30.5%、25.8%、23.0%、16.7%。结论:通过分析患者左心室容积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寻找适合第二代双源CT特有的flash spiral模式扫描的最佳R-R时相提供了指导。 陶广宇 方向明 华妙强关键词:心室容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因素及相应措施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对照组,提出质量评价标准,按优到差评估分为Ⅰ~Ⅳ级,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抽取2011年2月~8月通过改良措施后进行检查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改良组进行质量对比。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分级,对照组:Ⅰ级:232例(77.3%);Ⅱ级:48例(16.0%);Ⅲ级:16例(5.3%);Ⅳ级:4例(1.3%);影响因素依次为:冠脉严重钙化、呼吸伪影、严重心律失常伪影、上腔静脉及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监测层面触发点选择不当、重建时相选择不当。改良组:Ⅰ级:263例(87.7%);Ⅱ级:26例(8.7%);Ⅲ级:10例(3.3%);Ⅳ级:1例(0.3%)。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CT扫描参数,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提高冠脉成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妙强 方向明 王凯 陈寅 丁国良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伪影 图像质量 阑尾粘液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 探讨阑尾粘液性肿瘤的多层螺旋 CT 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4 例经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性肿瘤病人的CT 图像,记录肿瘤形态、直径、CT 值、强化程度、囊壁厚度、有无间隔与钙化和阑尾的周围改变等。 陶广宇 方向明 华妙强 胡钢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值评价正常儿童肾脏皮髓质差异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相关参数值在正常儿童肾脏皮髓质之间的差异,为儿童肾脏病变在磁共振(MR)IVIM-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28例健康志愿者均行中腹部常规MRI平扫和IVIM-DWI检查,b值取0、50、100、150、200、400、600 s·mm^(-2)。将扫描原始图像导入IVIM后处理软件,对左、右侧肾皮质及髓质分别划取3个像素大小为10~15的ROI,测量皮髓质血流量(BF)、体素内真性水分子扩散(D)、体素内微循环灌注(D*)、灌注分数(f)值,取3次的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IVIM各参数在皮髓质之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BF、D、D*、f值区分差异的效能。结果:28例正常儿童肾脏中:皮髓质BF值分别为(3.47±0.35)×10^(-3)、(3.28±0.23)×10^(-3)mm^2·s-1;D值分别为(2.70±0.13)×10^(-3)、(2.12±0.31)×10^(-3)mm^2·s-1,D*值分别为(15.06±1.10)×10^(-3)、(14.23±0.73)×10^(-3)mm^2·s^(-1);f值分别为(26.13±4.07)%和(32.11±3.50)%。肾脏皮质D、D*值明显高于髓质,而肾脏皮质的f值则低于髓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7、0.001)。肾脏皮、髓质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ROC分析得到BF、D、D*、f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2、0.954、0.760、0.872(P=0.270、0.000、0.019、0.001)。结论:IVIM相关参数D、D*、f值在肾脏皮髓质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D值区分差异的能力最强;而BF值在肾脏皮髓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邢春华 万红燕 陈静雯 赵丽萍 华妙强 吴晴 陈宏伟 徐蒙莱 姜新宇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儿童 肾脏 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杏仁核的MRI表现及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测量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的杏仁核体积,分析学龄前儿童孤独症(Autism)杏仁核体积、MRI信号特点并与相应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搜集43例经我院临床确诊孤独症的学龄前儿童及同期15例与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使用3.0 T MRI进行脑部扫描,选择斜冠状位T1WI序列对实验对象杏仁核体积进行测量,并分析孤独症组杏仁核的信号特点,对孤独症组和对照组杏仁核的体积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孤独症组的杏仁核体积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上受试儿童扫描前均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结果 43例孤独症组,1例双侧杏仁核信号均发现异常,5例右侧杏仁核信号异常,14例左侧杏仁核信号异常,MRI表现为T1WI杏仁核内呈点片状低信号或等低信号、等高或高信号;右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1.11±0.41)cm3,左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1.06±0.43)cm3,左右杏仁核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55>0.05);15例对照组中,右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0.72±0.25)cm3,左侧杏仁核体积平均为(0.62±0.23)cm3。孤独症组与对照组杏仁核左侧(t=3.71,P<0.001)、右侧(t=3.45,P<0.001)体积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侧杏仁核平均体积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的双侧杏仁核体积均较正常儿童增大,杏仁核内可出现异常信号,学龄前儿童孤独症右侧杏仁核平均体积增大与年龄增长有较为密切关系。 朱宗明 汤群锋 翟晓东 方向明 吴力源 邹兴农 陈寅 华妙强 陈宏伟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孤独症 杏仁核 左心室容积变化特征与双源CT冠脉成像flash spiral模式下启动扫描最佳R-R时相的临床研究 陶广宇 方向明 华妙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短暂性脑缺血病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结果 2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119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56.7%,119/210);有68例患者的常规磁共振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32.4%,68/2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9例磁共振弥散成像阳性患者中有11例(9.2%,11/119)经过治疗后神经系统缺损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余的108例(90.8%,108/119)患者经过溶栓后,神经系统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并且有的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及缺血区等病变部位的情况,而其中的一些病变是常规磁共振检测所不能发现的,这就为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快速、准确地提供影像学资料。 华妙强 吴立源 汤群峰关键词:磁共振 弥散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 脑血管病 MRI在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MRI影像资料,测定直肠盲端与肛门隐窝皮肤之间的距离(P-P间距)及设立耻尾线(PC线),与临床手术比较。结果 34例患儿均能准确测得P-P间距及PC线,与手术结果对照,磁共振定位诊断符合率达97.1%。结论 MRI检查可有效地显示P-P间距及PC线,是术前检查的有效手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赵颖 华妙强 张琳霞关键词:先天性肛门闭锁 磁共振成像 术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