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程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肺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 2014年
- 神经鞘瘤临床上多见于头颈及四肢部位,发生于肺部少见。由于症状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延误诊治。我院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肺神经鞘瘤17例,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 刘鸿程胡学飞姜格宁朱余明汪浩
- 关键词:外科治疗特异性临床表现症状隐匿延误诊治诊治经验
- 结节病合并肺癌一例被引量:4
- 2009年
- 患者女,63岁,因咳嗽、咳痰伴左鼻根下皮下结节4个月于2008年6月30日入上海市肺科医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咳痰,无发热、胸闷、盗汗、血痰等,左鼻根下约1cm×2cm皮下结节,质韧,无压痛,在外院行皮下结节活检疑诊结节病,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阴影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而转入我院。患者无粉尘接触史,无吸烟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使用过干扰素。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5/75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脏、腹部检查均未见异常。
- 刘鸿程陈晓峰高文王彦丽姜格宁朱军张慧君
- 关键词:结节病肺门淋巴结肿大高血压病史肺癌皮下结节X线胸片示
- 单孔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1例报告被引量:4
- 2018年
-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食管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主,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1]。既往食管平滑肌瘤需要通过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时间慢、疼痛显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微创手术的日益普及,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逐渐成熟,通过微创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和恢复时间[2]。我科近期收治1例单孔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气促伴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于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胸外科,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无特殊既往病史。胃镜示:距离门齿23~26 cm处可见一黏膜下占位,考虑食管良性肿瘤可能。超声内镜示:29 mm×23 mm的卵圆形病灶,边缘光滑,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考虑食管平滑肌瘤可能。胸部CT示:主动脉弓水平,食管左前缘占位性病变,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图1)。综合患者情况,拟通过单孔胸腔镜右侧进胸行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
- 吴峻胡学飞朱余明姜格宁刘鸿程
- 关键词:食管平滑肌瘤单孔胸腔镜
- 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肺科共识被引量:20
- 2020年
- 外科手术是治疗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临床工作中时常遇到合并受损肺功能状态的患者。肺通气或弥散功能的下降,增加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并影响远期生存率。术前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拟定切除范围,结合患者肺功能状况,评估并预测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风险以及远期生活质量,综合利弊,以决定是否行外科手术,以及手术切除的范围。
- 姜格宁张雷朱余明陈昶周晓刘锦铭张鹏汪浩谢博雄王海峰蒋雷范江赵德平陈乾坤段亮何文新周逸鸣刘鸿程赵晓刚秦雄杨洋
- 关键词:肺切除肺功能
- 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策略和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54例行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5.3%、37.8%,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20年,中位生存期为38.9个月。术后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率分别为3.2%(5/154)和5.8%(9/154)。肺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肺内结节个数、有无肺外转移、开胸与胸腔镜(VATS)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前肺功能正常与否是影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P<0.05)。肺转移灶完全切除、单个结节、无肺外转移和行开胸手术者预后较好,行一侧全肺切除者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行部分切除和肺叶切除者,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前肺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好。而无瘤间期时间、转移瘤部位、转移瘤大小、纵膈淋巴结清扫情况、年龄、性别、症状以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对预后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且应以开胸手术为主,手术方式以楔形切除为主,尽量避免行肺叶切除和一侧全肺切除术,对术前肺功能不正常的肺转移瘤患者如需行肺叶切除或一侧全肺切除手术应衡量权重。
- 王海兵陈晓峰张辉周文勇刘鸿程赵明川张慧君
- 关键词:外科治疗
- 良性病变全肺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3例(24.26%)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死亡5例(3.68%)。单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P=0.041)、术侧(P=0.014)、出血量(P=0.010)及手术持续时间(P=0.009)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类型(HR3.158,95%CI1.248~7.992,P=0.015)和手术持续时间(HR2.508,95%CI1.035—6.080,P=0.042)为良性病变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良性疾病全肺切除术后伴有高并发症发生率。但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科学合理进行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全肺切除仍然可以作为良性肺疾病治疗的选择。
- 胡学飞段亮刘鸿程张轶包敏伟赵晓刚汪浩姜格宁陈昶丁嘉安
- 关键词:肺疾病肺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全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肺癌四例被引量:16
- 2012年
- 2002年,Santambrogio等报道了首例全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左下叶黏液表皮样癌;2008年,Mahtabifard等报道了13例全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但是,这一手术开展极为局限。而国内仅见报道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支气管成形术,但其辅助切口平均长达10cm,并非真正的全胸腔镜手术。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完成全胸腔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肺癌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张轶朱余明鲍熠刘鸿程范江秦赢姜格宁
- 关键词:袖式肺叶切除术支气管肺癌全胸腔镜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腔镜手术黏液表皮样癌
- 全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支气管袖式成形2例被引量:14
- 2011年
- 随着胸腔镜技术日趋成熟和规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已被列入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但胸腔镜肺叶切除支气管袖式成形术要求更高的胸外科技术。我们于2010年11月和12月在全胸腔镜下进行2例右肺上叶切除支气管袖式成形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 刘鸿程朱余明姜格宁鲍熠
- 关键词:全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胸腔镜技术外科技术
- 86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外科诊治
- 2022年
- 目的总结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治经验,探讨外科手术在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诊治的86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27~78(56.7±10.6)岁。48例(55.8%)因体检异常就诊发现;38例(44.2%)因出现症状就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病灶位于左肺17例,右肺49例,双肺19例;局限单肺叶56例,多肺叶29例。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的斑片实变影(39例)和实性结节或肿块(37例)。术前确诊8例(9.3%)。58例完全切除病灶,其中10例辅助化疗;17例仅切除主要病灶,其中8例辅助化疗;余11例因诊断不明行肺活检,其中6例行化疗,1例行放化疗,4例未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失血量(202±118)ml,术后住院(6.7±4.7)天。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围手术期输血5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肺复张差行气管镜吸痰2例和乳糜胸1例。术后失访3例,余83例术后随访24~219个月,中位随访6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83例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95.0%和76.8%,5年和10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是75.7%和35.1%。完全切除病灶者的PFS率优于非完全切除病灶者(P<0.001),但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55例完全切除病灶患者,术后化疗和未化疗的OS率、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MALT淋巴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惰性淋巴瘤。非手术方式确诊率很低。外科手术能显著提高确诊率,又能根治切除早期局限病灶达到较好疗效,对本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 徐小雄万紫微刘鸿程汪浩朱余明姜格宁
- 关键词:肺肿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外科手术
- 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直径≤2cm且术中冰冻证实微乳头和实性亚型阴性肺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术中冰冻证实微乳头和实性亚型阴性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行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234例肺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肺段切除组(段切组)119例,男44例、女75例,年龄(56.6±8.9)岁,肺叶切除组(叶切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56.2±9.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11.2±30.0)min vs.(107.3±34.3)min]、术中失血量[(54.2±83.5)mL vs.(40.0±16.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8±0.6)d vs.(2.6±0.6)d]、住院时间[(3.9±2.3)d vs.(3.7±1.1)d]和病理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切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用力肺活量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值显著优于叶切组患者[(0.2±0.3)L vs.(0.4±0.3)L,P=0.005,0.3%±8.1%vs.2.9%±7.4%,P=0.041]。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有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陈昶朱余明姜格宁王海峰谢冬苏杭徐龙赵德平段亮谢博雄武春燕侯立坤谢惠康范军强张雪冬施伟荣柯宏刚张雷汪浩胡学飞陈乾坤蒋雷何文新周逸鸣秦雄赵晓刚刘鸿程张鹏杨洋刘明郑卉
- 关键词:肺段切除术实性肺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