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雁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切除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小梁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炎
  • 1篇选择性激光小...
  • 1篇血性
  • 1篇炎性
  • 1篇眼压
  • 1篇羊膜
  • 1篇羊膜移植
  • 1篇翼状胬肉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摘除
  • 1篇植入

机构

  • 5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雁
  • 2篇封卫亚
  • 2篇邓仁政
  • 2篇万方
  • 1篇唐丽君
  • 1篇程娟
  • 1篇朱英
  • 1篇蒲刚
  • 1篇徐登峰
  • 1篇姜登旗
  • 1篇杨晓春
  • 1篇詹川
  • 1篇冉俊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河北中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表面麻醉、球后麻醉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与对比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对150例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共161眼),分别采用两种麻醉方式,其中81眼行表面麻醉、80眼行球后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的差异,并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麻醉方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麻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球后麻醉组。结论表面麻醉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球后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蒲刚封卫亚刘雁
关键词:表面麻醉球后麻醉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89例106眼随机分成3组,分别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A组20例23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B组29例33眼)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C组40例50眼)。手术均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术后随访观察3~12mo,观察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A组复发率为41%,B组复发率为16%,C组复发率为4%。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邓仁政程娟姜登旗刘雁
关键词:翼状胬肉丝裂霉素C羊膜移植
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力、视野、血流动力学及视网膜电图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视力、视野、血流动力学及视网膜电图(ERG)的影响。方法将104例(109眼)气虚血瘀型NAIO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2例(54眼)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2例(55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MS)、视野平均缺损(MD)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ERG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49/52),对照组总有效率78.85%(41/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时视力、M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MD降低(P<0.05),且随访时治疗组视力、MS均高于对照组(P<0.05),MD低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时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PI、PS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RI降低(P<0.05),且随访时治疗组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PI、PSV均高于对照组(P<0.05),RI低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时ERG振荡电位(OPs)总和振幅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b波振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NAION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野,改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视神经盘水肿。
刘雁谭海锋万方
关键词:动脉炎缺血视神经疾病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在控制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方面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8年第1期),OVID(1971~2008),Medline(1971~2008),EMBASE(1974~2008)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1971~2008),VIP(1989~2008),收集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两位研究者独立地进行研究的选择、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而后采用RevMan4.2.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92眼。4个试验的质量等级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在控制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目前证据不能表明两种手术术后1a内在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方面何者更优。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在控制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方面,并不优于传统的氩激光小梁成形术。
徐登峰封卫亚杨晓春邓仁政刘雁詹川唐丽君万方朱英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氩激光小梁成形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META分析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90眼),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45眼)和观察组(n=45,45眼)。两组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眼压控制正常后3d手术治疗,观察组通过3~7d局部、全身降压将眼压降低到最低后开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眼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手术预后越差,术前应采取措施降眼压,改善手术预后。
刘雁冉俊谭海锋
关键词: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视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