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茂

作品数:169 被引量:842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16篇杂交
  • 82篇中稻
  • 81篇杂交中稻
  • 52篇水稻
  • 37篇冬水田
  • 37篇水田
  • 25篇栽培
  • 23篇再生稻
  • 22篇施氮
  • 20篇杂交稻
  • 17篇氮肥
  • 16篇稻米
  • 16篇直播
  • 16篇高产
  • 15篇杂交水稻
  • 14篇氮量
  • 13篇稻米品质
  • 13篇利用率
  • 10篇氮肥利用
  • 10篇氮肥利用率

机构

  • 168篇四川省农业科...
  • 6篇泸县农业局
  • 5篇泸州市农业局
  • 2篇四川省农业技...
  • 2篇遂宁市安居区...
  • 1篇合江县农业局
  • 1篇四川省南充市...
  • 1篇德阳市农业局

作者

  • 168篇刘茂
  • 166篇熊洪
  • 166篇徐富贤
  • 166篇张林
  • 163篇朱永川
  • 160篇郭晓艺
  • 141篇周兴兵
  • 106篇蒋鹏
  • 12篇陈琳
  • 4篇范青华
  • 3篇万先齐
  • 2篇王贵雄
  • 2篇何希德
  • 2篇陈应平
  • 2篇秦俭
  • 2篇周虹
  • 2篇杨大金
  • 1篇张先德
  • 1篇谢戎
  • 1篇杨莉

传媒

  • 47篇中国稻米
  • 10篇西南农业学报
  • 9篇杂交水稻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Agricu...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作物学报
  • 5篇作物研究
  • 4篇中国农业科技...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全国第十七届...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年份

  • 6篇2024
  • 11篇2023
  • 5篇2022
  • 11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19篇2017
  • 14篇2016
  • 6篇2015
  • 16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14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水田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明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了施氮量、栽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栽秧方式的产量水平表现为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施氮量90~150 kg/hm^2,栽秧密度15.16万穴/hm^2左右,栽秧方式为等行距。
李晓元张林刘波刘茂陈静周兴兵郭晓艺熊洪朱永川徐富贤
关键词: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被引量:96
2009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稻基因型、根系生长、物质积累、生理代谢、植株性状与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水稻发根力强、根系发达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分蘖力强,齐穗期粒叶比大,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库容量大,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割指数高的品种对氮素的利用效率高;其生理学特征表现为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高。总结了从氮肥种类与平衡施肥、施肥方法与肥水运筹、氮肥精准施用技术方面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提高水稻氮效率的研究重点,即建立水稻氮素效率间接评价的有效方法、突出水稻氮素效率的遗传规律与品种选育工作,协调氮素高效吸收与高效利用矛盾的栽培策略和深化以叶色为基础的高效定量施氮技术研究4个方面。
徐富贤熊洪谢戎张林朱永川郭晓艺杨大金周兴兵刘茂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基因型差异肥水管理
杂交中稻耐淹高产栽培和减灾措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中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危害杂交中稻的特点,综述杂交中稻耐淹高产栽培技术和淹涝后的减灾措施的研究进展,为抗灾减灾提供技术指导。
张林熊洪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高产栽培减灾措施
冬水田杂交中稻栽秧密度与方式互作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徐富贤范青华陈应平陈昌荣陈定素曾静成陈祖君张林刘茂周兴兵郭晓艺熊洪朱永川
关键词: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密度栽培方式
高温和肥水调控对川东南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以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智能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极端高温对杂交中稻结实率的影响与肥水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孕穗期和抽穗期日均温33℃以上对结实率的影响显著,38℃以上时结实率急剧下降,抽穗期遇38℃高温,参试品种的结实率均在10%以下;孕穗期受高温影响明显比抽穗期小,33℃条件下,孕穗期高温产量损失在10%以内,抽穗期高温产量损失65%左右,38℃条件下孕穗期和抽穗期高温产量损失分别在80%和90%左右。在高温条件下,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土壤相对持水量与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植株的营养水平和稻田保持浅水层,有显著的缓解高温造成的产量损失的作用。
徐富贤张林张林周兴兵熊洪蒋鹏周兴兵朱永川
关键词:极端高温杂交水稻肥水调控
不同杂交中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被引量:1
2020年
2013年、2016年分别以40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和自然高温条件下鉴定了不同品种开花期的耐高温性。结果表明,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耐高温指数≥0.5的品种,两种条件下的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的耐高温指数≤0.49的品种,两种条件下的耐高温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原因在于部分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的不耐高温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因花时早而避开了高温伤害,仍表现出较高的耐高温指数。根据开花期耐高温性可以把杂交水稻分为耐避双重型、耐高温型、避高温型和高温敏感型4种类型。
徐富贤周兴兵张林张林刘茂蒋鹏朱永川刘茂
关键词:杂交中稻开花期
一种适于丘陵区机收蓄留再生稻收割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割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适于丘陵区机收蓄留再生稻收割装置,包括割台和底盘,所述底盘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外壳,所述底盘上端面位于外壳一侧固定设置有驾驶座,所述底盘上端面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下端面...
张林刘茂周兴兵郭晓艺蒋鹏徐富贤朱永川熊洪陈琳
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中稻产量及冬水田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以杂交中稻川香9838为材料,于2010-2015年进行了冬水田耕作方式、栽插密度、施氮量与栽秧方式4个因素对杂交中稻产量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施氮量、栽秧方式这3个因子各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因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显著,24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F=0.89)。究其原因,翻耕、高密、高氮虽然其干物质生产量高,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也较多,但因氮素利用率不如低密处理高,最终没能表现出增产效果。笔者认为,冬水田采用"免耕、栽插密度12万丛/hm2、施氮量120 kg/hm2和等行距栽培",可在保证较高产量前提下,大幅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第5年定位结束后,各处理稻田土壤养分析结果表明,翻耕、高密和高施肥量处理下稻田土壤肥力较高,但从第5年定位试验结束后的后效试验(不施肥、相同栽培密度)产量看,翻耕>免耕,密度12.00万丛/hm2>18.75万丛/hm2。可见,在连续免耕和高密种植5年后,虽然产量水平没有下降,但其水稻地力产量下降。
徐富贤张林熊洪周兴兵蒋鹏朱永川郭晓艺刘茂
关键词:冬水田免耕杂交中稻栽插密度施氮量
杂交中稻库源结构对弱势粒灌浆结实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杂交中稻组合G46A/10制12和内香6A/10制5为材料,在两种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库源调节对杂交中稻强、弱势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势粒灌溉起动较快,粒重进入缓慢增长期拐点比弱势粒早10~15 d。强势粒与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差异不显著,过多施用氮肥不利于籽粒灌浆结实。"源"供应不足是弱势粒充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增加"源"的供应量,弱势粒可以达到或超过正常生长植株强势粒的充实率水平。
徐富贤郭晓艺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周兴兵
关键词:杂交中稻库源结构强势粒弱势粒
冬水田播期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2021年
为探明冬水田区播期对不同熟期直播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9年进行不同播种期(5个播种期分别为3月15日、3月20日、3月25日、3月30日、4月4日)大田试验,研究播种期对不同熟期直播稻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量、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川作优8727、内6优10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影响显著,对辐优838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影响不显著。随播种期推迟,川作优872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以4月4日播种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干物质量、收获指数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辐优838和内6优10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3月20日播种的处理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干物质量、收获指数上;与川作优8727相比,辐优838、内6优107产量分别增加14.6%、33.0%,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9.0%、20.5%。综上所述,冬水田区早熟杂交稻品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4日,中熟杂交稻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20日。
周兴兵周虹周虹徐富贤熊洪蒋鹏朱永川熊洪郭晓艺
关键词:直播杂交稻光能利用率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