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自豪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管缺损
  • 2篇缺损
  • 2篇黏合
  • 1篇大血管
  • 1篇毒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吻合
  • 1篇血管修复
  • 1篇血栓
  • 1篇血液相
  • 1篇血液相容性
  • 1篇压强度
  • 1篇植入
  • 1篇人造血
  • 1篇人造血管
  • 1篇溶血
  • 1篇凝血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毒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252...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刘自豪
  • 5篇孙赓
  • 5篇梁向党
  • 4篇郝永玉
  • 3篇胡波
  • 2篇宋垚垚
  • 2篇蔡宏飞
  • 2篇刘诗滦
  • 1篇唐佩福
  • 1篇张立海
  • 1篇任志午

传媒

  • 5篇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管内速溶支架的细胞毒性和植入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内速溶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对血管内速溶支架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细胞毒性实验:速溶支架粉末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量化细胞毒性,并进行毒性分级。皮下植入实验:在12只新西兰白兔右侧背部皮下植入血管内速溶支架,左侧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植于支架后3、7、14、28 d,肉眼和镜下观察植入点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血管内速溶支架细胞毒性为0级。皮下植入后无炎症反应,局部组织无刺激。结论:该课题组黏合吻合血管用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满足ISO 10993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郝永玉梁向党孙赓刘自豪刘诗滦宋垚垚蔡宏飞
关键词:血管吻合细胞毒性实验
黏合吻合修复血管缺损的可行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索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的修复血管缺损的方法。方法:以血管内速溶支架为内支撑,吻合口包裹生物被膜,用医用黏合胶行杂种犬颈总动脉和人造血管端黏合吻合,观察吻合口的渗漏情况,同时用自制的装置检测吻合口爆破压强度。结果:使用黏合剂可以完成吻合,吻合口基本上无渗漏,吻合口平均爆破压强度达到(52.03±2.43)kPa。结论:黏合吻合修复血管缺损是可行的,且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即刻通畅率好,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刘自豪梁向党孙赓胡波郝永玉
关键词:黏合血管缺损可行性
黏合法吻合人造血管和中等动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黏合法吻合人造血管和中等动脉的可行性。方法:杂种犬离体颈总动脉30根,相对应口径的Gore-Tex ePTFE人造血管若干,医用吻合胶。3种不同吻合方法:传统缝合法、直接黏合法和生物被膜黏合法,比较吻合口抗拉强度的变化。结果:传统缝合法和生物被膜黏合法的抗拉强度都显著高于直接黏合法(P<0.01),传统缝合法和生物被膜黏合法的抗拉强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直接黏合法和生物被膜黏合法的吻合完成时间显著快于传统缝合法(P<0.01)。结论:被膜黏合法吻合人造血管和中等动脉的速度优于传统缝合法,抗拉强度也令人满意,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吻合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动物体内实验研究。
刘自豪梁向党孙赓胡波郝永玉张虹
关键词:黏合抗拉强度动脉
血管黏合吻合用速溶支架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的血管黏合吻合用速溶支架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把该课题组研制的新型血管内速溶支架研磨成粉,作为供试样品。通过血栓形成实验、溶血实验、凝血实验等3个实验,对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血管内速溶支架材料的溶血率约等于0。血栓形成和凝血实验的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课题组黏合吻合血管用血管内速溶支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满足ISO 10993要求。
郝永玉梁向党孙赓刘自豪刘诗滦宋垚垚蔡宏飞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溶血凝血血栓
肠道黏合吻合专用支架的研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肠道黏合吻合专用的辅助支架,并检测其性能。方法:利用生物力学机和模拟灌注系统在体外和体内分别检测支架的抗压强度和溶解时间。将43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黏合法和缝合法进行小肠端端吻合术。术后3、14、60d观察吻合口狭窄程度、梗阻程度以及死亡率、手术时间等。结果:该支架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手术的操作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能迅速溶解;动物实验表明,采用该支架的实验组吻合口狭窄程度、梗阻程度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组合式双支架对黏合吻合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寻找到了一条新的思路。
胡波梁向党孙赓唐佩福张立海刘自豪任志午
利用血管修复组件快速修复肢体大血管缺损的研究
研究背景战争中四肢血管损伤高发,导致很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传统针线缝合技术是血管损伤修复的标准方法,但其费时费力且操作复杂。针对这些局限性,寻找一种简便、快捷的血管修复重建方法,早期修复血管损伤,成为战伤救治研究的热点和...
刘自豪
关键词:血管缺损颈总动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