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高度城镇化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 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由于高度城镇化并不一定是高质量的城镇化,因此一些城市的高城镇化并没有对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天津市为案例,首先分别采用联合国法和主成分...
- 刘爱华邹哲
-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镇化率结构优化
- 文献传递
-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心镇发展对策研究
- 2011年
- 通过比较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小城镇在城镇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借鉴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中西部地区中心镇应走专业化、关联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之路。本文将十堰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认为其城镇规模小、集聚能力差,发展动力不足、城乡产业联系弱,城乡统筹发展应择优重点发展中心镇,并将十堰市中心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旅游型和商贸型四大类,分别给予发展指导。
- 郭岩刘爱华
-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
- 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与优化策略--以天津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6年
- 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直接影响城市形态及其土地利用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及交通、居住等多个方面。特大城市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是重要城镇群的核心和领导城市,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文章在分析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天津市的人口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判断其人口分布趋势,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优化、公共设施建设和外来人口市民化方面提出应对人口增长与优化人口分布的策略。
- 刘爱华邹哲
-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
- 加权Voronoi图在城镇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十堰市为例被引量:18
- 2011年
- 划分城镇经济区对于进行城乡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重力模型法,计算城镇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4个中心镇,并求得其与中心城市、特区及城关镇的中心性强度。根据断裂点理论,运用加权Voronoi图,以城镇中心性强度值的平方根为权重划分各中心城镇的空间影响范围。在保持乡镇行政区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城镇影响范围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十堰市22个城镇经济区的覆盖范围。结果表明,城镇影响范围还取决于中心城镇间的距离,城镇经济区范围通常与行政范围不一致。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考虑自然资源、周边城市影响等因素,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 刘爱华谢正观
- 关键词:断裂点理论
- GIS技术在山地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2年
- 运用遥感/GIS技术,选择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所在流域与丹江口水库距离等5个因子,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对十堰市规划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按敏感度的高低将规划区划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级,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为规划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和依据.
- 刘爱华谢正观王家卓
- 关键词:GIS生态敏感性山地城市
- 天津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构建由城乡经济统筹、社会发展统筹和基础设施统筹三方面14个指标组成的基于时序数据的天津市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1985—2012年天津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近6年来提高显著;教育等公共事业投入、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结构等因素对该阶段天津市城乡统筹发展影响较大,未来应加大在以上四方面的统筹力度。
- 郭岩刘爱华
-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
- 天津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与规划策略研究
- 人口空间分布变化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天津市主城区2000年~2010年十年间的人口数量、密度、重心、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天津市主城区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与...
- 刘爱华邢卓谢广靖
-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城市规划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
- 高度城镇化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 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由于高度城镇化并不一定是高质量的城镇化,因此一些城市的高城镇化并没有对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天津市为案例,首先分别采用联合国法和主成分...
- 刘爱华邹哲
-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
- 文献传递
-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文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一、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得与失 (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 1978年~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由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由17.92%提升到52.57%(见图1)。我国的城镇化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随着城镇化率过半,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孟兆阳吴娟刘爱华
- 关键词: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城镇化率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
- 特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被引量:8
- 2016年
- 我国特大城市保障房建设在空间布局上普遍存在选址偏远、集中建设、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国际上保障房空间布局的成功做法包括采用混合布局的建设模式、选址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及配套工作岗位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相关职能部门对保障房选址进行优化,探索了"大混居、小聚居"模式,且在示范小城镇建设中以"三区联动"为保障房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未来我国特大城市保障房建设应围绕顺应城市发展方向分散布局、倡导采用"大混居、小聚居"布局模式、同步保障房配套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促进职住平衡、拓展保障范围和保障房筹措方式等方面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以提高大城市保障房的建设效益。
- 刘爱华邹哲
-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