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崇礼滑雪场非雪季户外运动项目与资源对接研究
- 崇礼是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雪上项目的重要比赛场地,随着近几年崇礼滑雪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崇礼七大滑雪场的运营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加剧的问题。滑雪场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但又普遍存在“一年闲三季”现象。滑雪场非雪季经营一直是各...
- 刘海涛
- 关键词:滑雪场资源对接
- 文献传递
- “双万计划”背景下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逻辑诉求与应对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双万计划”聚焦高校本科专业,致力于将高等教育改革从宏观的高校层面向微观的专业层面转换,突出了专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科专业客观属性与“双万计划”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条件要求的耦合关系,对本科专业设置逻辑体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得出其内在逻辑结构主要包括学科知识逻辑、市场需求逻辑和个体发展逻辑。基于各逻辑的基本诉求,以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可以从“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视角对如何应对各逻辑的基本诉求进行对策思考。
- 刘海涛
- 关键词:课程设置
- 基于“双一流”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内涵解析被引量:6
- 2022年
- 在我国以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建成一流本科专业,首先需要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涵进行分析。基于不同视角对专业概念的理解,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可以概括为集过程与结果、客观属性与主观价值纵横交错的体系。基于此,对制度改革存在的历史惯性、多元逻辑的失衡与冲突,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割裂进行理论反思,可以得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需要从明确其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遵循多元逻辑的协调统一、兼顾利益主体权力与需求的统一等方面进行内涵建设。
- 刘海涛
- 大班数学集体活动中教具使用存在的问题
- 2014年
- 教具是将数学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的桥梁。在集体活动中恰当运用教具有利于幼儿真正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大班阶段是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教具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几乎每次活动教师都会运用教具来教学。但是仔细分析教师运用教具的情况,就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具使用的情况,分析在教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张超马玉娟刘海涛
- 关键词:大班幼儿数学活动
- 全视角学习理论下高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在线教学产生的逻辑起点,决定了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的逻辑诉求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从全视角学习理论出发,在系统、全面地探究学生学习效果与全视角学习理论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在线教学理论模型。对模型涉及的内容、动机、互动三个子系统的分析,从在线教学课程体系、在线教学学习机制、在线教学活动体系与在线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在线教学进行探究,进而对其质量保障进行路径思考,有助于保障学生知能获得的有效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
- 刘海涛张春妹
- 关键词:在线教学
- 基于I-LEARN模型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
- 2024年
- 信息化社会知识在不断被数字化的同时,也在被泛在化与碎片化。在这一信息化学习场域中,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创造。I-LEARN模型基于对传统信息素养的扩展与反映,通过“识别—定位—评估—应用—反思—精通”等信息行为与学习行为进行整合,为大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I-LEARN模型所包含的学习活动与大学生深度学习进行关联与耦合,体现出基于信息的主体性、扩展性、反思性与建构性等学习特征。可以通过注重学习的元认知性、关注学习的情境性、加强评价的灵活性等方面为大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优化路径,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导向的学习、批判性扩展学习和统整性建构学习。
- 刘海涛
- 关键词:信息素养
- BOPPPS模型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本科有效教学模式探析被引量:11
- 2023年
- 有效教学模式改革与优化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当前本科教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四个维度,对BOPPPS模型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教学模式有效机制的构建,基于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系统性、参与性及灵活性等特征需求,从保证系统联结、避免形式依赖、超越技巧规制等方面,对本科教学优化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反思。
- 刘海涛
- 关键词:有效教学本科教学
- 中美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比较研究
- 2014年
- 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能够对学术领域的发展和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从理念、制度、方法三个维度对中美两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从中得到些许启示,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助力。
- 刘海涛
-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评价
- 多元主体参与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权益审视与协同机制构建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加速到来之际,多元主体参与协商的管理模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本科专业设置为研究对象,从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视角,在分别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多元主体(政府—高校—社会—学生)利益诉求与权力关系审视的基础上,对其权力配置进行了实践分析。基于此,构建出多元主体参与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协同机制,明确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质应该是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等四者之间关系动态变化的反应,而反应的结果是要保证四者之间维持一种合理的“张力”。
- 刘海涛
- 关键词:权力配置
- 转向与坚守:“双减”实施后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问题与风险防范
- 2024年
- “双减”之下,有减有增,不变的是学校的育人本位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受到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等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双减”政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减负”并不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在“双减”政策破解学生学业负担困境的基础上,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本质性考量的缺失,会使得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潜在问题由学业负担过重、学科学习显性竞争、综合素质不全面转向核心素养培育不足、学科学习隐形变异、个性发展不充分。为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本质坚守,需要变功利为功效、立自主破内卷、既成才又成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长足发展。
- 刘海涛薛彦华
- 关键词: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