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聚体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浓度
  • 1篇心功能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浓度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系统
  • 1篇肾功能
  • 1篇贫血
  • 1篇红蛋白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朱正炎
  • 3篇刘晓娟
  • 3篇郑建平
  • 3篇张红卫
  • 3篇董建增
  • 3篇张爱华
  • 2篇杜昕

传媒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的改变及意义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及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生化、D-二聚体浓度等指标。结果 D-二聚体浓度升高的发生率为36.7%,在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中其发生率分别为0(0/10)、28.4%(71/250)、35.7%(50/140)、65.6%(59/90),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患者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46.0、239.0、314.5、670.0mg/L,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非房颤及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46、232、356、650mg/L,进行多重比较,P<0.05。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D-二聚体浓度逐渐增加。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D-二聚体
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顺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对象的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心功能分级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分别为:10%(1/10)、34.4%(86/250)、49.3%(69/140)、55.6%(5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2.5 g/L、128.0 g/L、119.0 g/L、112.0 g/L,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低于肾功能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50/188)vs.46.4%(140/3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异常(OR=1.544,95%CI:0.971~2.554)、重度心功能不全(OR=8.976,95%CI:1.059~4.07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分级增加及肾功能异常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杜昕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红蛋白心功能肾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系统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贫血和高凝状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是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一些研究显示纠正贫血和高凝状态可能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新的治疗靶点。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杜昕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贫血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