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丽

作品数:25 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术后
  • 7篇镇痛
  • 6篇手术
  • 6篇疼痛
  • 6篇麻醉
  • 3篇血流
  • 3篇外科
  • 3篇罗哌卡因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阿片
  • 3篇阿片类
  • 2篇多模式镇痛
  • 2篇选择素
  • 2篇药物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术后恶心
  • 2篇术后恶心呕吐
  • 2篇术后疼痛
  • 2篇速康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第三...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新泰市人民医...
  • 1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北京市海淀医...
  • 1篇北京市上地医...

作者

  • 24篇刘慧丽
  • 9篇黄宇光
  • 6篇郭向阳
  • 6篇李民
  • 3篇罗爱伦
  • 2篇苗齐
  • 2篇蒋新奇
  • 2篇吴长毅
  • 2篇曹丽华
  • 2篇孙莉
  • 2篇张小青
  • 2篇王晓晓
  • 2篇邓晓明
  • 1篇李楠
  • 1篇魏灵欣
  • 1篇李萍
  • 1篇李跃新
  • 1篇张雪峰
  • 1篇胥馄琳
  • 1篇杨艳

传媒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2006西部...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程多模式镇痛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评价全程多模式镇痛对行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至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择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术的132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根据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分为以下3组:C组[54例,男45例,女9例,年龄72(68,76)岁]:应用切口周围局部浸润麻醉(LAWI)+术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P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70(67,72)岁]:应用LAWI+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NSAIDs;M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70(68,73)岁]:接受全程多模式镇痛,术前实施外周神经阻滞(PNB)+术后PCIA+NSAIDs。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1、2天静息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术后补救镇痛需求率、助眠药物需求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24 h实验室指标、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M组患者术后第1、2天的静息NRS[M(Q_(1),Q_(3))]分别为2(1,3)、1(0,2)分,均低于C组的4(3,5)、2(1,4)分及P组的3(2,4)、2(1,3)分(均P<0.001);M组患者术后第1、2天静息NRS≥4分发生率为23.8%(10/42)、11.9%(5/42),均低于C组的51.9%(28/54)、35.2%(19/54)及P组的33.3%(14/36)、16.7%(7/36)(均P<0.05);M组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需求率、助眠药物需求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7.6%(20/42)、9.5%(4/42)、21.4%(9/42)、5(4,6)d,均低于C组的72.2%(39/54)、29.6%(16/54)、46.3%(25/54)、6(5,9)d及P组的66.7%(24/36)、27.8%(10/36)、27.8%(10/36)、6(5,7)d(均P<0.05)。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实验室指标、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出院ADL评分及总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多模式镇痛可改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手术老年患者术后48 h内疼痛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刘慧丽宋亚男王晓晓李民
关键词:泌尿系统肿瘤多模式镇痛加速康复外科
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22年
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是指外科手术后在手术区域内新出现的或术后加剧的疼痛,并排除感染、恶性肿瘤或先前存在的疼痛等其他原因,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1]。剖宫产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为开腹手术且切口较大,会导致术后急慢性疼痛[2]。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会有更多产妇经历剖宫产[3]。尽管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可能低于其他手术类型,但对于健康产妇来说,CPSP不仅降低生活质量,也可能影响对婴儿的哺育[2]。剖宫产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识别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风险较高的产妇将更有助于实施个性化和预防性围产期管理。本文对剖宫产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项前(综述)刘慧丽郭向阳
关键词:术后慢性疼痛妊娠合并症健康产妇手术类型手术区域
羟乙基淀粉对体外循环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冠脉搭桥手术的安全性,及其对ECC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的ECC预充液及围术期48h容量治疗选用万汶;组Ⅱ使用琥珀酰明胶(佳乐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容量治疗策略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情况、肝肾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采取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on)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的含量。结果组Ⅰ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较组Ⅱ患者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似;与组Ⅱ相比,组Ⅰ患者术后48 h的CRP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48 h,组Ⅱ患者的ICAM-1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术期容量治疗,但应警惕其对患者肝功能的潜在影响,另外,羟乙基淀粉130/0.4有利于激活急性期反应蛋白,维持内皮稳定,从而减轻CABG后急性炎性反应。
刘慧丽苗齐曹丽华罗爱伦黄宇光
关键词:体外循环白介素-6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
TCD监测技术在麻醉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006年
麻醉过程中脑血流的变化及其调节非常复杂而TCD可对脑血流进行无创的实时监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是一种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脑血流监测方法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蒋新奇刘慧丽孙莉黄宇光
关键词:TCD脑血流监测麻醉
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体系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区域内完善的新生儿转运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北京海淀区4所医院所有转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收集2所接诊医院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转诊疾病以早产儿、需外科急诊处理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前3位疾病(33.1%、18.3%、14.8%)。主动转诊95例(66.9%),被动转诊47例(33.1%)。转诊时年龄<6 h者占24.1%,6 h~者占9.3%,12 h~者占25.9%,>24 h者占40.8%。从医院乘救护车至接诊病房时间为28.0±11.1 min。转诊后死因以需外科急诊治疗的疾病占第1位,占死亡病例的53.8%。转诊时年龄<6 h组和≥6 h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区域内4所医院以主动转运为主。需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患儿转诊后死亡率高,应重视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的转运工作。
张雪峰李瑛肖桂华代文霞王天城刘慧丁翠平童笑梅刘慧丽封志纯赵银珠肖玲玲徐萍王欣煜
关键词:急救新生儿
右美托咪定辅助镇痛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于下肢骨折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PCIA方案: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2.5μg/kg+昂丹司琼8 mg,总容量100 mL;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8 mg,总容量100 mL。记录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疼痛数字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80例,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第1、2、3天A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6、12、24小时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PCIA能够改善下肢骨折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赵慧玲李正迁刘慧丽陈明安白小强薛英英
关键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睡眠质量椎管内麻醉
围术期容量治疗策略对心肺转流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比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与琥珀酰明胶(佳乐施)对心肺转流(CPB)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3例择期CPB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的CPB预充液及术中、术后48h容量治疗选用羟乙基淀粉;Ⅱ组选用琥珀酰明胶。观察两组患者的容量治疗策略和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停机时、术后2、24、48h采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术后24、48h两组CRP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48hⅠ组比Ⅱ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24、48h两组ICAM-1均较麻醉诱导后升高(P<0.05),而术后48hⅡ组比Ⅰ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48hⅠ组P-Selectin、IL-6显著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应用羟乙基淀粉有利于激活急性期反应蛋白,并减轻内皮损伤维持内皮稳定性,从而减轻CABG后急性炎症反应。
刘慧丽苗齐曹丽华罗爱伦黄宇光
关键词:心肺转流羟乙基淀粉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
不同多模式镇痛策略对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59
2014年
目的评估切口局部罗哌卡因浸润配合帕瑞昔布钠或肺复张手法对术后切口疼痛和肩痛的影响。方法 9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建立气腹前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按传统手法放气腹;B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放气腹前实施肺复张手法;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按传统手法放气腹。记录患者在恢复室内(术后0h)和术后2、4、8、12、24和48h的切口疼痛和肩痛的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和B组患者术后0h的切口静态和动态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12hA组切口动态和静态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4、24hB组患者的切口动态和静态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12hA组患者的双侧肩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24h A和B组患者的左侧肩NRS评分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独应用切口局部罗哌卡因浸润相比,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或放气腹时应用肺复张手法这两种多模式镇痛策略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术后的腹部切口疼痛和肩痛程度。
刘慧丽张小青李跃新李楠郭向阳
关键词:肺复张手法罗哌卡因腹腔镜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监测(TCD)与临床麻醉
2005年
正常成人的平均脑血流量为50±5ml/(100g·min),不同部位脑组织血流量的分布并不均匀。局部脑血流量和代谢率与脑功能活动有密切相关性。平均动脉压在60-160mmHg范围时,脑血流量具有自动调节功能。某些化学因素(如二氧化碳)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如血液粘度)等可影响脑血流量。麻醉过程中的各种麻醉药物、体位、手术操作等都可影响脑血流量。所以,围术期监测脑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脑血流监测方法较多,
蒋新奇刘慧丽孙莉黄宇光
关键词:临床麻醉血液动力学参数局部脑血流量脑功能活动化学因素麻醉过程
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异丙酚或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清醒镇静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择期局麻辅助镇静技术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手术开始前均予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分为两组,分别泵注镇静复合液,M组泵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8例,注速为0.1mg/(kg·h)和1μg/(kg·h);P组泵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4例,注速分别为2.5mg/(kg·h)和1μg/(kg·h)。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术中有无注射局麻药部位疼痛、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P组在停药后SpO2及SS恢复较迅速,与M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对手术过程的记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咪达唑仑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镇静镇痛效果均良好,以异丙酚、芬太尼复合液组的病人清醒迅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刘慧丽邓晓明魏灵欣张雁呜罗茂平唐耿志胥馄琳
关键词:整形手术芬太尼二异丙酚咪达唑仑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清醒镇静术后恶心呕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