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左元
- 作品数:9 被引量:8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与思考被引量:55
- 2012年
-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使煽动性强、不可控和混杂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渗透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学会适应新媒体环境,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保障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 刘左元李林英
-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 少数民族宗教意识、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的教育调和被引量:3
- 2016年
- 因民族身份、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民众的宗教意识、民族意识大都比较突出,再加上现实社会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强调,民族民众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又不同程度地得到强化,而与此相悖的是少数民族民众的公民意识普遍建设不足,民族民众意识领域不均衡发展。在此分析了少数民族宗教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调和的必要性,并就教育调和的基本方向提出了建议。
- 刘左元宋磊
- 关键词:宗教民族公民教育
- 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被引量:18
- 2014年
- 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体素养亟需提高。文章结合对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与特点的分析,从意识形态安全、网络道德失范等角度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强调要把新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刘左元李林英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色彩的思辨 俄罗斯东正教圣像艺术解析
- 2016年
- 东正教圣像画独特的神学意义与信仰源泉,是用线条和色彩表达的神的启示和形体化的祈祷。对俄罗斯民族具有深远影响,是打开俄罗斯文化之门的"逻辑钥匙"。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体现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核心思想。圣像画的基础是上帝化身学说,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加入了"写"的意味,即"书写"神圣的形象。
- 刘左元马相飞
- 关键词:俄罗斯东正教圣像画教会传统道成肉身旧约圣经俄罗斯绘画
- 社会关系调控视域下道德治理的现实路径
- 2016年
- 现实社会关系视域中的道德治理,其实现需要遵循强化治理目标、综合运用治理方式、保障治理动态运行等现实路径。强化治理目标既需要围绕总体性目标,又需要注重层级性目标,从而树立道德理想与价值信念和提倡道德人格与价值规范;综合运用舆论评价、风俗维系、典范教化、赏善惩恶等治理方式。需要结合治理阶段的具体特征,构建起全方位、立体性、多维度的"德网"。保障治理动态运行需要应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明确标准、纠正偏差、衡量成效。
- 张溢木刘左元
- 关键词:社会关系道德治理
- 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育被引量:2
- 2022年
- 医德修养培育是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构建优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高素质医务人员的培养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专业教师经验不足、服务型人才紧缺等诸多挑战,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医德修养培育需要整体谋划。依托课程思政开展医德修养培育要发挥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校地、医教协同合力作用,切实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培育的实效。
- 刘左元刘金凤左振素赵亚子宋磊李金宇
- 关键词:医德修养医学生
- 新媒体打破了以往社会分层的对话机制和模式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社会学的分层理论,财富、权利和声望等等,将人群划分为不同层级,社会分层是在等级体系中对不同群体进行排列分类的方法,等级体系显示了他们相对的特权。微博、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使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之间产生更广泛的对话,彼此做出反馈。并且,媒体和新技术具有“创造社群”的作用,它们可以让那些利益相同的人联合起来,
- 刘左元李林英
- 关键词:社会分层新媒体媒体平台网络论坛社会地位
- 让马克思人本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评析
- 2016年
- 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人本思想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以人为本同样是其哲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其多部作品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其人本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之中。由天津师范大学陈尚伟教授所著的《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学习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一书,
- 刘左元马相飞
-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人心中国传统哲学
- 网络虚拟社会人的发展刍议——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解读
- 2016年
- 网络虚拟空间打破了传统社会分层的对话机制,赋予个体自由发展条件的同时,也伴随着人实践活动主客观层面上的严重的错位。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真正的价值旨归在于"自由的维度",它是主客观高度统一的结果,需从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性存在剖析网络虚拟社会中人发展的问题,通过加强立法、宣传教育、回归现实关照"虚拟"与"现实"的关联,指出网络虚拟社会中人的正态发展路径,以促进人的真正自由和解放。
- 马相飞刘左元
-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会实践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