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宁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律学
  • 3篇美学
  • 3篇乐律
  • 2篇音乐
  • 2篇美学意义
  • 2篇明代
  • 1篇对立
  • 1篇修养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修养
  • 1篇音乐实践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观
  • 1篇审美观念
  • 1篇十二律
  • 1篇十二平均律
  • 1篇特质
  • 1篇平均律
  • 1篇轻歌剧
  • 1篇中西

机构

  • 9篇潍坊学院

作者

  • 9篇刘宁

传媒

  • 4篇潍坊学院学报
  • 2篇音乐创作
  • 1篇艺术科技
  • 1篇音乐时空
  • 1篇作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对立到联合——音乐专业技能课与理论课联动教学新模式探索被引量:1
2016年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高等音乐教育正在进入全面改革阶段,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含了技能课与理论课两大部分,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必然是在二者身上寻求突破。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革除弊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过去二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联动与协作。
刘宁
关键词:技能课理论课教学模式艺术修养
试论王邦直律学体系的理论价值及其美学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王邦直是我国明代与朱载堉同时代的乐律学家,但他对于十二律以及黄钟还原问题有着与其他学者不同的见解,所著《律吕正声》是其乐律思想、美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考察王邦直的律学体系,以期对其理论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深化对我国明代律学研究成就的全面认识。
刘宁
关键词:十二律
从表现主义音乐谈音乐的审美
2010年
表现主义音乐是西方现代音乐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无论是它的创作技法还是它的美学观念,都表现出对传统极大的反叛,因而很多听众对表现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有不少并非十分客观的评判。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时代背景和美学观念的研究,表达对表现主义音乐的美的认识。
刘宁
关键词:表现主义表现主义音乐审美观念美学
嘻笑中的深刻,荒诞里的现实——奥芬巴赫轻歌剧作品的美学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轻歌剧一词指的是19世纪下半叶兴盛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情节诙谐、以通俗的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结构短小,有大量对白贯穿全剧的一种浪漫性或讽刺性的歌剧形式,其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便是雅克·奥芬巴赫。轻歌剧在奥芬巴赫的笔下并非只是用来娱乐的工具。我们不能因为它音乐的诙谐、通俗就忽略其美学价值。轻歌剧和正歌剧一样能揭示黑暗的现实和深刻的人性,只是它借助于一种轻松的,能为更广大观众群体接受的艺术形式来展示其精神意义而已,它虽然显得滑稽荒诞,却能让人在笑过之后审视自己,反思人性和社会。实际上,奥芬巴赫在提升轻歌剧...
刘宁
关键词:奥芬巴赫轻歌剧喜剧精神美学意义
试论明代中后期中国传统乐律理论的分野被引量:3
2013年
明代是我国传统乐律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新法密率这一重要成果,还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律学理论形成了多元的发展格局,标志着中国的律学发展逐渐趋于成熟。本文以王邦直的律学思想为切入点,将多元格局中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律学理论体系分别予以论述分析,从而使我们对于明代的律学研究形成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刘宁
关键词:明代朱载堉
论前平均律时代西方乐律的理论和应用——兼论与中国律学发展之差异
2016年
十二平均律是人类律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成果。它的发明使音乐作品不能自由转调这一困扰东西方律学界几百年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对世界音乐文化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一伟大成果在发明之前的律学准备在中西音乐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形态。本文正是通过梳理16至18世纪西方与中国在前平均律时代的律学形态特征,挖掘其差异存在的文化根源,深化对律制演进的认识。
刘宁
关键词:十二平均律音乐实践
论王邦直《律吕正声》之乐学内涵被引量:2
2013年
《律吕正声》是王邦直律学理论体系和律学思想的直接理论成果。在这本著作中,王邦直围绕"黄钟律长三寸九分"这一最核心的定律原则建立起了完整的律学体系,同时也列举了一整套与这一体系相契合的依据。其中,乐器是比重很大的一部分。本文就从乐器的角度入手,来谈谈其对于该理论体系的意义。
刘宁
关键词:乐学律学乐器
先秦礼乐和律吕之学在明代的复兴与回声——试论王邦直律学思想的成因被引量:2
2014年
王邦直所著《律吕正声》是其广泛收集我国历代音乐著述,进行深入地探索比较,历时近20年完成的律学专著。它的出现并非偶然,一方面承载了作者个人的学术理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诉求,可以说是通过音律对当时时代精神的彰显和变奏。本文正是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化思潮入手,剖析王邦直律学思想形成的深层原因。
刘宁
16世纪中西乐律学发展的共时性研究——兼论王邦直律学体系的文化特质和时代精神被引量:2
2013年
16世纪是世界音乐律学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的一个世纪,很多光辉夺目的律学成就都产生在这个时期,无论对于中国律学发展史还是西方律学发展史,这一时期都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王邦直等一批律学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寻找更为完善的律制来适应当前和未来音乐的需要,彰显具有文化特质的时代精神。
刘宁
关键词:文化特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