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看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素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介入治疗颌面部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颌面部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01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35例颌面部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年龄最小10d,最大5个月,平均31d,血小板明显减低,在76×10^9/L以下,最低至6.2×10^9/L,采用颈外动脉结扎置管、40%尿素溶液与甲基强的松龙针剂联合介入治疗的方法。平均随访1年8个月。结果35例患儿中,血小板计数3~7d恢复到正常的30例,8~11d5例;血管瘤瘤体逐渐缩小,6~12个月消失28例,13~23个月7例。其中3例出现病情反复。结论颈外动脉结扎置管、尿素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介入治疗婴幼儿颌面部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创伤小,副作用少。本疗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推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小儿颌面部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的方法。
- 董长宪武宇红马玉春张连仲刘大看肖莉雷红召
- 关键词:血管瘤血小板减少尿素
-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治疗中自体原位植皮术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自体原位植皮术,评价其治疗效果,提出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自体原位植皮手术治疗的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23例,病例纳入标准:均为瘤体分布弥散,皮肤大面积(〉5cm×5cm)异常,手术切除瘤体后创面缝合困难;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效;血小板值在2×10^9/L^31×10^9/L。23例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瘤体均位于四肢,上肢6例,下肢17例;男9例,女14例;年龄7d~9个月。总结该手术治疗方法的手术要点及术中、术后处理,分析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20例,丛状血管瘤(tuftedangioma,TA)3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术后1周内血小板值恢复正常,随访1-5年,治愈率为100%;18例患儿自体皮片原位移植全部成活,有3例成活面积约90%,经后续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原位皮片移植成活约60%,行二期皮肤移植修补手术后治愈,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手术治疗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资料显示,自体原位植皮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治愈率100%,术后并发症少,其对符合适应证者是一种可选择治疗手段。
- 刘大看郭晓楠左松董长宪
- 关键词:皮肤移植术全厚皮片
- 自体原位植皮术在治疗下肢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海绵状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淋巴管发育畸形,是由原始淋巴管异常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物,在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上均不同于囊状淋巴管瘤,其病变界限往往不清,表现为弥漫性肿块,发生于肢体时往往形成巨大肿块,甚至侵犯整个肢体,导致肢体弥漫性增粗,给患者心理及生理带来极大的危害.海绵状淋巴管瘤因为瘤体巨大,在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笔者于2001至2011年采用自体原位植皮术治疗下肢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33例,取得较好疗效。
- 刘大看马玉春朱晓爽郭晓楠董长宪
- 关键词: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下肢自体囊状淋巴管瘤病理学特点发育畸形
- 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坐骨神经区域疼痛、有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出院时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剧痛。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术后随访时疼痛和肢体功能,0%为正常,越接近100%,功能障碍越严重。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32例,女44例,年龄2~55岁,其中静脉畸形(VM)48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淋巴管畸形(LM)6例,纤维脂肪性血管性病变(FAVA)13例。76例中有13例VM曾行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4例AVM曾行介入栓塞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FAVA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3±30.11)min、(81.67±22.29)ml、(3.83±0.98)d,均少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手术损伤最小、恢复最快;AVM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33±33.71)min、(981.67±164.85)ml、(11.17±1.47)d,均多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VM与LM病例手术时间接近;VM病例术中出血量[(396.67±85.71)ml]相差较大,最少为150 ml,最多为1100 ml。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71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4例切口乙级愈合,1例切口丙级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73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疼痛部分缓解;72例下肢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70例瘤体消失,6例瘤体有残存。VM、AVM、LM、FAVA病例术前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00(1.00,3.75)分、2.00(1.00,3.50)分、4.00(0.75,6.25)分、4.00(1.50,6.00)分,术后均为0.00(0.00,0.00)分;术前ODI分别为17.78%(15.56%,22.22%)、17.78%(13.33%,35.56%)、50.00%(31.67%,8
- 肖莉王彦林刘秋雨刘大看董长宪左松
- 关键词:坐骨神经脉管性疾病外科手术随访研究
- 儿童骶尾部畸胎瘤5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儿童骶尾部畸胎瘤早期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儿童骶尾部畸胎瘤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个月以内无恶性畸胎瘤患者,1~3岁患者恶性畸胎瘤达70%。良性畸胎瘤经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恶性病例经手术及化疗在术后1~3年死亡。良性畸胎瘤如第一次手术未完整切除,也可恶变。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彻底手术切除包括尾骨在内的病变组织及卫星病灶是避免恶变、彻底治愈儿童骶尾部畸胎瘤的关键。
- 吴宣林张宪生徐泉高亚郭新奎刘大看
- 关键词:骶尾部儿童
- 尿素介入治疗颌面部重症血管瘤
- 董长宪雷红召胡光珍刘大看武宇红马玉春孙斌
- 任务来源: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尿素介入治疗颌面部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机制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为200803114。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病变的总称。发病率高达3%-8%,危害大。中国约有1000多万患者,血管瘤可...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瘤
- 神经肌腱及其周围肌内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神经肌腱及其周围的肌内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操作步骤及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14例神经肌腱及其周围的肌内静脉畸形患者,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随访1~3年,平均随访1.8年,对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效果评价标准:(1)无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阳性检查无改善或加重。(2)好转,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阳性检查改善。(3)治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阳性检查消失。结果114例获得1~3年随访,平均1.8年,无效3例,好转26例,治愈85例;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7%,术后1年治愈率为75%。结论神经肌腱及其周围肌内静脉畸形治疗比较困难,可选择治疗方法较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刘大看肖莉龚毓宾董长宪
- 关键词:肌腱手术治疗
- 单纯局灶性肢体肌内静脉畸形术后康复治疗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单纯局灶性肌内静脉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单纯局灶性肌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变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康复医师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治疗。术后随访,复查MRI,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估,并对肢体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对比手术前、后VAS评分,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及康复治疗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共选择19例单纯局灶性肌内静脉畸形患者,女性11例,男性8例,年龄3~44岁,平均17.7岁,均以肢体疼痛不适为主诉。术后患者均获6个月至1年随访,术后半年MRI与术前对比,均提示病变瘤体切除完整。所有患者VAS评分术后均较入院时下降,术前VAS评分为(4.84±2.32)分,手术后为(2.16±1.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经过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关节稳定性、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恢复正常的生活,术前关节功能评分为(10.47±3.29)分,术后为(14.46±3.5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局灶性的肢体肌内静脉畸形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彻底切除,术后康复治疗可有效防治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加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 龚毓宾郭晓楠刘大看雷红召孙斌李淼淼董长宪
- 关键词:康复
- 药物治疗失败的卡梅现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
- 2020年
-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失败的卡梅现象(KMP)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药物治疗失败的KMP患儿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1~11个月,行单纯血管瘤切除术或血管瘤切除+原位植皮术。分析其临床表现、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47例患儿年龄较小,血管瘤发展至KMP时间为0~11个月,瘤体位置深且面积大。41例行单纯血管瘤切除术,行血管瘤切除+原位植皮术6例。手术时间35~260 min,出血量20~380 ml,血小板计数术后1~9 d恢复正常、2~60 d出现峰值,住院时间14~72 d,随访24~78个月未见复发、功能障碍者。结论KMP进展时间短,药物保守治疗失败者手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王彦林董长宪郭晓楠刘大看肖莉左松任腾飞
- 关键词:血管瘤植皮
- 小腿后群肌内静脉畸形致马蹄足畸形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小腿后群肌内静脉畸形致马蹄足畸形原因,探索相应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小腿后群肌内静脉畸形合并马蹄足畸形病例,共69例,男33例,女36例;年龄2~47岁,平均7.7岁。结合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及MRI检查明确诊断并将致畸原因分为2类。(1)疼痛性障碍:病史、主诉及体格检查提示,患肢镇痛或被动情况下,踝关节背伸可大于75度;(2)挛缩性障碍: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患肢镇痛或被动情况下,踝关节背伸小于15度,呈挛缩马蹄足畸形。对于疼痛性障碍患者首选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行手术治疗。挛缩性障碍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为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和静脉畸形切除术+跟腱Z形吻合延长术。所有行手术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锻炼。随访期间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计算满意率。结果本组69例,疼痛性障碍13例,均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其中4例因效果不佳转行手术治疗,满意率为69.2%(9/13)。挛缩性障碍5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11例,行静脉畸形切除+跟腱Z形吻合延长术4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除3例有轻度跛行外,其余53例恢复正常功能,满意率为94.6%(53/56),患者自我满意率100%。结论挛缩性障碍是小腿后群肌静脉畸形合并马蹄足畸形的主要病因,首选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疼痛性障碍导致的功能性马蹄足畸形,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如效果不理想,选择手术治疗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 王彦林肖莉任腾飞左松刘大看
- 关键词:挛缩疼痛马蹄足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