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老年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循证
  • 2篇循证医学
  • 2篇踝臂指数
  • 2篇老年冠心病
  • 2篇教学
  • 2篇冠心病
  • 1篇低血压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因素LOG...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血压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刘国樑
  • 9篇秦明照
  • 4篇刘谦
  • 2篇梁颖慧
  • 2篇常志文
  • 1篇陈晓燕
  • 1篇郑辉
  • 1篇陈一文
  • 1篇王宁
  • 1篇王云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病案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第三届全国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肢外周动脉病与老年冠心病、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测量踝臂指数方法,研究老年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老年患者390例,分为对照组(40例),冠心病组(83例),糖尿病组(129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138例).进行资料收...
刘国樑常志文
关键词:下肢外周动脉病冠心病糖尿病
文献传递
miR-338-3p通过靶向RUNX2负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且促进骨质疏松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miRNA-338-3p在骨质疏松症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60名非骨质疏松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338-3p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miR-338-3p、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和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iR-338-3p对RUNX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法和茜素红染色评估miR-338-3p和RUNX2对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338-3p和RUNX2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患者血清miR-338-3p水平相比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且其表达随着成骨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338-3p表达情况影响OCN、OPN和Collagen I mRNA的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338-3p过表达削弱了hBMSCs矿化能力和ALP活性(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RUNX2是miR-338-3p的直接靶点,miR-338-3p过表达降低了RUNX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P<0.05)。RUNX2过表达可逆转miR-338-3p对hBMSCs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论:miR-338-3p通过靶向RUNX2负调控hBMSCs的成骨分化,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的进展。
刘国樑秦明照
关键词:骨质疏松成骨分化MIRNA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非药物治疗应贯穿始终
2013年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提高站立位时的血压、缓解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多数患者经非药物治疗可缓解,即使开始药物治疗。
刘国樑梁颖慧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非药物治疗老年不适症状站立位
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营养干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营养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800例老年患者分为感染组( n=24)与非感染组(n =776)。两组入院后均行相关检查,查阅病历资料,统计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是否存在入侵式操作、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利用免疫调节剂及激素、季节等,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于感染患者给予营养干预。结果: 8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24例,感染率为3.0%。感染部位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与消化系统感染,分别占50.00%、25.00%及12.50%。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与性别不相关( P>0.05);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与年龄、住院时间、是否存在入侵式操作、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利用免疫调节剂及激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季节相关(P <0.05)。结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且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不同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根据危险因素加强患者营养干预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率。
刘国樑秦明照
关键词:老年患者影响因素营养干预
形成性评价在循证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建立循证医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内容,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探讨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循证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更加优化的循证医学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形成性评价的调查问卷,应用于2015级医学生和2018级医学生,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百分比、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结果2015级82%学生认为循证医学课程有必要和很有必要,73%学生对课程比较有兴趣和很有兴趣,开课前仅有30%学生对临床流行病学比较熟悉和很熟悉,21%学生对文献检索比较熟悉和很熟悉,仅有29%学生经常和频繁阅读文献,使用循证数据库Cochrane和BMJ Best Practice的比例仅占24.2%和8.1%;课后调查提示对于四大类研究证据的评价有50%以上学生认为较难,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分别有78.2%和87.5%学生认为较难,掌握程度能够达到76-100%的比例分别为3.1%和6.3%。通过2018级与2015级学生主观评价的比较,检索最佳证据、四大类证据的评价、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难易度评价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2018级学生对于诊断性研究证据、预后研究证据、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掌握程度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循证医学课程有必要且有兴趣,但与其相关学科临床流行病学、文献检索技能相对薄弱,循证数据库使用率较低,课后对证据评价和系统评价相关内容掌握程度低,通过将形成性评价用于教学过程,2018级学生认为较难的比例有所降低、掌握程度更高。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循证医学课程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刘谦陈一文刘国樑王宁秦明照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教学教学评价
踝臂指数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32例老年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38例)、单支病变组(46例)、2支病变组(65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3支病变组,83例),进行踝臂指数的测量、病史采集及血脂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踝臂指数明显降低(P<0.01);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踝臂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踝臂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01)。结论踝臂指数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刘国樑秦明照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踝臂指数
淋巴管病-面部淋巴水肿1例并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探讨淋巴管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以颜面浮肿、睑裂缩小为特点的病例,予淋巴显像,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双侧颈部淋巴流通受阻,左侧为著,诊断淋巴管病。结论以严重眼睑浮肿为表现的局限性淋巴水肿鲜见报道,对于局限性水肿患者应考虑淋巴管病。
刘国樑陈晓燕秦明照梁颖慧
关键词:面部淋巴水肿淋巴管病
老年低肌肉含量人群肾功能及肠道菌群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肾功能指标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对老年人群肌肉含量降低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群肌肉含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生物电阻抗(BIA)检测的452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BIA检测结果分别将男性和女性中BIA水平较低的前25%的对象作为低肌肉含量组(观察组),另外75%的对象作为肌肉含量正常组(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受试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菌群数量。结果观察组对象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t=6.543,P<0.001;女性:t=5.700,P<0.001)、UACR高于对照组(男性:t=5.543,P<0.001;女性:t=4.995,P<0.001)。观察组中男性受试者肠道普拉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梭菌属Ⅰ族数量低于对照组(t=8.952、12.971、10.142、26.072,均P<0.001)。观察组中女性受试者肠道普拉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t=11.040、11.570、10.840,均P<0.001),而梭菌属Ⅰ族数量高于对照组(t=31.941,P<0.001)。结论老年人群肾功能受损及肠道菌群数量改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而导致肌肉含量降低。
刘国樑秦明照
关键词:老年肾功能肠道菌群
踝臂指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踩臂指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483例(年龄≥60岁)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分为PAD组(ABI≤0.9,n=144)和非PAD组(ABI>0.9,n=339),随访1年。结果:PAD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住院、冠状动脉血运重建)49例(34.0%),高于PAD组的59例(17.4%);(P=0.001)。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BI(OR=2.45),糖尿病(OR=2.01),年龄(OR=1.74),陈旧心肌梗死(OR=1.65)。结论:ABI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国樑秦明照
关键词:踝臂指数冠心病心血管事件老年
开展安宁缓和医疗对生命末期老年病人医疗状况影响的纵向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开展安宁缓和医疗(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HPC)对生命末期老年病人医疗状况的影响。方法连续查阅2014~2021年我院老年医学科死亡病人的病历,记录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意愿、生命支持手段的应用及临终前抢救措施。根据开展HPC教育及临床工作的时间(以2018年1月为界点),将病例分为2014~2017年、2018~2021年2组进行纵向研究;并对2018~2021年开展HPC期间的病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54例死亡病人:2014~2017年死亡131例,2018~2021年死亡123例。2组年龄、性别、入院时躯体功能状况、1年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死亡原因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服药物数量、多重用药比例、呼吸机使用率、使用白蛋白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选择临终前不行心肺复苏及心外按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除颤、简易呼吸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兴奋剂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2021年与2018~2019年相比,生命末期老年病人多重用药率(37.3%比51.4%,P<0.05)、临终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49.0%比77.8%,P<0.05)、呼吸兴奋剂使用率(15.7%比50.0%,P<0.05)进一步下降。结论对于老年生命末期病人,开展HPC能够减少部分生命支持手段的使用,降低临终前无效医疗的应用。
刘国樑郑辉秦明照刘谦
关键词:安宁疗护生命末期老年人生命支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