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心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对QRS波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索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进一步变窄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收住人院,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CRT—P/D适应证并成功植入抗心衰三腔起搏器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87±9.29)岁。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和传统双室起搏两种CRT工作模式。比较兼顾模式和传统模式在心电图QRS波宽度上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的CRT系统在静息状态下均可借助程控仪和12导体表心电图监测,实现传统和兼顾两种CRT工作模式(成功率100%),且两种CRT工作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均分别小于CRT术前[(115.78±19.30)ms、(137.03±19.76)ms比(155.72±28.78)ms,P均〈0.01]。静息状态下,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畸程度低于传统模式,QRS波平均时限短于传统模式[(115.78±19.30)ms比(137.03±19.76)ms,P〈0.01]。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较传统模式减少15.5%。结论传统CRT工作模式强调100%双室起搏夺获,弃用自身房室传导,造成QRS波偏宽畸,可能是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的原因之一。
- 刘可郭涛蒲里津赵玲李淑敏华宝桐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双室起搏QRS
- 双心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使QRS波进一步变窄的研究
- 背景 CRT治疗前、后心衰患者的QRS波宽度是选择适应证、随访优化CRT系统、判断患者对CRT是否应答,进而评估患者预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目的 探索在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中,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
- 刘可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体表心电图
- 文献传递
- 心房颤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基础,目前主流术式是通过逐点射频消融策略实现肺静脉隔离,但由于传统消融模式只能实现40 W以下的安全输出,各点均需较长时间才能实现透壁毁损,不利于推广。近年来,随着消融设备的进步,可实现高功率(45-90 W)输出,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即高功率短时程消融,可以避免导管长时间操作及放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现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对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其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 赵震孙雪荣乔宇郭雨龙郭金锐刘可刘晨刘帆郭涛牛国栋
-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
- 不同方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研究左束支优化(LOT)、双心室起搏(BiV)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该中心符合CRT的4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用BiV-CRT(BiV-CRT组),10例采用LOT-CRT(LOT-CRT组)。收集患者在术前、术后即时,以及术后3、6、12个月时的起搏参数、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心电图QRS宽度(QR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情况,评估患者并发症和临床结果。结果LOT-CRT组起搏阈值稳定且低于BiV-CRT组(P<0.05);术后12个月,LOT-CRT组的QRSd(115.0±14.3)ms短于BiV-CRT组的(133.0±14.0)ms,6-MWT(327.0±52.8)m长于BiV-CRT组的(274.0±52.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VEF、LVEDD、NYHA心功能分级、SF-36评分较植入前均有改善。LOT-CRT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更低。结论LOT-CRT较BiV-CRT可获得更窄的QRS波和更长的6-MWT。
- 何姗姗郭金锐郭雨龙蔡翔刘可李国春郭涛
- 关键词:左束支区域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双心室起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CRT优化与QRS波宽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而CRT植入后的患者,如何提高其应答率目前主要应用的是组织多普勒超声(TDI)指导间期优化,但因其评价指标多,统一标准未定,个体化、动态化难以实现。而心电图下优化,特别是QRS波宽度的改变能否增加患者从CRT系统中的获益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刘可郭涛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治疗QRS宽度
- 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模式对QRS波宽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模式对QRS波宽度的影响。方法符合CRTⅠA类适应证、成功置入CRT-P/D的心力衰竭患者44例,先后程控为传统双室起搏和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两种模式。传统模式设定偏短的房室延迟( AVd)和心室间延迟( VVd),确保左/右室电极100%夺获双侧心室。兼顾模式滴定式程控AVd和VVd,确保双室电极100%夺获心室前提下,经房室结下传的兴奋与双室起搏刺激共同激动心室,表现为“真融合”且最窄的QRS波群。每种模式随访1~3个月,比较两种模式的QRS波宽度变化,以P<0.05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44例均成功实现传统模式和兼顾模式优化。传统模式程控后即刻的平均QRS波宽度比术前缩窄,但随访结束时比术前相比无显著性缩窄。兼顾模式程控后即刻和随访结束时平均QRS波宽度均比术前缩窄,且窄于传统模式。兼顾模式的平均QRS波宽度程控即刻与随访结束时比较无显著性变化。兼顾模式的最佳AVd长于传统模式,与术前患者自身PRd无显著性差异,传统模式AVd较术前患者自身PRd显著缩短。结论传统CRT弃用自身房室传导,QRS波缩窄程度有限,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可使QRS波更窄,中心型心室激动、多位点起搏、弱化CRT硬件缺陷等可能是QRS波进一步变窄的机理。窦性心律、PR间期偏短、术前QRS波增宽不明显或术后QRS波“缩窄”不明显甚至更宽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从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使术后QRS波进一步变窄中获益。
- 张丽梅李锐洁刘可覃佐岸郭涛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