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爱君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诱发电位
  • 2篇运动诱发电位
  • 2篇衰竭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小儿
  • 2篇急性
  • 2篇反应蛋白
  • 2篇病患
  • 1篇蛋白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虚证
  • 1篇虚证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反应蛋...
  • 1篇血性
  • 1篇亚急性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大连市儿童医...

作者

  • 9篇冯爱君
  • 5篇陈先文
  • 4篇侯鹏飞
  • 3篇许友清
  • 2篇沈霞
  • 2篇荣烨之
  • 2篇孙伟成
  • 2篇万建伟
  • 2篇陶美华
  • 1篇赵云海
  • 1篇王一尘
  • 1篇刘颖
  • 1篇胡盼盼
  • 1篇秦娟
  • 1篇王晓琳
  • 1篇李雪莲
  • 1篇杨倩
  • 1篇李俊
  • 1篇任翠萍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新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4
  • 1篇199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被引量:2
2010年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一种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药物,能使血清中的门冬酰胺水解成门冬氨酸,使肿瘤细胞缺乏门冬酰胺,而致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L—Asp主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儿,尤其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ALL)疗效最好,缓解率可达50%以上,缓解期1-9个月,而且儿童比成人耐受好。本文总结301例次ALL患儿应用L-Asp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护理经验,为L—Asp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秦娟冯爱君王晓琳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左旋门冬酰胺酶护理经验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ASP
非典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被引量:3
2016年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 )是一类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的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主要表现为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下肢痉挛性瘫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出现四肢末梢型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减弱。近年有文献[1-2]报道SCD脊髓MRI的T2加权相可见高信号的“倒V字”征,国内有关SCD脊髓影像报道较少[3-4]。本文报道1例非典型SCD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冯爱君侯鹏飞蒋曼丽陈先文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维生素B12缺乏感觉性共济失调下肢痉挛性瘫痪脊髓MRI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的TMS-MEP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经颅磁刺激(TMS)研究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相关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幅度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研究对象为偏侧(右侧)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的早期PD患者(PD组)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0例。与对侧肢体静止状态下比较,对侧肢体用力握拳时两组拇短展肌MEP波幅均增大,且其增幅随着握拳力量增大而增大。TMS阈强度刺激,在20%、40%、60%左手最大握力(MVC)握拳时PD组对侧肢体用力握拳时MEP幅度/静止状态下MEP幅度(AMPa/AM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PD患者肌强直增强现象可能与相应运动皮层兴奋性变化有关。
侯鹏飞蒋曼丽任粹萍冯爱君许友清陈先文
关键词:帕金森病肌强直运动诱发电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及其亚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及其亚型的危险因素差异,中国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CISS)与HT的关系。方法选择HT患者155例(HT组),HT亚型危险因素分为出血性脑梗死(HI)和脑实质血肿(PH)两型,欧洲急性卒中合作组织将HI分为HI-1和HI-2型,PH分为PH-1和PH-2型。抽取同期入院的非HT脑梗死患者250例(非HT组),收集人口学、病史、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资料,分析HT及其不同亚型的危险因素。结果 HT组中HI-1、HI-2、PH-1、PH-2比例分别为43.9%、33.5%、12.3%、10.3%。HT中CISS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比例较高。HT组大面积脑梗死、累及皮质、心源性栓塞、其他病因、入院时NIHSS评分较非HT组明显升高,穿支动脉疾病较非HT组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累及皮质、年龄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水平LDL-C及穿支动脉疾病HT的风险低。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累及皮质、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HT亚型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冯爱君蒋曼丽侯鹏飞任粹萍许友清陈先文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
帕金森病患者便秘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93例,根据便秘情况将患者分为便秘组和非便秘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H-Y)分级、Bristol粪便形状评分表、Cleveland便秘量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食物频率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便秘组和非便秘组,分析便秘的症状特点和影响因素。根据便秘与运动症状发生的先后将便秘患者分为早发便秘和晚发便秘两个亚组,比较其便秘影响因素有无差异。对其中41例帕金森病患者药物调整前后便秘严重程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了解不同抗帕金森病药物对便秘的影响是否存在个体差异。结果193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生便秘109例,便秘发生率为56.4%,其中重度便秘占21.1%(23/109)。帕金森病患者慢性便秘症状谱中最常见的症状为排便费力(89.9%,98/109),其他症状包括排便不尽感(67.9%,74/109)、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63.3%,69/109)及大便干硬(60.5%,66/109)等。便秘组的年龄、帕金森病起病年龄、病程、H—Y分级、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左旋多巴日剂量、UPDRSⅢ评分、HAMD评分及排尿障碍显著高于非便秘组,而日常蔬菜摄入量及饮水量显著低于非便秘组,其中年龄和HAMD评分是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9,95%CI1.014—1.086,P=0.006;OR=1.316,95%CI1.185—1.461,P=0.000)。便秘严重程度与帕金森病病程、H-Y分级、UPDRSnI评分、LED评分、HAMD评分呈正相关(r=0.269、0.338、0.315、0.341及0.371,�
李雪莲陈先文王尚培蒋曼丽冯爱君杨倩胡盼盼
关键词:帕金森病便秘抑郁疾病影响状态调查临床对照试验
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心虚证病情严重程度的联系
1994年
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了86例伴有不同程度心虚证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CRP)浓度,旨在了解 CRP 浓度与心虚证病情严重程度的联系。结果显示:在中医阴阳两虚~非虚证组和西医心功能Ⅳ~Ⅰ级组中的 CRP 浓度均呈递减现象;中医各组与西医心功能Ⅳ~Ⅰ级组中相应各组的 CRP 浓度无显著差异;CRP 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密切(r=-0.75,P<0.01)。提示:CRP 浓度与心虚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CRP 浓度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和心虚证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孙伟成冯爱君赵云海荣烨之万建伟陶美华沈霞
关键词:心虚证反应蛋白心功能
心力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和临床意义
1993年
应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98例各种级别心衰患者的血清CRP浓度。结果:CRP与心衰严重度、心胸比值、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PEP/LVET均有显著相关;心衰病情好转后CRP浓度明显下降。提示CRP浓度可作为评估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和观察疗效参考指标。
孙伟成冯爱君王一尘荣烨之陶美华万建伟沈霞
关键词:心力衰竭C反应蛋白
利用配对关联刺激检测帕金森病患者感觉运动整合功能的变化
2017年
目的:研究早期和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以及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变化情况,早期和中晚期PD患者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PD患者16例,分为早期PD组(PD-E,n=10)、中晚期PD组(PD-L,n=6)和正常对照组(n=10)。采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刺激运动皮层,在对侧拇短展肌产生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记录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静息期(silent period,SP)、强度反应曲线比较3组背景运动皮层兴奋性。运用配对关联刺激(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PAS)技术观察外周正中神经感觉传入对TMS诱发的拇短展肌MEP幅度影响,分析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变化。将正中神经电刺激与对侧运动皮层TMS组成PAS作为条件刺激(PAS间隔16、20、24、28、100、200 ms),将单一TMS刺激作为非条件刺激。分别记录不同刺激间隔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拇短展肌MEP,以条件刺激MEP幅度与非条件刺激MEP幅度比值(MEP’)表示外周感觉传入对MEP幅度影响。结果:PD-E组及PD-L组RM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E组与PD-L组2组之间RMT无统计学差异(P>0.05);PD-L组SP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PD-E组S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强度反应曲线均表现为MEP波幅随刺激强度递增而递增,TMS刺激强度自130%RMT增长至150%RMT时,PD-L组MEP波幅均小于其余2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S实验显示3组MEP’随着PAS的ISI值不同而变化(MEP’>1或MEP’<1)。ISI为24 ms时,PAS对PD-L组则呈现易化效应[MEP’:(1.71±0.67)],正常对照组MEP波幅无明显影响[MEP’:(0.98±0.40)],在PD-E组呈现轻度抑制效应[MEP’:(0.75±0.44)],PD-L组MEP’与其余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提示ISI为24 ms时中晚期PD患者外周感觉传入对运动皮层抑制效应减弱并发生反转�
蒋曼丽侯鹏飞任翠萍冯爱君许友清刘颖陈先文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诱发电位
米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及心力衰竭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米力农在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及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0.5μg/(kg.min)输液泵静脉滴注。结果米力农组在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力农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及心力衰竭的过程中,米力农是有效且安全的。
李俊冯爱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