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书生
- 作品数:37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关于优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有限市场化被引量:3
- 2006年
-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制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制度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行改革和优化,需要注入一些市场经济的因素,另一方面又不能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所以应该有所保留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有限市场化。
- 冯书生张英秀
-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家庭承包责任制
- “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 2011年
- 2011年5月7日至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道德与文明》编辑部承办的“文化‘三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讨会在天津如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多所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求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天津社会科学》、《天津日报》、《齐鲁学刊》等报刊的三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高端论坛。
- 冯书生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中共中央党校道德建设
- 德性还是规则?——关于柏拉图正义追问方式的追问被引量:3
- 2010年
- 关于正义是一种德性还是一种规则的争论,在古希腊既已存在,柏拉图坚持从德性的角度寻找正义的概念,而反对从规则的角度去定义正义。但正义首先要料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从规则的角度来认识正义才能更加接近正义的真实。不过,正义首先作为一种伦理规则,却又不能仅仅止于伦理规则,比正义规则更为根本的是体现在规则中的正义精神。
- 冯书生
- 关键词:柏拉图正义德性
- 成熟形态的德性正义论——亚里士多德论公正及其对柏拉图的继承与超越被引量:3
- 2011年
- 关于公正,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坚持了古希腊的德性认识传统,认为公正是一种德性,并意识到公正与其他德性的不同,但同时又比柏拉图更进一步,不仅把公正看成一种整体德性,而且强调了其个体间性。在具体的使用语境中,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含义有饱满与不饱满之别。公正的人、公正的德性、公正的行为、公正的事中的"公正"二字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其中"公正的人"中的"公正"所表达的公正含义最为饱满,其余的公正只包含了公正的部分含义。从整体上看,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是成熟形态的德性正义论。
- 冯书生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公正柏拉图德性德行
- 在“自然”与“人为”之间——休谟的正义论及其内在张力被引量:1
- 2011年
- 休谟的道德哲学以情感主义著称,正义理论作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的具体展开,在强调正义规则的人为理性设计性质的同时,对正义的道德感进行颇有价值的揭示,从而克服一直以来对正义的认识单单从理性角度阐发的片面性;但由于要同时照顾理性和情感两个方面,因此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在两者之间游移的特征。
- 冯书生
- 关键词:休谟正义财产权
- 我国伦理学的研究传统及未来面向
- 2019年
- 改革开放之初,各个学科百废待兴,伦理学亦不例外,当时的伦理学人在一块荒芜之地白手起家,任何进展都是开拓性的,同时也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伦理学尤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者们,不管是因袭了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原典的创造发挥,抑或对我国社会道德实践的现实观照。
- 冯书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实践现实观照奠基者
- 主体构成的权力依赖——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的解释路径被引量:1
- 2013年
- 如果说黑格尔借助"主人与奴隶"之喻从自我意识之间的角度来说明主体构成本身对权力的依赖,那么尼采则试图借助"内疚"的概念从自我意识内部说明主体构成本身对权力的依赖。如果说,黑格尔停留于外在世界的类比来说明主体内在世界的权力依赖,尼采虽然试图揭示主体内在世界的权力运作,但是仍然囿于概念的二分方法未能完全摆脱外在世界的借喻的话,那么弗洛伊德则真正实现了从主体的内在世界来谈论主体的权力构成。
- 冯书生
- 关键词:主人奴隶内疚
- 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质量及编辑水平
-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行业初具规模,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及编辑水平。打造期刊品牌,出精品。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在质量和编辑水平上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精品;2.期刊质量不稳定;3.重形式和...
- 冯书生
- 文献传递
- 新媒体道德专项治理研究
- 2014年
- 近年来,部分新媒体出现了道德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序良俗,甚至有演变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危险。对此,党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而在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12年5月14日召开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会议,提出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加大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力度等。结合这两次中央会议精神,我们对新媒体领域的道德专项治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 冯书生陈菊
- 关键词:媒体道德新媒体领域社会问题网络文明党中央道德问题
- 比较视阈下梁漱溟的道德哲学及其时代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梁漱溟生逢东西方文化交汇乃至猛烈碰撞之际,历经清末至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其道德哲学具有鲜明的东西融合和比较的特点。在早期《究元决疑论》中,梁漱溟归宗佛法,秉持出世间的终极关怀和随顺世间的现世原则;在中期谈话录《朝话》中认为道德是指生命的和谐;在后期《人心与人生》中则把道德分为个体层面的人生向上和群体层面的互以对方为重。从其根源来说,梁漱溟的道德哲学奠基于其个体生命历程的体悟和对儒家伦理的继承和阐发。整体来看,他凸显了人的能动性,而对人之惰性甚至恶性估计不足。这也决定了其道德哲学在乱世之难行,而在国固邦宁的新时代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冯书生
- 关键词:道德伦理生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