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与工频高千伏胸片200例成像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高频高千伏胸片的成像效果。方法 :在使用器材和材料相同、摄影方法一样的情况下 ,随机抽取高频和工频X线机所照的正常病例高千伏胸片中的甲级片各 10 0张 ,以肺纹理追踪和低密度区标志结构辨认的 6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比较 ,找出工频和高频高千伏胸片的异同。结果 :工频和高频高千伏胸片视觉评价上 ,肺野部分的影像表现两者相似 ,在肺野密度适宜的情况下 ,高频高千伏胸片层次更丰富 ,组织结构影像更清晰 ,在低密度区的显示比工频高千伏胸片优 ,使用的X线量更低。结论 :高频高千伏胸片在影像层次、清晰度和X线照射剂量方面比工频高千伏胸片为优。
- 农俊彬
- 双期扫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CTA的应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8年起,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CTA检查,采用双期扫描技术,共收集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病例43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随机收集2017年以前已经确诊的主动脉夹层的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均按单期扫描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例之间在真假腔确定率与破裂口位置确定率的差别。结果:真假腔确定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13);破裂口位置确定率:观察组为90.69%,对照组为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05,P=0.017)。结论:双期扫描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主动脉夹层CTA真假腔确定率及破裂口位置确定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梁冬玲岑建黎丽娜农俊彬杨军克黄晓黄忠清
- 关键词:双期扫描
- 一种用于双下肢静脉直接法CTA分流式三通管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下肢静脉直接法CTA分流式三通管装置,包括对比剂针筒和生理盐水针筒,对比剂针筒和生理盐水针筒均通过鲁尔接头共同连接有汇流式三通管;汇流式三通管远离对比剂针筒和生理盐水针筒的一端设置有分流式三通管...
- 梁冬玲黎丽娜农俊彬黄筠洋
- 浅谈我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实践基础,开发一套针对后勤器械科使用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以SOA架构和J2EE架构为开发平台,涉及信息录入、浏览、查询和统计、报告生成等窗口模块和功能。各模块实现了设计功能。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适用于我院器械科的工作实践。
- 李术农俊彬刘英余雨珊
- 关键词:医疗器械信息系统数据收集
- 免测量法颞骨岩部梅氏位X线摄影的几何成像效果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免测量法梅氏位X线摄影的几何成像效果。方法 利用头颅多用摄影架和颞骨岩部长轴的体表定位标志 ,免去梅氏位常规方法摄影的角度测量 (免测量组 ) ,在照片上以颞骨岩部长轴是否与胶片下缘垂直判定摄影体位是否正确 ,并与传统的梅氏位摄影方法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免测量法梅氏位摄影体位正确率 (92 .3 1% )显著高于对照组 (70 .69% ) ,χ2 =8.2 96,P <0 .0 1。结论 免测量法梅氏位摄影 ,不仅操作简便、效率高 ,而且几何成像效果比传统的梅氏位摄影方法好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农俊彬
- 关键词:颞骨岩部梅氏位X线摄影术
- 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在腰椎平片摄影中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 (Autom atic exposure control unit,AEC)在腰椎平片摄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自动曝光控制拍摄的正常腰椎片 10 0例作为观察组 ,另取人工选择条件曝光的正常腰椎片 10 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 X线成像效果。结果 :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拍摄腰椎片密度适宜正位片占 96 % (96 / 10 0 ) ,侧位片占 87% (87/ 10 0 ) ,而人工选择条件拍摄的密度适宜正位片则为 83% (83/ 10 0 ) ,侧位为 72 % (72 / 10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采用自动曝光比人工选择条件容易得到密度适宜的
- 农俊彬
- 关键词:电离室
- 数字化X线成像合理曝光条件的选择
- 2008年
- X线成像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平面成像和断面成像两种成像模式,平面成像有X线透视和X线照片,断面成像技术是出现较晚但数字化最早的成像技术,称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X线照片即X线摄影术,在医学诊断领域里应用最早但是数字化出现最晚的成像技术,在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出现之前,X线摄影术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由增感屏-胶片系统(下称屏-片)占据统治地位,一直到1981年,富士胶片公司将影像板(imaging plate,ip)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开创了平面X线成像数字化先河,这种与屏一片完全不同的成像方式,称为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而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农俊彬
- 关键词:诊断显像医学影像技术曝光量
- 颈椎斜位两种体位角度比较及一种新摆位法
- 1999年
- 为了证实国人椎间孔角大于教科书所述的45°,解释按常规45°投照时椎间孔显示不良的原因,通过三组病例按三种体位摆法进行“三盲”对比投照,按颈椎斜位片影像标准衡量三种方法的成像效果。结果:①按55°投照椎间孔显示比45°好,证明国人椎间孔角> 45°;②以胸锁乳突肌中点正对球管方向来判定颈椎前后斜位体位角度是否合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认为,颈椎斜位投照体位角度应> 45°,对于提高颈椎椎间孔的显示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 黄恒青农俊彬李寿相
- 关键词:颈椎斜位椎间孔X线摄影
- 厚块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与3D快速自旋回波MRCP成像效果分析
- 目的:探讨厚块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与3D快速自旋回波在MRCP中的成像效果以及两者在MRCP中的互补性。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2月份在广西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MRCP检查的病人共76例,每例均用厚块单
- 农俊彬李文美叶伟凌寿佳梁秀成黄践朱娟
- 文献传递
-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探讨
- 2005年
-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28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8例脑血管造影各血管分支均清晰显示,病变处血管的起源、走行、分布、轮廓都能得到良好显示。结论旋转DSA能清楚显示检查部位血管的结构,对脑血管病变的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农俊彬林翔鹏岑炳奎苏广布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