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鹏
- 作品数:24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
- 明代继承前代乡都制的基本规制,在调查田土和人户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百十户编成,轮次应役的里甲制度。它是地方政府赋役征收的基础组织,也是把握乡村社会的基本控制体系。随着明代中期赋役纳银化程度的加深,以实物派征和人力征调为主的...
- 侯鹏
- 关键词:明清时期土地丈量
- 试从上海地方志看“无徽不成镇”——以上海棉纺织业为中心市镇的个案分析
- 2007年
- "无徽不成镇"这句谚语广为流传。本文试以上海棉纺织业为中心市镇作为个案,结合相关地方志内容加以说明这句谚语。并指出徽商在这些市镇做出的巨大贡献:促进这些市镇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棉纺织业技术的提高;带动相关行业和风俗的变化。
- 沈树永侯鹏
- 关键词:徽商市镇
- 话语分析与“复线的历史”——对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解读被引量:3
- 2007年
- 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作为后殖民主义史学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的范例,具体展示了话语分析在当代史学编纂中的应用。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历史研究的视角,而且还让我们对历史研究本身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有了更大的反思空间。正是在对传统历史话语的反拨当中,历史研究才能真正建立与当代世界的有效联系。
- 侯鹏沈树永
- 关键词:话语后殖民主义
- 清代浙江厘金制度的创办与衍生形态述论(1854—1866年)
- 2012年
- 太平军进入浙江前后,浙江省两次创办厘金制度,以应付不断加重的军费负担。通过对其创办和初期衍生形态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到地方社会能量是如何在战时被迅速动员起来的,而其最终的制度形态既来源于传统惯例的变形,又受到新的权力结构的影响。
- 侯鹏
- 关键词:厘金清代地方财政
- 清代浙江顺庄法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伴随一条鞭法改革的完成,清代浙江州县的田赋催征模式从均田编审下按田轮役过渡到落甲催征,最终发展到顺庄法全面推行,其控制手段则从原有里甲户名与田土转变为人户现实居住的村落。这套以村落为基础的控制体系同时也是不同社会群体自我选择的结果,在对相关地域要素的确认和综合把握中,其整个形态因社会关系类型和聚落分布的差异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 侯鹏
- 关键词:清代村落
- 论高校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2014年
- 从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田野考察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对行为的理解与对社会结构的动态把握恰当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 侯鹏
- 关键词:高校历史教学田野考察
- 近代黄浦江河道疏浚的主权之争
- 2006年
- 通过考察近代(1900-1927年)围绕黄浦江河道疏浚事务的主权之争这段历史,说明建立和运行于西方列强以武力强行兜售“自由贸易”理念环境下的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脆弱性。同时,条约虽为列强强迫政府签订,但其具体实践却离不开地方社会的参与;不过这种参与,只能以对其合法性的不断冲击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地方社会并非全然被动。
- 侯鹏
- 关键词:主权
- 明代地方财政的形成与扩张——以浙江“均平银”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明中期以来,地方府县各类行政支出日渐膨胀。它们实现于役使里甲人户的过程之中,因事而立,时久成例,与私人的陋规索取全然混杂。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将这类收支从费出于役的混沌状态中剥离出来,使之转变为具有正式的行政职能。在明末,浙江地方财政以"均平银"为中心,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预算安排和收支规范。
- 侯鹏
- 关键词:明代地方财政
- 论晚清厘金征收机制的局限——以晚清浙江厘金为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文章以浙江为个案,分析了以定额制为核心的征收机制在厘金征收中的局限。由于固定征收数额缺乏有效调整的弹性,无法反映商品流通机动灵活的特性,因此从商品经济的增长中获益亦很有限,比额以外的大量盈余流入非制度的渠道,这又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对财政的控制。
- 侯鹏
- 关键词:厘金税收机制
- 晚清浙江棉花市场与厘金征收被引量:1
- 2013年
- 浙江棉花市场在晚清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张的过程,与此同时,对于棉花厘金的征收也逐渐从原有百货厘金中逐渐脱离出来,形成以产地征收为中心的制度安排。通过将征收权力有序地让渡与商人同业组织,官方厘卡更多地负起规范监督的职责,成为此后向营业税转变的先导。
- 侯鹏
- 关键词:厘金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