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衍亮

作品数:24 被引量:76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上呼吸道
  • 7篇上呼吸道感染
  • 7篇哮喘
  • 7篇呼吸道感染
  • 6篇上感
  • 6篇上感颗粒
  • 6篇疗效
  • 5篇卡介苗
  • 4篇毒性
  • 4篇外感
  • 4篇发热
  • 4篇病毒
  • 4篇病毒性
  • 3篇中医
  • 3篇注射液
  • 3篇外感发热
  • 3篇哮喘豚鼠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感发
  • 3篇感染发热

机构

  • 13篇江苏省中医院
  • 11篇解放军第41...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昆山市中医医...
  • 4篇安徽中医学院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作者

  • 24篇余衍亮
  • 9篇孙秀明
  • 8篇奚肇庆
  • 7篇李翠莉
  • 6篇张念志
  • 6篇张晓云
  • 6篇耿连艺
  • 6篇刘清泉
  • 5篇黎露刚
  • 5篇张丽
  • 5篇罗翌
  • 5篇孙伯青
  • 5篇郑艳
  • 5篇雷亿群
  • 4篇戴健
  • 4篇邹建东
  • 3篇杨妙芳
  • 3篇卜擎燕
  • 3篇杜梁枫
  • 3篇芮庆林

传媒

  • 6篇南京军医学院...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医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有创通气24例分析
2008年
余衍亮何薇薇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有创通气呼吸机治疗机械通气技术监护水平
卡介苗对哮喘豚鼠的防治作用研究
2003年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病及多发病,被认为是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用糖皮质类固醇(GCS)治疗和预防哮喘,但其抑制免疫力,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副作用又令人无可奈何,为此,本文就卡介苗对哮喘的防治作用进行了探讨.
余衍亮孙秀明李翠莉戴健杨妙芳黎露刚高海海
关键词:卡介苗哮喘
鼻(面)罩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0年
孙秀明余衍亮李国民戴建杨妙芳
关键词:急慢性呼吸衰竭疗效
胃癌EGF及EGFR表达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和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 2例病人的胃癌标本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酶标法 (LSAB)检测。结果 :EGF表达阳性者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77 3% ,其 5年生存率为 18 2 % ,EGFR表达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为 82 1% ,5年生存率为14 3%。结论 :胃癌EGF或EGFR表达阳性者均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且 5年生存率均低 。
雷亿群陈如华余衍亮熊安玲黄顺生
关键词:胃癌受体表皮生长因子预后
1例蠊缨滴虫感染报告被引量:2
2022年
蠊缨滴虫感染在门诊感染中少见,易被忽略。本文通过对1例感染者的就诊过程作一详细描述,供临床医师借鉴。患者,男,62岁。长住连云港赣榆区打工。患者于2020年9月15日淋雨劳累后出现发热,咳痰,自行服药,热退。3 d后再次发热,并伴右侧胁肋部疼痛,遂至赣榆区人民医院就诊。该院检查WBC 19.74×10^(9)/L,N 83.7%,超敏C反应蛋白33.19 mg/L;CT示右肺中叶及两下肺叶炎症,右侧胸腔积液。该院给予抗感染及化痰治疗共3 d,效果欠佳。22日转至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示超敏C反应蛋白65.8 mg/L,WBC 11.66×10^(9)/L,E 6.9%。CT示两肺多发结节及片状影。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减退。纤支镜洗液检查示存在感染。同时将纤支镜洗液送南京市疾控中心作寄生虫学相关检查。该院考虑患者肺炎,给予抗真菌及化痰治疗3 d,效果不明显。此时南京市疾控中心反馈寄生虫检测结果示蠊缨滴虫阳性。该院遂加用奥硝唑治疗,一周后患者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消失,相关感染指标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患者在两家医院以临床医生的经验先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在确定是蠊缨滴虫(同时还应注意与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相鉴别)后,及时采用奥硝唑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很快消失。提示临床医生找对病原采用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蠊缨滴虫在临床感染的患者中少见,又缺乏检测手段,更易漏诊,须警惕。
杨佩才何伊莎华胜毅余衍亮张洁
关键词:蠊缨滴虫寄生虫
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温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评价透表清气法(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观察上感颗粒对433例不同证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即刻退热作用、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上感颗粒的起效时间为2.35 h,4 h内体温下降≥0.5℃的患者例数占50%左右,平均退热时间为13.55 h,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3%。结论上感颗粒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的各证型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奚肇庆余衍亮刘清泉张晓云罗翌张念志孙伯青孙菊光杜梁枫郑艳卜擎燕邹建东芮庆林张丽刘夕宁曾亮耿连艺熊宁宁
关键词:上感颗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发热
一氧化氮与成人肺疾病被引量:2
2000年
十多年前一氧化氮 (NO)被认为是空气污染的有毒气体成分。最近进行的大量有关NO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经揭示出 :这种可由人体内许多组织产生的物质参与了许多生理活动的调节。文章就目前NO与成人肺疾病的关系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简介。
余衍亮孙秀明雷亿群戴健李翠莉
关键词:一氧化氮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
外感发热中医急诊退热方案的研究——附906例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急诊外感发热方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队列试验的设计方法,906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863例,甲型H1N1流感43例,分别用麻黄汤加味、葛根汤加减治疗风寒证141例,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治疗风热证178例,清肺消炎饮加减、上感颗粒治疗卫气同病证587例。结果起效时间:4h内即刻退热人数比26.15%~100.00%。解热时间:4h内治愈率17.69%~91.67%;72h治愈率89.57%~100%。临床症状改善率达80%以上。结论各协作组验证方案、方药,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有较好的退热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
奚肇庆刘清泉姜树民张晓云于强关继华周建中罗翌赵为民魏江磊梅建强张念志孙伯青谭善忠葛爱琴齐文升孙菊光杜梁枫郑艳余衍亮陈海铭陈分乔余婉蓉张丽耿连艺
关键词: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甲型H1N1流感多中心临床试验
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8家医院43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风寒证、风热证、卫气同病证、风邪袭表(寒热不显)、风邪袭表(寒热兼夹)5个证型。均予上感颗粒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疗程3天。观察1个疗程,测量患者给药后1h、2h、3h、4h、24h内、48h内、72h内、72h的体温,观察即刻退热疗效和解热时间。结果服药4h内退热216例,占49.88%;服药后72h治愈413例,治愈率为95.38%;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余衍亮奚肇庆张晓云罗翌刘清泉张念志孙伯青孙菊光杜梁枫郑艳张丽耿连艺张旸
关键词:上感颗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疗效
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家临床研究中心的27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各90例。试验组口服上感颗粒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对照组口服日夜百服咛片剂加上感颗粒模拟剂,安慰剂组口服上感颗粒模拟剂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各组均治疗3天。观察患者即刻退热时间、即刻退热疗效、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临床痊愈率。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体温均较给药前下降(P<0.01);安慰剂组给药后2、3、4h体温较给药前下降(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体温下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即刻退热疗效有效率试验组为67.06%,对照组为67.82%,安慰剂组为40.23%,试验组、对照组即刻退热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P<0.01)。对照组、试验组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均少于安慰剂组(P<0.0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痊愈率安慰剂组为51.72%,对照组为70.11%,试验组为84.7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安慰剂组(P<0.05或P<0.01),对照组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有明显降低体温、减少发热时间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奚肇庆刘清泉张晓云罗翌张念志孙伯青余衍亮卜擎燕邹建东芮庆林张丽余嫆蓉耿连艺熊宁宁
关键词:上感颗粒外感发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