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佶
- 作品数:34 被引量:22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社会学更多>>
- 多元主体视角下区镇联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2015年
- 经济园区(开发区)与乡镇协同发展(简称"区镇联动")已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新常态。尽管区镇联动模式有区镇分立、区镇合一、成立功能区域等不同形式,但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社会收益的帕累托改进,因此必须处理好多元主体间的行政协调、利益共享、社会共治等关键问题。以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三个领域为突破口探索区镇联动新机制,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重中之重予以保障。
- 余佶余佳
- “五种思维”视阈下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粮食安全不仅事关我国14亿人的口粮,更是战略资源领域全局安全、系统安全的集中反映,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五种思维”方式视阈下,建议从五个方面来推进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坚定“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战略定位,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创新方略,强化粮食安全源头治理;把握“从田间到餐桌”的辩证关系,强化粮食安全系统治理;秉持“于法有据、依法有序”的法治理念,强化粮食安全依法治理;增强坚守红线的底线意识,强化粮食安全综合治理。由此,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基础。
- 余佶
- 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
-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供需视角的分析框架及其路径选择被引量:26
- 2014年
- 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已经突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进而转向更为复杂的"城一半城一乡"三元结构。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必须从供需角度出发,关注市民、准市民(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农民三种异质性社会群体的"共同和有差别"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的互动。为此可以考虑以下策略:其一,通过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确保所有群体享受"城乡共需型"基本公共服务;其二,通过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协同供给,提升"城乡差异型"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其三,通过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扫清制度障碍。
- 余佶余佳
- 关键词:城镇化公共服务公共财政
- 农房确权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被引量:1
- 2015年
- 农民住房财产权的确认(简称农房确权)有助于维护农民财产权利,为下一步农村改革创造前置条件和法律依据。然而,实践中农房确权面临着甄别、处置、配合和实施等各种难题。建议在制度设计上按照"房地一体,先地后房"的原则,对农房进行分类处理,通过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明确确权操作流程等措施予以完善。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利用农房确权契机鼓励农村集约节约用地,通过规划指导和建房监管确保新建农房达到确权要求,中央政府推进宅基地流转和农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制度改革,使农房确权更具实质意义。
- 余佶
- TES行动及对中国减少粮食浪费的启示
- 2014年
- 联合国环境署和FAO作为创始合作伙伴启动的"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粮耗足迹"行动(简称TES行动)再次唤醒全世界减少粮食浪费的意识与实践,也启示中国在建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减少浪费"三位一体的全面粮食观中切不能忽视节约粮食。借鉴TES行动,本文建议从供应链全程管理视角,综合运用技术、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多方共治以减少中国粮食浪费。
- 余佶
- 关键词:TES供应链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被引量:4
- 2017年
-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特点。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当前,务必用底线思维把握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大局,筑牢改革的三条底线。
- 余佶
- 关键词:农业农村工作结构性改革关注度
- 对嘉兴“两分两换”模式的政策性思考与评价
- 本文关注了浙江嘉兴市正在试点的“两分两换”土地流转与宅基地置换模式。剖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宅基地的置换所涉及的法律和政策,评价了“两分两换”模式的效用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两分两换”模式必须是“依法、自愿、有偿...
- 余佶燕乃玲张志波李怡
- 关键词:土地流转宅基地置换
- 文献传递
-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建议被引量:3
- 2015年
-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基于市场、产业的集聚功能,发挥社会、个人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指导、引导作用,既可以少走弯路,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又可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一、当前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协调发展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国家基础设施投入、重大项目安排,一般倾向于中等以上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科研院所、高等教育布局也在主要城市,导致越是层级高的城市拥有的包括行政、资金、人才资源等越多,发展越快,吸纳就业的能力越强,不仅加重了特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压力,也从某种意义上影响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吸引力。中小城市尽管发展冲动强,但由于在基础设施、人才、产业配套等资源约束方面远落后于大城市,因此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差,创新人才流失,招商引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凝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弱化。大中小城市很难协调发展,“马太效应”凸显。
- 余佶
-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行政管理体制
- 我国开发生物能源的路径选择——生物燃料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注和前景
- 近年来,发展生物能源,推广生物燃料已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发展生物燃料产业能够缓解石油资源短缺、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就农业而言,能够提升产业结构、带动农业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特别是通过农产品深...
- 余佶
- 关键词:生物能源生物燃料燃料乙醇农业经济
- 文献传递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效应与目标路径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国户籍制度正在经历从封闭的强制性二元结构到开放的一元融合格局的变迁过程。1958年户籍制度的建立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而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这次变迁使得户籍制度本质上成为一种身份甄别机制,是政府用来实行差别性的社会公共产品分配的手段,其政策效应主要表现在阻碍城乡自由流动以及影响社会阶层塑造两个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递进,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由局部开始,自下而上的推进,呈现出诱致性特点。未来户籍制度改革应该逐渐取消户籍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之间的联系,回归人口动态统计与民事权利证明的基本功能。然而,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步骤选择上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 余佳余佶
- 关键词:户籍制度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