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宗华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地质矿产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3篇同位素
  • 2篇地学
  • 2篇地质
  • 2篇同位素组成
  • 2篇氦同位素
  • 2篇氦同位素组成
  • 1篇地气测量
  • 1篇地球化学勘探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形成环境
  • 1篇寻找隐伏矿床
  • 1篇岩性
  • 1篇隐伏
  • 1篇隐伏矿
  • 1篇隐伏矿床
  • 1篇造山带

机构

  • 4篇地质矿产部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篇伍宗华
  • 3篇金仰芬
  • 2篇刘华忠
  • 1篇李延河
  • 1篇郑康乐
  • 1篇尹冰川
  • 1篇丁悌平
  • 1篇任天祥
  • 1篇莫根生
  • 1篇李善芳
  • 1篇汪明启

传媒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地气测量在叶县-邓县-南漳地学剖面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7
1995年
本剖面横跨华北地台南缘,秦岭造山带和杨子地台北缘。在剖面上系统地采集了壤中气、土壤和气溶胶样品,分别测定Cr、Co、Ni、Cu、Ph、Zn等微量元素以及Hg气、Hg土、Rn、CH4、CO2等气体组分,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剖面沿线的地质和地震资料,讨论了异常与岩性分布、地质构造和找矿靶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宽坪群和二郎坪群是找寻多金属矿的有利层位;龙王集至龙门集一带是找油气的有利地段;潦河附近的F(14)断裂带是一条规模较大的含金破碎带。这次试验的结果还表明,地气测量用于研究厚层的松散层覆盖下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前景。
伍宗华金仰芬郭英杰刘大文刘华忠张利芬
关键词:地质构造地气测量
运积物覆盖区“焦家式”金矿地球化学快速普查评价方法的研究
伍宗华金仰芬
经研究建立了适合于运积物覆盖区金矿普查的水电化学方法扫面、壤中气汞量测量方法,还建立了该区金矿床周围微量元素的分布模式和找寻“焦家式”择准则。1、新研制的水电化学方法在1:5万米桥幅的生产试验中取得了一处砂金富集区和数处...
关键词:
关键词:金矿地球化学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带氦同位素组成和某些微量元素分布被引量:3
2001年
报导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带不同岩石类型及六安—蔡河地学剖面中氦同位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分配分布特征 ,并讨论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
伍宗华古平等刘华忠
关键词:榴辉岩氦同位素微量元素
六安—蔡河地学剖面构造岩性单元的划分被引量:1
2002年
叙述了大别造山带主要岩石类型及热源体周围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 ,研究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和地质意义 ,并根据六安—蔡河地学剖面微量元素和收集的地球物理、同位素年龄等资料 ,对该剖面构造岩性单元进行了划分。
伍宗华古平等刘华忠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
近十年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5
1997年
本文简要介绍 1987年以来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领域为寻找隐伏矿和提高其找矿效果而研究、开发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这里包括 1:2 0万区域化探异常筛选与查证的方法技术 ,地气测量方法、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价态金提取与测量方法。
任天祥伍宗华汪明启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探探矿
地气溶胶测量──一种寻找隐伏矿床、研究深部构造地质的新方法、新技术被引量:14
1997年
介绍了地气溶胶测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从地气溶胶组分及元素的赋存状态、来源及其可能的迁移特性,讨论了地气溶胶测量的原理。根据最近几年在矿区外围及未知地区所测量的一些实例,论述了利用该方法寻找隐伏矿床的效果,认为地气溶胶测量在寻找隐伏矿床、研究深部构造地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尹冰川伍宗华金仰芬
关键词:隐伏矿床找矿
汞量测量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郑康乐伍宗华李善芳金仰芬莫根生
该项研究成果报告系以物化探所和航遥中心为主,于1982-1991年间在汞量测量方法推广方面所取得的系列成果的集成。纳入系列的成果有与项目同名的总气测量规范及有关文件等另外六项成果,其中后六项成果均已通过评总报告评述了国内...
关键词:
关键词:汞量测量测量技术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对其形成环境的制约被引量:12
2005年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全岩的3He/4 He值分布在0 .0 13×10 - 6 ~0 .76 0×10 - 6 之间,平均0 .2 0 0×10 - 6 ,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单矿物的3He/4 He值与其全岩的3He/4 He值基本一致。在3He—4 He分布图上榴辉岩的氦同位素数据点远离地幔氦的分布范围,而位于大气氦与地壳氦的过渡部位。采用真空压碎方法对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氦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也未找到地幔氦的明显踪迹。结合大别—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极低的δ1 8O值、εNd(0 )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可能是在地壳中形成的,并未曾俯冲至10 0多千米的地幔深度。榴辉岩的3He/4 He值与围岩类型密切相关,榴辉岩的δ1 8O值与围岩的δ1 8O值同步变化,以及含柯石英大理岩、片麻岩和硬玉石英岩等非基性超高压变质岩和脉状榴辉岩的发现,均证明榴辉岩与其围岩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过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变质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位移,即榴辉岩是原地成因的。
李善芳李延河丁悌平伍宗华古平等
关键词:氦同位素形成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条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