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山

作品数:27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永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MRI
  • 5篇造影
  • 5篇乳腺
  • 4篇动脉
  • 4篇影像
  • 4篇腺癌
  • 4篇X线
  • 4篇
  • 4篇CT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性
  • 3篇影像诊断
  • 3篇乳腺癌
  • 3篇乳腺摄影
  • 3篇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心病

机构

  • 27篇永城市人民医...

作者

  • 27篇于山
  • 7篇李超
  • 4篇陈思争
  • 4篇刘红权
  • 4篇张峰
  • 3篇郑红波
  • 3篇赵毅
  • 2篇张振民
  • 2篇许翔
  • 2篇陈岩
  • 2篇柳彦岭
  • 2篇郑洪波
  • 2篇李士欣
  • 1篇朱曼
  • 1篇马丽
  • 1篇王治杰
  • 1篇万军
  • 1篇陈文芳
  • 1篇肖尚领
  • 1篇贾飞

传媒

  • 4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处方药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原医刊
  • 1篇影像技术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偏振光结合玻璃酸钠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患者给予偏振光结合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患者以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偏振光结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膝关节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退行性膝关节炎对患者的生活存在较大的影响,给予偏振光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显著缓解其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柳彦岭李士欣于山
关键词:偏振光玻璃酸钠退行性膝关节炎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
2015年
目的分析骨盆骨折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盆骨折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予以诊断,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骨盆骨折50例患者中,发现120处骨质损伤,经X线平片有105处确诊,准确率为87.50%;经二维CT的图像诊断有112处确诊,准确率为93.33%;经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有120处确诊,准确率为100%。结论骨盆骨折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提高准确率,并清晰显示骨折部位。
于山贾飞
关键词:骨盆骨折
X线与CT诊断鼻骨骨折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X线与CT诊断鼻骨骨折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鼻骨骨折9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及各类型骨折阳性率。结果:经X线检查确诊为鼻骨骨折45(46.88%)例,疑似鼻骨骨折有20(20.83%)例,非鼻骨骨折有29(30.21%)例,CT检查确诊为鼻骨骨折96(100.00%)例,X线诊断为单纯型鼻骨骨折10(43.48%)例,鼻中隔型骨折26(27.08%)例,复合型鼻骨骨折15(100.00)例,CT诊断结果分别为23(100.00%)例、58(100.00%)例、15(100.00%)例,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阳性率均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X线比较,CT诊断鼻骨骨折的阳性率及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鼻骨骨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郑洪波于山李超张峰
关键词:X线CT鼻骨骨折
无症状型冠心病诊断采用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采用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54例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与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率为75.9%,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对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采取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简便、无创、经济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陈思争于山
关键词:无症状型冠心病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CT诊断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研究CT诊断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分析CT与肺癌解剖部位、大体类型与其导致的SVCS方式关系。结果肺癌导致的SVCS方式中,淋巴结转移32例,直接侵犯14例,两者并存54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肺癌导致的SVCS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诱发的SVCS的后变化主要包括胸壁水肿24例,侧支循环28例,两者并存30例,两组均无18例,随着梗阻程度不同,胸壁水肿以及侧支循环的CT显示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CT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陈思争于山
关键词:CT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
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病例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S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无过敏与并发症。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共115段血管狭窄程度≥50%,而S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显示共有127段血管狭窄程度≥50%,两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CT检查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98.3%、89.8%、98.8%。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性高、准确度高的检查方法,可在冠心病诊断中广泛推广。
于山许翔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100例疗效分析)
总结了100例经旋股内、外动脉插管介入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经用本法治疗后髋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和改善。血管造影及 DSA 显示治疗后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5);血管狭窄或阻塞,较...
赵毅张振民于山陈岩赵毅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放射学介入溶栓治疗血管造影术
文献传递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对比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高度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MRI对出血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HI分型、病灶位置。结果:62例患者经DSA诊断共确诊50例出血性脑梗死。MRI检查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其中敏感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HI 48例(96.00%)较对照组41例(82.00%)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最小病灶面积为(8.23±1.03)mm~2,病灶数量为(2.56±0.44)个,CT检出最小病灶面积为(10.38±1.17)mm~2,病灶数量为(2.48±0.37)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0,P<0.01)。结论:CT、DWI对出血性脑梗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但MRI能够明显提高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于山朱曼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出血性脑梗死
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钼铑双靶摄影中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对近期80例乳腺钼铑双靶摄影中含微小钙化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病理资料及乳腺钼铑双靶摄影中微小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特点。结果:80例中54例为乳腺癌,占67.5%,其含恶性钙化表现为钙化颗粒较小、密度不均、边界不清、数量众多,大多呈簇状、线样或段性分布;良性病变为26例,占32.5%,其含良性钙化表现为钙化颗粒较粗、数量相对少、密度不均或较高、大小不一,大多呈散在或区域性分布。结论:乳腺钼铑双靶摄影中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微小钙化点的数目、密度、形态及分布的分析,可提高认识,减少对乳腺癌诊断的误诊率及漏诊率。
李超于山王治杰郑红波
关键词:微小钙化乳腺癌
多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多排螺旋CT技术在急腹症中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为治疗急腹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腹症患者168例,使用多排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和重建技术,对比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病理确诊33例,多排螺旋CT诊断31例;急性肠梗阻病理确诊28例,多排螺旋CT诊断26例;泌尿系统结石病理确诊27例,多排螺旋CT诊断26例;急性胰腺炎病理确诊31例,多排螺旋CT诊断29例;急性胆囊炎病理确诊18例,多排螺旋CT诊断17例;其他(胃肠道穿孔和腹腔血管病变等)病理确诊31例,临床检查准确29例,且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急腹症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诊断过程快捷方便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具有临床参考和推广价值。
于山李超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急腹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