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少芬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冠心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歧化酶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变化及临床意...
  • 2篇SOD
  • 2篇LPO
  • 2篇超氧物歧化酶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机构

  • 4篇湖南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8篇于少芬
  • 3篇杨宇
  • 2篇胡信群
  • 2篇屈晓冰
  • 2篇刘虹
  • 2篇李友元
  • 1篇余国龙
  • 1篇杨宇
  • 1篇欧阳敏
  • 1篇蹇在金
  • 1篇张慧
  • 1篇罗荧荃
  • 1篇倪明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4
  • 2篇199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Ⅱ、Ⅲ期老年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被引量:4
1994年
Ⅱ、Ⅲ期老年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410011)于少芬,余国龙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诊治及判断其预后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老年性高血压病有其特点,国内尚未见有关动态血压监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报道。作者总结自1992...
于少芬余国龙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血压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了解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特点。 方法 选择≥ 6 0岁的住院患者 91例 ,根据功能独立试验检查 (FIM )分为功能独立组 (32例 )、部分依赖组 (31例 )和完全依赖组 (2 8例 ) ,检测动态心电图 ,分析正常RR间期标准差 (SDNN)、总功率谱 (TP)、均值的标准差(SDANN)、低频段 (LF)、均方根 (MSSD)、爱丁堡指数 (PNN5 0 )、高频段 (HF)及LF与HF的比率(LF/HF)等 8项HRV指标 ,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完全依赖组、部分依赖组SDNN、TP、SDANN、LF、MSSD、PNN5 0和HF较功能独立组降低 (P <0 .0 5 ) ;完全依赖组SDNN、TP和SDANN较部分依赖组降低 (P <0 .0 5 ) ;LF/HF在 3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SDNN与FIM呈正相关 (r =0 .85 3 ,P <0 .0 5 )。卧床不起的病因及伴发疾病的数目对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 结论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HRV降低 ,与运动量减少有关。
欧阳敏蹇在金于少芬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老年人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前后SOD和LP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993年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行踏车运动试验前、后红细胞SOD和血浆LPO含量的测定,以探讨患者在急、慢性心肌缺血时自由基损伤的变化规律,为自由基清除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CHD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62±5(50~70)岁,符合WHO 1979年诊断标准;健康对照(NC)组34例,均为男性,年龄65±5(60~82)岁,均为正常老年人。1.2运动试验
屈晓冰李友元陈鲁源于少芬
关键词:冠心病超氧物歧化酶LPO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QTc间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对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图 (PSG)对 98例患者进行监测 ;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组 6 6例和无睡眠呼吸暂停组 32例 ,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 ,观察两组心率、QT间期、经心率校正的QT间期 (QTc间期 )及差异。结果 :OSAHS组心率、QT间期、QTc间期分别是 (76± 10 )次 /分、(36 6± 30 )ms ,(40 4± 4 5 )ms ,非OSAHS组分别是 (73± 9)次 /分、(342± 31)ms ,(374± 2 6 )ms ,两组间QT ,QTc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OSAHS组QT间期及QTc间期延长 。
罗荧荃杨宇于少芬倪明张慧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QTC间期心律失常猝死多导睡眠图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与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检测的临床意义
1993年
心室晚电位(VLP)预测心肌梗塞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已被肯定,非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室晚电位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少研究,本文对两种疾病心室晚电位检测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冠心病170例,男14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3.9岁(35~92岁)。心肌梗塞36例,男35例,女1例,平均年龄64.5岁(35~8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0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杨宇于少芬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2004年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9名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分为四组N组(血管狭窄病变小于50%);S组(单支病变组);D组(双支病变组);M组(多支病变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RV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间SDNN,SDANN,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3.348,3.316,3.610和4.058;P值分别为0.023,0.024,0.017和0.010),冠脉狭窄指数是各项HRV指标的唯一预测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且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缺血病变可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刘虹胡信群杨宇于少芬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冠脉造影
动态心电图诊断糖尿病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人群中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88名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 (n =65 )及非糖尿病组 (n =12 3 )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动态心电图结果分别计算两组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等参数 ,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高于非糖尿病组 (P =0 0 46)。冠脉病变血管数、有无弥漫性病变及血管完全闭塞等因素与ST段阳性改变相关 (OR =2 3 6,4 91,3 90 )。结论 虽然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特异性有限 ,但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这样一个特殊人群 。
刘虹胡信群杨宇于少芬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糖尿病冠心病风心病
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前后SOD和LP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4年
测定了21例老年期冠心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34例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冠心病患者踏车运动试验前后SOD和LPO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试验前冠心病患者SOD、LPO含量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正常老年人;运动试验后LPO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下降不明显,但SOD/LPO值明显降低。提示急性和慢性心肌缺血时,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的紊乱,为抗自由基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屈晓冰李友元陈鲁源于少芬
关键词:冠心病脂质过氧化超氧物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