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剑南 作品数:14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成人下颌偏斜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报道了1例成人轻度骨性Ⅲ类,下颌偏斜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正畸治疗病例。该病例通过去程序化治疗及固定矫治器的掩饰性治疗,纠正前牙反牙合,下颌偏斜有所改善,关节症状消失。 张玺 顾郁嘉 王林 于剑南 赵春洋关键词:下颌偏斜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正畸治疗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锥形束CT定位诊断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 :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最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于剑南 顾月光 赵春洋 刘可 莫仕成 李琥 潘成琼 王林关键词:上颌尖牙 锥形束CT 微种植体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疗效的三维评价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矫治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的疗效。方法选择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病例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2.5岁。在锁牙合牙的颊侧及上颌腭侧植入微种植体,链状皮圈牵引竖直、压低倾斜的第二磨牙。对正锁牙合磨牙治疗前后的CBCT 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微种植体牵引矫治正锁牙合平均疗程4个月。三维测量结果:U7j -矢状面减小、L7j -矢状面增加,P <0.05,有显著差异,表明患侧正锁牙合上下磨牙的牙弓宽度恢复;U7- SN 增加,L7- SN 减小,P <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正锁牙合磨牙的牙轴恢复正常。结论微种植体用于纠正磨牙正锁牙合,针对锁牙合发生的机制进行矫治,矫治锁牙合牙颊舌向异常的同时纠正了高度异常,疗程短、疗效好。 秦燕军 严斌 王震东 于剑南 赵宏 谷妍 赵春洋关键词:第二磨牙 微种植体 疗效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三维对称性的CBCT观察分析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的三维特征。方法:纳入正畸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62名,按照颏点的偏离程度分为颜面部不对称组30例和颜面部对称组32例,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扫描获得颅面部DICOM数据,采用Dolphin 11.0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下颌骨骨性结构特征的13个点进行描记,对下颌骨37个变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颜面部不对称组偏斜侧髁突及下颌角点相对于偏斜对侧处于向后、向外、向上的位置,偏斜对侧有着更长的下颌体、下颌支、髁突和更大的下颌支倾斜度及髁突倾斜度。结论:髁突、下颌支、下颌体的不对称生长发育及下颌骨的旋转都是导致下颌偏斜的因素。 刘可 王珊 王林 于剑南 赵宏 刘敏 赵春洋关键词:下颌偏斜 下颌骨 上前牙区微种植支抗矫治成人内倾型深覆[牙合]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在上前牙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唇倾上前牙治疗成人内倾型深覆的临床效果及矫治机理。方法:选择成人内倾型深覆患者28例,分为种植钉组(A)16例和摇椅弓组(B)12例。治疗前后拍摄CBCT比较上前牙及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种植钉组和摇椅弓组真性压低量分别为(0.70±1.45)mm和(0.21±0.61)mm(P=0.036),切缘点压低量(1.49±1.98)mm和(0.27±0.71)mm(P=0.001)。切缘点唇向移动量,切牙唇倾度增加量种植体组均大于摇椅弓组。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能实现上颌前牙的真性压低同时唇倾,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吴可 王林 于剑南 王珊 刘敏 赵春洋关键词:微种植体 正畸支抗 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分步牵引治疗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定位、诊断,指导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分步牵引治疗。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矫治的上颌尖牙-侧切牙唇侧易位的青少年患者22例,计26颗尖牙,获取其治疗前的CBCT数据,根据其易位特征分为5类,并依据分类制定矫治方案,模拟矫治步骤与施力的方向,指导临床治疗。结果:19颗Ⅰ、Ⅱ、Ⅲ和部分Ⅳ类易位尖牙牵引复位,3颗Ⅳ、Ⅴ类易位尖牙牵引替代拔除的切牙,2颗Ⅳ类尖牙维持易位,2颗Ⅴ类尖牙被拔除。结论:CBCT辅助上颌唇侧易位尖牙分类,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成功率。 顾郁嘉 张卫兵 张玺 于剑南 王林 赵春洋关键词:尖牙 侧切牙 易位 CBCT 利用锥体束CT对少年期中切牙根尖周牙槽骨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少年期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根尖周牙槽骨厚度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中切牙根尖唇侧的牙槽骨厚度与上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与SNA角呈负相关,腭侧厚度的相关性与唇侧相反;下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均与SN-MP角呈负相关,唇侧厚度与ANB角、下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腭侧厚度的相关性与唇侧相反。结论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少年期中切牙根尖周牙槽骨的厚度有相关性,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李媛 李琥 于剑南 侯伟 陈文静 潘永初关键词:少年期 中切牙 牙槽骨 锥体束CT 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CBCT导引下的牵引治疗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3D)重建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牵引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2例上颌尖牙(共26颗)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行CBCT检查。CBCT三维重建观察尖牙形态、腭侧埋伏状况,测量分析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及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CBCT能够真实再现颌骨内埋伏的上颌尖牙。埋伏尖牙均近中倾斜,与平面平均成角61.1°±18.1°,近中异位分别为Ⅰ类埋伏尖牙8颗、Ⅱ类5颗、Ⅲ类3颗、Ⅳ类10颗。3颗相邻侧切牙及2颗中切牙因严重牙根吸收而拔除;26颗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均成功牵引至平面排入牙弓并建立正常咬合。结论:CBCT能立体再现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特征及与邻近牙的关系等,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开窗牵引具有指导作用,可提高疗效。 于剑南 王林 王震东 邵胜 李媛 赵春洋关键词:上颌尖牙 CBCT 控根辅弓对上颌切牙转矩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控根辅弓对直丝弓矫治器患者的上颌切牙转矩效果。方法:选择22例安氏Ⅱ1拔牙矫治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在精细调整阶段配合控根辅弓对过度直立或内倾的上颌切牙进行正转矩。按主弓丝不同分为2组,14例主弓丝为0.46 mm×0.64 mm的不锈钢方丝,8例主弓丝为0.46 mm的不锈钢圆丝。对22例上颌切牙转矩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上颌切牙转矩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1-SN、UIa-NA值增加(P<0.01),控根辅弓对上切牙的正转矩效果明显;转矩的时间,主弓丝为圆丝上颌切牙转矩快于主弓丝为方丝,P<0.05。结论:在直丝弓矫治的精细调整阶段,配合前牙控根辅弓,是对内收后过度直立或舌倾的上颌切牙实现转矩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秦燕军 顾月光 刘可 于剑南 沈云娟 赵宏 赵春洋关键词:转矩 上颌切牙 直丝弓矫治器 多种树脂修复方法在前磨牙深度楔状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寻临床上修复前磨牙深度楔状缺损较为合理的树脂充填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就诊的30例患者(90颗深度楔状缺损的前磨牙),随机分成三组,各30颗患牙,分别采用Filtek^(TM)Z350 XT通用固体树脂直接充填(A组)、Filtek^(TM)Z350 XT流动树脂直接充填(B组)、Filtek^(TM) Z350 XT流动树脂加Filtek^(TM)Z350 XT通用固体树脂联合充填(C组)。所有充填的患牙于术后6、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评估,评估充填体脱落磨损、边缘着色、继发龋齿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评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评估中,C组充填体脱落磨损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边缘着色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用固体树脂加流动树脂联合充填优于单用通用固体树脂或流动树脂直接充填。 周洲 汪信洋 于剑南 于剑南关键词:前磨牙 牙缺失 楔状缺损 复合树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