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媛 作品数:23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622例 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6 2 2例的结果。包括旁路 34 8例 ,房室结析返性心动过速 16 5例 ,室性心动过速 39例 ,房性心动过速 18例 ,心房扑动 2 8例 ,Mahaim综合征 4例 ,另有复合性心动过速 2 0例。总成功率为 95 .0 % ,并发症 0 .6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英贤 赵卫华 陈惠斌 孙艳萍 齐国先 曾定尹 庞雪峰 李敏 白洁 于亚媛 彭永文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快速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 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健康同胞血脂水平及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素,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往往与早发冠心病相关,载脂蛋白E(ApoE)基因所编码的多态性蛋白参与脂质代谢过程,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本文将对63例具有早发冠心病家... 赵玫 白小涓 赵彦艳 张明 于亚媛 陈长熙 孙英贤关键词:载脂蛋白E 家族史 文献传递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分支旁路三例报告 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本组报道我们所完成的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分支旁路3例。方法心房-分支纤维的标测采用心动过速中在三尖辦环上标测心房-分支电位的方法及在右心室或三尖辦环标测最早 V波的方法。结果 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2例心房-分支纤维远端与右束支相连,1例与右心室相连。3例射频消融均成功,2例成功靶点均标测到心房-分支旁路电位,1例标测最早 V 波。成功靶点2例在三尖辦环7点半钟部,1例在三尖辦环10点钟部。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分支旁路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英贤 董建增 陈惠斌 曾定尹 于亚媛 赵卫华 齐国先 白晓娟 贾大林 王景权关键词:心房 射频消融术 三尖瓣 标测 右心室 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23例分析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23例房速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为折返性房速,3例为自律性增高性房速。23例患者,21例消融成功,其中19例成功靶点位于右心房,2例位于左心房。成功靶点 PA为-60~-25 ms,平均-36 ms。 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英贤 白洁 赵卫华 陈惠斌 曾定尹 于亚媛 彭永文 李敏 王文科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射频消融术 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健康”同胞的血脂水平及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冠心病明确的危险因素,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往往与早发冠心病相关,载脂蛋白E(ApoE)因所编码的多态性蛋白参与脂质代谢过程,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本研究对63例具有早发冠心病家族... 赵玫 白小涓 赵彦艳 张明 于亚媛 陈长熙 孙英贤关键词:冠心病家族史 文献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12例的体会 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对快速心律失常112例射频电消融病例进行分析总结。112例中预激综合征86例,共有旁道90条,85例消融成功;房室结双径路20例,19例消融成功;室性心动过速7例,7例消融成功。1例出现并发症(0.89%),为宝颤。共随访8±5个月,5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消融成功。消融的总成功率为95.5%,总复发率为4.5%。 孙英贤 陈惠斌 曾定尹 于亚媛 赵卫华 胡大一 马长生关键词: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射频消蚀治疗左房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1 1996年 射频消蚀治疗左房房性心动过速一例孙英贤陈惠斌曾定尹于亚媛白晓娟贾大林齐国先刘闺男患者女,42岁。阵发性心悸4年,每月均有发作,发作时心率约160~170次/分,每次持续数小时,无晕厥。入院查体:脉搏80次/分,血压16/10kPa(120/75mmH... 孙英贤 陈惠斌 曾定尹 于亚媛 白晓娟 贾大林 齐国先 刘闺男关键词: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左心房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心房扑动的长期临床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心房扑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连续记录我院自2002至2007年房扑消融后的患者。入选患者在房扑消融前没有明显的房颤病史,而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些患者的回顾性随访数据。比较消融术前后心房扑 韩伟 于波 李阳 赵卫华 庞雪峰 程颖 李敏 于亚媛 胡健 齐国先关键词:心房扑动 临床随访 射频消融治疗 特发性 文献传递 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病人预后因素的评估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的基本特征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入选 15 0例因急性缺血性胸痛而住院的患者 ,对其基本特征及接受不同治疗手段后 7d、6个月的病死率及重大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问卷调查登记及电话随访 ,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入选患者平均年龄 (6 0 .9± 9.8)岁 ,其中男患占 5 5 .2 % ;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者 134人 ,占 89.3% ,非Q波心肌梗死者 15人 ,占 10 .0 % ;(2 )住院期间 ,行冠脉造影者 6 8人 ,其中接受PTCA治疗者 35人 ;住院期间 ,发生心肌梗死 11例 (占 7.3% ) ,出现心衰 8例 (5 .3% ) ,死亡 5例 (3.3% ) ;(3)与 7d病死率独立相关的预后因素依次为心肌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出现再梗塞 ;(4 )与 6个月病死率独立相关的预后因素依次为载脂蛋白B >1.10 g/L、年龄 >6 5岁、心肌梗死病史及再梗塞病史。 结论 :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其基本特征及预后因素的评估 ,早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预后。 郭然 白小涓 于亚媛 徐健 齐国先 姜欣关键词:病人 预后因素 载脂蛋白B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1998年 齐国先 曾定尹 王景全 于亚媛 牛铁生 盛慧敏 王方正 华伟关键词:静脉 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律失常